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今天又是一個高端話題。

帶來這個話題的,是一位2020年2月28日剛剛去世的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享年96歲。

1/ 超大號太陽能電池

95%的人類能源,歸根結底來自太陽,不管是風力水力人力畜力,還是煤炭石油天然氣。

風,太陽照射不均勻導致空氣流動。水,陽光使水蒸發形成河流。人力畜力,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收集太陽能,再轉移到動物身上。化石燃料,儘管產生機理尚有些許爭議,但依主流觀點看,能量源頭還是太陽。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近幾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佔比

地球就是一顆大號太陽能電池,充電46億年,揮霍300年,如今還剩多少電量

2/ 能源與文明等級

這是個古老的話題,本僧用數據重新捋一捋。

2000年,從私家車保有量看,估摸約有12億人過著空調汽車的現代化生活,其中西方發達國家9億,中國1億,第三世界2億。這一年,全球消耗了35億噸石油,46億噸煤炭,2.4萬億立方天然氣,摺合110億噸標準煤

2019年,全球消耗50億噸石油,80億噸煤炭,4萬億立方天然氣,摺合180億噸標準煤。這180億噸煤讓20億地球人過上了現代化生活

同理,假設我們讓剩下55億人也過上同樣的生活,則每年需要675億噸標準煤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經濟一旦發達了,人口通常就不增長了,依這個邏輯,全球共同富裕後人口按100億計,則每年需要900億噸標準煤

。900億噸,這就是全人類共同奔小康的代價。

目前全球已探明可採儲量,石油2300億噸,煤炭1萬億噸,天然氣205萬億立方,一共摺合1.3萬億噸標準煤。如果是地球人民一起奔小康,只夠奔15年!難怪大夥要打成一鍋粥,先起來那十億人死活要摁著咱們這十億人

但事情其實沒這麼悲觀,幾十年前就有人喊石油只夠用幾十年了,但幾十年後新探明的石油儲量越用越多,到今天一算,還能再用幾十年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採石油就和擠牙膏似的,幾十年後還有幾十年,到底有完沒完?據磚家估計,地球上化石燃料不管有沒有探明、能不能開採,一口價:10萬億噸石油,10萬億噸煤炭,1000萬億立方天然氣,摺合22.8萬億噸標準煤這隻夠全人類小康250年,這點時間還不夠咱們決定要不要建對撞機呢!

必須得上新能源!水力風力來源不穩定,萬一來個乾旱天,大家都得吃乾飯,因此不可能做主力,還是直接上可燃冰吧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可燃冰也屬於化石燃料,深埋大洋下,別說開採了,想探明儲量都沒那麼容易。美國地質調查局折騰了幾十年,現在比較流行的說法是2.1萬萬億立方,摺合26萬億噸標準煤足夠100億地球人民小康290年,加上前面撐的250年,熬到三體人進攻地球綽綽有餘。

化石燃料在能源消耗中佔比一直穩定在85%左右,絕對的主力。但化石燃料畢竟只是太陽指甲縫裡漏到地球的一些光,攢了幾十億年,只夠人類文明卯足勁往前奔500年。

順帶說一下,有研究認為,化石燃料可能來源於原始地球的甲烷,這和太陽的關係就不大了,但主流觀點還是喜歡生物遺骸變石油的故事。磚家都搞不清楚,咱外行就不嘰歪了,還是翻翻地球自己的家當吧。

本僧保證下面幾樣家當,實打實是地球自己攢的

3/ 地球的家當

核能,特指鈾礦,是別的恆星爆炸剩下的殘渣,和太陽沒一毛錢關係。

已探明的鈾儲量不到500萬噸,用中子把鈾238轟成鈈239,摺合14萬億噸標準煤,遠遠超過已探明的化石燃料1.3萬億噸。現在知道某大國為啥削尖腦袋鑽核能了吧

驚喜的是,地球媽媽攢的不止這麼點,僅僅地殼裡就有130萬億噸鈾,只是過於分散沒法收集。不過不用慌,磚家說可開採的鈾礦怎麼著也應該有3500萬噸,摺合100萬億噸標準煤,可奔小康1000年,足足是化石燃料的2倍。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化石燃料加核能,已經能奔1500年了

萬一到時候物理學被封死,找不到新能源,咱還能從地球媽媽的家當裡翻出寶貝,繼續奔小康。

地熱能80%來源於地球自身放射性元素衰變所釋放的能量,沒太陽什麼事。因為地球到處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如鉀40),這些元素不停衰變釋放熱量,所以地球就像是不停發熱的暖寶寶,妥妥一個低功率版的核反應堆。整顆地球的發熱功率為442億千瓦相當於現在人類文明總功率的2倍。可喜的是,暖寶寶發熱這麼多年,可沒浪費,都攢著呢!

憑直覺,你認為地球平均溫度有多少?外層地殼,平均溫度14度,薄薄一層僅佔地球質量0.4%。下一層地幔,平均溫度估摸1100度,佔地球質量68%。最裡面地核,平均溫度估摸5000度,佔地球質量31.5%。剩下的大氣層不計。

這樣算下來,整顆地球的平均溫度有2300度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沒想到吧?地球其實是一顆溫度高達兩千多度的大球。要知道,核反應堆的最高溫度也就一千多度,這尼瑪就是一顆現成的核反應堆啊!

從地幔地核的成分看,比熱按1計算,整顆地球蘊含的熱量相當於5萬億億噸標準煤。

但是,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你沒法把所有熱量都用來做功,而且你也不好意思把地球熱量抽乾了變成一顆冰球吧?咱矜持點,磚家評估,當前可利用的地熱資源只有總量的十萬分之一,摺合5000萬億噸標準煤,可奔小康5.5萬年

說個題外話,地球內部除了最裡面的內地核,大部分是可流動的液體或熔融狀態,也就是說,什麼亞歐板塊、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之類的,都是浮在液體上的一層薄片如果要推動地球,必須要把地熱引到外界,或者往地幔裡灌注特殊材料,使整個地球內部堅如磐石才行。不然發動機會把薄薄的大陸板塊慢慢摁到岩漿裡。

5.5萬年,雖然比原先幾千年多了一個數量級,但也不算富裕,咱繼續。

4/ 潮汐能的本質

潮汐由太陽和月球引力引起,可以簡單理解為月球吸著海水繞圈跑,當月球引力和太陽引力重疊時就是大潮,反之就是小潮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很多人以為潮汐能不消耗能量,這顯然違背了能量守恆定律,潮汐能本質上是地球自轉動能和月球勢能

。潮汐能最終會因為摩擦變成熱量而消耗,導致地球自轉變慢以及月球不斷遠離地球

潮汐能每天定量定點供應,極為不便,但卻提供了一個清奇的思路:可以利用地球自轉的動能發電,這算是地球媽媽最後留給我們的能量了。這筆壓箱底的家當非常驚人!這麼說吧,世界上所有的石油煤炭天然氣可燃冰,100%轉化成能量來阻止地球自轉,那麼,地球自轉週期僅僅只是減少2毫秒。地球自轉動能有2.57×10^29J,摺合900億億噸標準煤,足夠人類揮霍1億年。

如果1億年還嫌少的話,地球繞著太陽轉的動能也不是不能考慮,公轉動能是自轉動能的1萬倍,稍微用一點也不至於讓地球掉太陽上。開個玩笑,如果人類淪落到對地球動能、月球動能、火星動能敲骨吸髓,那還不如回到原始社會了。

其實,不管是恆星還是行星,動能都來自於早期的引力勢能

比起化石能源算得上巨無霸,但在真正的土豪面前仍然是小兒科。

5/ 真正的能量土豪

按照當前的物理理論和宇宙模型,早期宇宙裡飄蕩的絕大部分物質是氫,氫原子抱團組成了恆星,恆星內部引力導致氫聚變聚變產生各種元素和能量,元素和能量演繹出豐富多彩的世界,於是就有了我們。

也就是說,能量來源於氫聚變,氫才是背後的大土豪。所以,地球上真正算得著的能源,是地殼中佔比0.76%的氫。幸運的是,人類掌握聚變技術永遠還需50年,因此地球上的氫幾乎原封未動,咱們趕緊盤盤帳。

現在搞聚變都是瞄著最容易的氘氚聚變,萬一搞成了,大海里有45萬億噸氘,足夠我們奔小康50億年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50億年也不算啥,真要急眼了,氫氫聚變也不是不可以,嚴謹點叫氕氕聚變。雖然技術路線不存在,但理論還是在的,搞點反物質把氕催化一下弄出中子就能聚變形成氦核別聽到反物質就嚇傻了,質子變中子叫逆β衰變,已經被實驗觀測到了。

這能把千分之七的質量轉變成能量,終於,我們可以用到那個著名的質能方程了:E=MC^2。

不過地球上四分之三的氫在水裡,不能把水折騰沒了,我們用剩餘那四分之一做聚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N噸標準煤,足夠揮霍1億億年。提個醒,宇宙誕生才多少年?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即便把氫都折騰成氦,氦還能繼續折騰成碳,碳還能繼續折騰成氧……後面還有很多個億億年

回過頭看,人類誕生200萬年,不過是消耗了化石能源的一個零頭,化石能源不過是核能地熱能的一個零頭,核能地熱能不過是聚變能的零頭的零頭……也就是說,人類文明連地球能源的零頭的零頭的零頭的零頭,都尚未完全發掘,科技水平有多高,各位心裡有數了吧。

6/ 太陽系的扛把子

感嘆一下,從太陽系的視野來看,儘管人類胡吃海喝數百年,消耗的能源其實微乎其微。如果按當前的生活水平過日子,光是地球上的能源就可以揮霍到天荒地老。

但是,聚變搞定了,肯定要縱橫太陽系,人均能耗必然蹭蹭漲。根據計算,月球出差相當於北京出差

,按這種生活節奏,人均能耗少說增加1萬倍,再加上星際探索等等,原本1億億年的儲量,假設縮減到1億年。

好了,1億年後,物理學依然死亡,能源依然靠核聚變,怎麼辦?不用擔心!木星和土星,質量加起來是地球的413倍,而且75%以上都是氫。地球媽媽那點能源,到這兒都不好意思說零頭了,只能算誤差。木星土星的氫含量是地球的1000萬倍,就算物理學已死,也足夠人類再揮霍NN年了,地球如果真要流浪,千萬記得把這倆燃料灌帶上

下圖左邊第三顆是地球,中間兩顆最大的是土星木星。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NN年後,物理學繼續死亡,仍然不用擔心。

太陽系的扛把子當然是太陽,別說木星土星了,太陽系裡所有行星衛星彗星隕石全加起來,在太陽公公面前都只能算誤差。太陽佔據了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而且,全是燃料。換句話說,整個太陽系的能源幾乎都在太陽上,地球那點家當不知道排在小數點後多少位!太陽對外輻射1秒鐘的能量,就足夠全球人民小康15萬年,其中只有22億分之一照到了地球,再其中的萬分之一被人類利用,實在太浪費了!

於是,我們很難不把主意打到太陽這個大號燃料罐上,其中的巔峰人物就是弗里曼·戴森,於1960年提出的戴森球理論

7/ 戴森球

在卡爾達舍夫文明等級提出之前,戴森就提出了

能源與文明等級的思想。他認為,就地球上那點破能源,不足以支撐人類文明發展到高級階段。一個高度發達的文明,必然是高能耗的文明,免不了要打恆星的主意。

太陽是一個實打實的聚變反應堆,造一個大殼把太陽圍起來,就是大號的聚變發電機,這是戴森球的基本思想。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但是給太陽公公加外套可不是容易的事,力學結構不是現有理論可以解決的。於是,戴森球就演變成了戴森雲, 不一定把太陽裹那麼緊,發射一堆能量收集器,圍繞著太陽轉也行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把戴森雲整合成環狀,就成了

戴森環,還有戴森群等各種版本。這些結構統稱“戴森球”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8/ 如何建造戴森球

人類利用太陽能有兩種方法。一是光伏發電,直接用太陽能面板把光能轉化成電能,大家很熟悉了。

二是光熱發電用一堆鏡子把太陽光反射到一起燒開水,然後用蒸汽推動電機發電。這個一般小盆友都沒聽過,但實際上已經有一些應用了。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本僧掐指一算,顯然後者更合適。咱也不要貪心,只收集1%的陽光。那就開幹吧!

第一,選址。在地球附近弄到1%的陽光,面積要有2200萬個地球那麼大,太費勁!咱離太陽近點。

早在1976年,美國太陽神2號就飛到了距太陽4343萬公里的地方,2020年1月份,美國帕克太陽探測器將記錄刷到了1867萬公里面向太陽一側的溫度達到了612度,帕克號按計劃將在2024年12月飛近到616萬公里,溫度預計達到1400度。今天的飛行器已經有能力靠近到太陽1000萬公里以內了,考慮到溫度、太陽風等因素,咱們將戴森球位置設定在距太陽1000萬公里處

第二,原料與能耗。水星,離太陽最近的行星,由大約70%的金屬和30%的硅酸鹽組成,這些材料非常適合做反射鏡。激光武器裡的反射鏡成分就是二氧化硅和金屬,對某些波段的反射率可以達到99.9%,耐高溫性能也是妥妥的。

假設每個反射鏡發射到太空後展開面積1平方公里,加上通信、調姿發動機等必要部件,總重5000噸。反射1%的太陽光,需要12.6萬億個反射鏡,合計6.3億億噸原料,不到水星質量的0.05%。

水星大氣層稀薄,只要在地面建造大型電磁加速裝置,就可以把反射鏡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直接發射到太空,很節能的。所以,這本帳可以這麼算:把0.05%的水星融化製成反射鏡,併發射到太空,按水星比熱1和第二宇宙速度4.4km/s估算,需要7*10^26J的能量,足夠全球小康26.5萬年。這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最好能在水星自籌糧餉。

第三,設計方案。水星的太陽輻射功率每平米9000W,未來光熱發電效率按50%計,則一個反射鏡就是45億瓦。製造和發射一個反射鏡的能耗是50萬億焦,相當於反射鏡3小時產生的能量,再加上開採、提煉、運輸、損耗等,按5小時計

向水星發射一組自動化生產設備,這些設備可以利用反射鏡的能量和水星的物質自我組裝,像病毒一樣繁殖。生產設備數量就會成指數增長,只需26輪,就可以在水星表面每平方公里建一座工廠,共7500萬座工廠。每座工廠製造一個反射鏡需要5小時,則完成整個工程需要100年。要是等不及,還可以在太空建工廠,幾十年內肯定妥。

第四,揮霍。控制反射鏡方向,就可以把1%的太陽輻射投送到指定位置,比如火星,於是,我們就有足夠的能量把火星改造成宇宙飛船。同理,把剩餘的水星全都拆成反射鏡,修建100個類似的反射陣列,就可以把太陽能量集中投送到太陽系各個地方,供人類修建各種超大型太空設施。

第五,庇護。戴森球除了供人揮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意義。太陽亮度大約每11億年增加10%,

這10%會讓地球氣溫高到無法維持液態水的存在,地球生命都得烤成肉乾。

我們必須在10億年內解決這一問題,其中的備選方案,就是在地球和太陽之間修建戴森雲,將多餘的太陽輻射投送到其他地方,避免地球被燒沸騰。

9/ 太陽系危機

看起來形勢還不錯,只要守著太陽這顆無邊無際的能源,地球上的危機都不叫事兒。但是,如果物理學始終無法解開空間密碼,一旦太陽系遭遇致命危機,我們怕是隻能帶著太陽流浪了。

700光年外的獵戶座α星,已經步入生命末期,即將在幾百萬年內發生超新星爆炸到時侯會清空幾十光年內所有生命,被它的伽馬射線擊中,即便在700光年外,不死也得脫層皮。幸運的是,獵戶座α星自轉軸與太陽系有20度的夾角,這個夾角使得地球與伽馬射線爆擦肩而過

,讓我們還有閒心看個熱鬧。

可是,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150光年外的飛馬座IKB星,也是蠢蠢欲動,8000光年外的人馬座WR104星,正對著太陽系虎視眈眈……終極大戰可能來自40億年後,咱們的銀河系帶著3000億顆恆星,撞上了,擁有10000億顆恆星的仙女座星系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假設那會還有人類文明的話,如果我們不能躲到更高的空間維度裡,就得推著自己的恆星,在一片混亂中,儘量避免與其他恆星相撞

10/ 恆星發動機

這不是科幻作家拍大腿的產物,而是正經發表在2019年12月《宇航學報》上的研究成果。美國天體物理學家馬修·卡普蘭提出了一種可以推動恆星的發動機模型,稱為“卡普蘭推進器”,依靠現有的物理理論就能完成。

第一,建造一個戴森環。第二,利用戴森環反射陽光到太陽某一點,使其加熱到極高溫度,從而掀起大量氫和氦。第三,收集氫和氦,注入到聚變發動機內變成兩束高速等離子體噴射出去。

第四,其中一束向後噴射,作為推動太陽的動力,另一束噴向太陽,維持引擎和太陽的距離,防止引擎墜落太陽。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根據卡普蘭的計算,這個引擎每秒燃燒數百萬噸物質,可以在100萬年內,將太陽系整體移動50光年,足夠逃脫超新星伽馬爆的擊殺或恆星相撞。

要知道,對超新星爆炸、恆星相撞之類的預警時間達到上百萬年並不是很難的事,所以卡普蘭推進器能夠應付大多數情況。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更妙的是,這種引擎從太陽薅了大量物質,反而可以延長太陽壽命,因為質量小的恆星燃燒更慢,太陽系保持宜居狀態的時間會多出幾十億年

幾十億年後,我們可以換一顆太陽,繼續推著恆星走出銀河系,穿越十大星系,遊歷整個宇宙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想想是不是很激動?別急,真正的危機可能剛剛開始

最近,天文學家發現1480光年外的天鵝座KIC8462852恆星的

亮度在很短時間內快速下降,像是被什麼東西遮住了,目前還沒有靠譜的解釋。

【腦洞】把太陽圍起來,讓它變成大號的聚變發電機

於是一群好事之徒就認為,是那邊的智慧文明修建了戴森球,並把這類恆星稱之為“戴森球恆星”,目前人類一共發現了2顆所謂的戴森球恆星。

地球上無數望遠鏡對著這顆恆星,希望能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好在地球文明連化石燃料都沒折騰明白,很難對1480光年外有啥想法。可他們要是被三體文明盯上,那就有意思了。

戴森球很可能會讓太陽成為宇宙裡的可疑恆星,想撈點能源可真不容易。

11/ 終極謎底

人們對於科學有一種近乎宗教般的迷信,總覺得未來科技可以解決任何問題,比如,超光速飛行,空間跳躍,時光倒流,一顆小電池提供無限能源……

但是,我們不得不做好另一方面的思想準備,萬一科學是有邊界的,有一些定律無論如何不可能打破,比如,動量守恆,質能守恆,瞬間移動,憑空變出一輛車……這也許意味著,飛行永遠只能靠扔東西,能源永遠只能靠燒開水,宇宙間所有文明都會被死死限制在物理規則內。

科學,到底是不是無所不能?咱們這一代怕是見不到謎底了,真的好想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來源/老和山下的小學僧

作者/小學僧

PS:關注我獲取很多行業諮詢、知識。

擴展鏈接:【中國火電史的“教科書”】-華電國際山東鄒縣發電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