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約兩年前,最火爆的電影之一《唐人街探案2》

,意外把一部16年前的臺灣電影《雙瞳》再度帶到觀眾的視線中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隨之而來的是爭議的聲音


面對種種爭議,《雙瞳》的導演陳國富,在今年FIRST的發佈會上,面對記者提問,回答得很巧妙


他說,可能這就是《雙瞳》和陳思誠的一種緣分吧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而被撩起興趣的群眾紛紛來問,《雙瞳》到底是一部怎樣的影片啊?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這麼說吧,哪怕是已經過去了16年,

《雙瞳》依然是最牛叉的華語恐怖懸疑電影(那地位是里程碑式的,可惜它的豆瓣評分才7.4,是豆娘上最被低估的華語電影之一)


當年各種狀態都是巔峰的梁家輝大哥,在《雙瞳》中的表演也很讓人擊節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深受《雙瞳》影響的年輕導演很多,陳思誠就是其中一個。陳國富說,多年前他遇見陳思誠,對方像個迷弟一樣,表達了對《雙瞳》的熱愛


《雙瞳》之所以牛叉,是因為創造這個故事的人,是華語影壇最為腦洞大開的人,他就是當年只有30歲的編劇


蘇照彬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蘇照彬


《雙瞳》另一個很牛叉的原因,是它出現在臺灣電影工業最沒落和低潮的新千年之後一兩年,而臺灣電影所謂的再次“復興”,要等到六年之後的《海角七號》及“後海角時代”了。《雙瞳》向人們昭示著,只要有好的劇本和創意,以及伯樂,臺灣一樣能拍出這樣有質感的商業類型大片來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而在《雙瞳》之前,年輕的蘇照彬,就已經遇見了好幾位伯樂


蘇照彬是典型的理工男,本來是學機械工程的,研究生讀的是傳播科技,並從事和程序工程師相關的工作,他之後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工作室,研究未來互動影像媒材,從他後來的電影也看得出,充滿了對傳統影像的再架構和再創造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回到臺灣,遇見的第一位伯樂,是導演陳以文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好吧你要是覺得這位先生眼熟的話,那麼你最近一兩年,一定對臺灣電影很上道


他在鍾孟宏的《一路順風》裡演殺手阿文,像不像光頭強?(臺灣盆友可能GET不到這個點)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阿文後來還不是被楊子姍老公吳中天扮演的小吳收拾得很慘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然後陳以文又在鍾孟宏監製,黃信堯導演,在大陸影迷圈紅透了的《大佛普拉斯》中,演高委員,那個政客的嘴臉,演得入木三分啊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當演員那麼來勁,以至於我們都差點忘了,陳以文當年是一個多麼意氣風發的導演啊


在本世紀初的時候,30來歲的陳以文,是才氣逼人的新銳導演,產量也很高,光是2000年,他就出來兩部電影,這兩部電影都是那個時候還沒改制的臺灣“中影”和日本合作的,而且,編劇都是初出茅廬的蘇照彬


2000年上半年是《想死趁現在》,一部幾乎創造出陳以文自己暴力美學的黑幫片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當年《想死趁現在》是香港電影節的閉幕片,被評價為

“嶄新的黑幫電影”,尤其是蘇照彬的這個流暢又充滿懸念的故事,大獲好評


《想死趁現在》的演員也是看點,日本方面出的是柏原崇和水野美紀兩位當時的當紅偶像,臺灣地區則包括高明駿、高捷、鈕承澤、蔡嶽勳、李立群,以及當時還沒進監獄的童星出身的顏正國,還有大寶哥,大寶哥憑藉這部電影拿到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想死趁現在》甚至還有臺灣新電影導演很愛用的資深演員徐明,這是他迄今幾乎最近一次在電影中露臉,後來他就繼續研究心理學去了


2000年下半年,陳以文和張華坤合作了喜劇片《運轉手之戀》,這次請來的是日本女神宮澤理惠,搭檔臺灣演員屈中恆,演出一段女交警戀上出租車司機的故事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宮澤理惠當時26歲,雖然還沒蛻變為後來的演技派,但真是盛世美顏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當年的屈哥也非常年輕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本人在片中也有客串,還蠻搞笑的(這本來就是一部輕喜劇)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運轉手之戀》清新正面,喜劇包袱不落俗套,也表現出蘇照彬多面的題材駕馭能力,併入圍了當年金馬獎的最佳劇情片(這個已經非常厲害了,都只不過是編劇和導演的第二部作品)


好吧那年《運轉手之戀》在金馬最佳劇情片上,輸給的可是《臥虎藏龍》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憑藉第二部作品,就入圍了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獎,他那年輸給的是《細路祥》的陳果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太保和程秀瑛入圍了金馬獎最佳男女配角,太保最後得獎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好巧,蘇照彬頭兩部編劇的電影,都拿到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當年的評審團很愛這部電影,於是把評審團大獎給了《運轉手之戀》


兩年後的2002年,堪稱是臺灣電影的“蘇照彬年”,他在臺灣電影那麼低谷的年代,卻是作品大爆發


這一年,蘇照彬是遇上了好幾位伯樂


第一位,就是陳國富


2002年春天,蘇照彬推出了自己第一部導演作品《愛情靈藥》,即便是今天看來,這都是一出讓人驚掉下巴的青春性喜劇,天馬行空,肆無忌憚,荷爾蒙旺盛。很多人看過後,直接就說,這是臺灣版的《美國派》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愛情靈藥》就是陳國富來監製的,蘇照彬編劇,他和臺灣著名的MV導演李豐博聯合導演。這部電影的噱頭就是“17歲以下禁止入場”,電影中雖然關於性的內容接二連三,但卻“樂而不淫”,在李豐博前衛的影像表現下,成為一部前所未見的華語類型電影


蘇照彬在這一年,還有另外一位亦師亦友的伯樂大寶哥,蘇第一部編劇的《想死趁現在》就讓大寶哥獲得金馬獎,後來大寶不僅出演《愛情靈藥》,還導演了一部描寫臺北年輕人夜生活的《臺北晚九朝五》


蘇照彬不僅是這部電影整個故事的撰寫者,還第一次當執行製片,甚至,還在片中客串了一個痴心男孩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甚至電影一開始,聊天軟件裡寫“大目仔”,其實就是說的蘇照彬自己,因為他時常戴框架很大的眼鏡,所以被人叫作“大目仔”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和《愛情靈藥》的天馬行空不同,《臺北晚九朝五》更真實,15年過去了,還沒有任何一部電影,能超越它對臺北夜生活,以及臺北年輕人的性與愛入骨入湯的描寫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雖然《臺北晚九朝五》超尺度的鏡頭很多,但楊謹華和黃玉榮這一對的愛情線,堪稱清流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臺北晚九朝五》,蘇照彬還遇見一位伯樂,那就是香港著名導演陳德森,事實上,這部電影脫胎於1994年陳德森在香港拍的《晚9朝5》,陳德森來當臺灣版監製,蘇照彬把它寫成了一個臺北故事。在拍攝前,蘇照彬還跟著陳德森去臺北夜場體驗了一段時間生活


男主黃立行那個時候也是桀驁浪子型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2002年,蘇照彬還寫了兩部著名的恐怖片


一部就是10月在臺灣上映的《雙瞳》,和陳國富聯合編劇,陳國富導演。是陳國富說服了國際大公司哥倫比亞,才啟用了這個新編劇的劇本,拍出了這部大格局的類型片


這部電影讓奶茶劉若英拿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另一部在華語恐怖片的歷史地位也不低,那就是香港地區和韓國、泰國合作的《三更》中的《回家》一段,蘇照彬和陳德森都是編劇之一,陳可辛則是導演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的劇本似乎總是有讓男演員得獎的魔力,《三更之回家》就讓黎明在四大天王中,第一個拿到金馬影帝(那年金馬獎大吹鬼魅風,李心潔也是靠《見鬼》拿到影后)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三更之回家》和《雙瞳》的相同之處,就是在罪案懸疑片中,注入了相當多的中國傳統元素,比如《三更》是可以死而復生的所謂“絕學”,比如《雙瞳》中那些道家的咒符,等等,這些都是蘇照彬在恐怖片中,表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特色和嘗試


可是,在2002年大爆發之後,“大目仔”蘇照彬幾乎消失了四年時間


其實他早就在醞釀一部叫《詭絲》的電影,一個用高科技手段“捉鬼”的故事(這個超級矛盾體,其實讓故事更吸引人)。他很早就寫好了劇本,但是卻不知道如何去表現“鬼”。後來蘇照彬看新聞說日本科學家發明了夢潔海綿,這個創意正好可以用在《詭絲》中


於是,用了四年時間,《詭絲》問世,蘇照彬擔任編劇和導演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這次的演員陣容也是無比豪華


日本男星江口洋介、陳柏霖、張震,以及十年後在大陸走紅的張鈞甯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大S徐熙媛和林嘉欣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詭絲》算是蘇照彬把自己一直在研究的高科技,與他很熱愛的中國傳統文化(玄學與鬼魅),結合在一起的一個嘗試


《詭絲》那年也去了戛納,進入的是官方觀摩單元的放映,蘇照彬帶著張震、林嘉欣和徐熙媛去了戛納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那年金馬獎,《詭絲》入圍了非常重要的最佳劇情片等六個獎項,其中蘇照彬入圍了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但最後只獲得了最佳特效獎,蘇照彬在導演獎上輸給了自己的伯樂之一陳可辛,劇本獎則輸給了《瘋狂的石頭》的甯浩等三位編劇


蘇照彬剛30歲就一舉成名,但他中途總會蟄伏好長一段時間,比如從《詭絲》到他第一次首度亮相大陸,中間就又間隔了四年


吳宇森導演當年看過《詭絲》之後,很喜歡,於是就開始了和蘇照彬的合作


2010年,蘇照彬推出了兩岸三地合拍的武俠片《劍雨》,請看海報上直接就印著“吳宇森作品”,可見吳宇森對蘇照彬的力捧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視吳宇森為最重要的伯樂,正因為有吳宇森,以及吳的親密搭檔、金牌製作人張家振的提攜,才能幫蘇照彬,搭建一個國際化的拍攝團隊(下圖,右一張家振,右二吳宇森,正中蘇照彬)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劍雨》算是實現了蘇照彬“每個男導演都想拍一部武俠片”的夢想


除了蘇照彬熟悉的徐熙媛、大寶哥,演員陣容還有餘文樂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以及國際巨星楊紫瓊、韓國男星鄭雨盛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臺灣女星林熙蕾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劍雨》當年並未引起市場太大的關注度,在2010年銀幕數還比較少的時候,在大陸拿到了6000多萬的票房。它在香港電影金像獎上拿到了多達11個提名,卻一個獎都沒拿到。當時這部電影的口碑也比較兩極。但有點意思的是,好幾年過去後,它的口碑卻漸漸攀升,成為可能被低估的華語武俠片之一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2010年,當時還是新導演的烏爾善的《刀劍笑》上映,辦了個武俠片論壇,蘇照彬去和烏爾善對談,這兩位電影人其實蠻像的,尤其是在華語類型片以及特效的探索上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和吳宇森、張家振還合作了2014、2015年的《太平輪》(上,下),擔綱編劇之一,另外兩位編劇也很有來頭,一位是李安的御用王蕙玲,一位是臺灣新電影領軍人物陳坤厚的女兒陳靜慧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近十年來,蘇照彬把大部分的功夫,都用在提攜新人上,他用心最多的,就是臺灣新銳導演賴俊羽


賴俊羽本來是一位特效師和美術師,還因為周董的

《不能說的秘密》,拿到過金馬獎最佳特效獎(下圖最右,長得謎之像張震嶽的那位)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賴俊羽還是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奇蹟的夏天》的美術設計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2009年,蘇照彬幫賴俊羽製作了電視電影《遺落的玻璃珠》,這部電影全部提攜新人,還入圍了臺北電影獎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遺落的玻璃珠》的女主角是李佳穎(Ivelyn),就是前段時間和阮經天傳緋聞的那個臺灣女演員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遺落的玻璃珠》的編劇也叫李佳穎,但卻不是演員李佳穎(請記得這個名字,一會會多次提到)


2012年,賴俊羽拍攝了失智老人題材的短片《四分人》,也是蘇照彬製作,李佳穎編劇的,雖然是短片,但製作一點也不含糊,演員包括太保、 張少懷、黃騰浩等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2013年,賴俊羽拍攝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院線電影《愛情全無順》,蘇照彬不僅是製作人,還和李佳穎一起擔綱編劇,正因為有了蘇照彬,青春愛情校園片變成了科學怪人腦洞大開奇幻片


《愛情全無順》領銜主演是陳柏霖和陳意涵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愛情全無順》還在2014年被進口到大陸,改名叫《追愛大布局》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追愛大布局》可以看到,出品之一是蘇照彬參與創辦的

第九單位有限公司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2016年,由著名女演員梁詠琪擔任製作人的電影版《泡沫之夏》在大陸上映,蘇照彬和他的老搭檔,臺灣著名電影製作人

黃志明是該片的監製。這是賴俊羽的首部大陸電影,編劇依然是李佳穎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在劇組開會,旁邊大鬍子就是賴俊羽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這是蘇照彬的老搭檔黃志明,他幫蘇製作了《詭絲》。魏德聖著名的《海角七號》和《賽德克巴萊》也是他監製的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2017年,蘇照彬和黃志明共同監製的《夏天19歲的肖像》在大陸上映,這是金馬獎最佳新導演得主張榮吉首部進軍大陸的作品。這部電影的編劇,還還還是蘇照彬監製作品的御用李佳穎


張榮吉的處女作長片《逆光飛翔》讓他拿到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張榮吉在給黃子韜說戲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張榮吉和蘇照彬的御用導演賴俊羽還有淵源,張是紀錄片《奇蹟的夏天》的聯合導演之一(另一位是

楊力州),而賴是該片美術設計


但《夏天19歲的肖像》挺坎坷的,本來2016年夏天就該上映(你沒看錯,男主就是101裡脾氣超爺們的韜韜,女主就是《芳華》裡的林丁丁)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因為重拍部分鏡頭,該片直到2017年初夏才在大陸上映,票房成績不算理想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但蘇照彬絕對是那種比導演更像親爹的監製,各種親力親為


華表獎,帶著演員走紅毯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陪出品人安曉芬在現場探班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殺青大合影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蘇照彬、黃志明和該片原著,日本著名作家島田莊司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帶演員到大學宣傳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未來據說蘇照彬有自己籌備超過十年的科幻大片《月之暗面》,在充滿了資本和大製作,以及巨大市場體量,而且特效等技術能實現更多想法的當下,蘇照彬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更大的驚喜吧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最近我們能見到蘇照彬,會是今年7月的西寧,第12屆FIRST青年電影展,他是這屆的競賽單元評委,而評委會主席,正是他最早的伯樂之一陳國富先生


師徒同框,兩個月後,他們會再次同臺。這也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象徵,華語電影的接力棒,向更年輕一輩,一棒一棒交接下去


當年那個寫出《雙瞳》的人,可能是最被低估的華語編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