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說不如多做,從三點開始,做懂孩子的父母

疫情來得猝不及防,把學生家長都關在了家裡,在家的這段日子裡,許多家長可能會擔心關於孩子上網課這方面的問題,比如跟不上老師的思路啊,效率不高啊,每一門功課如何保持並提升啊等等,站在家長的角度去看,要操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那作為孩子的啟蒙者,人生第一個引路人,該怎麼引導孩子正確的認識自我,樹立自己的思維意識,從而讓自己面對各種問題時更加從容不迫就顯得尤為重要。

多說不如多做,從三點開始,做懂孩子的父母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個很重要的點,教育方式。一位名人有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同樣的,一千個家長就有一千個教育方式,作為老師也是同樣。在教育方式上我一直遵循“因材施教”什麼樣的性格採用什麼樣的方式。

選對方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在正確方式教導下積極健康的成長,換言之,我們到底該如何選用正確的教育方式?並且在此基礎上順利無誤地引導孩子認識自我,接受自我,發展自我呢?

多說不如多做,從三點開始,做懂孩子的父母

1.把好人生第一關,灌輸正確思想教育

剛才也強調了作為第一個引導孩子的啟蒙者,家長朋友們任務之重自不必多說,在孩子出生以後循循善誘的教育他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看什麼不可以看,這樣孩子在自己的成長中再加上家長的言傳身教,就可以耳濡目染,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而這個良好的習慣如果保持下來,在日後的學習生活中將會至關重要,這就像我們在讀文史時,某個作家有保持隨身記錄筆記的小習慣,把自己日常所遇到的好玩的事,印象深刻的事記下來,加工完善放到自己的文章裡,從而寫出了好多值得誦讀的好文章。

多說不如多做,從三點開始,做懂孩子的父母

好習慣的養成,除了孩子自身之外,家長所灌輸的正確的思想教育尤為重要。有些孩子認為學習沒用,於是在學校裡整天渾渾噩噩不知所云,老師家長齊上陣內外夾擊也無法改變孩子這種思想,那這種思想是一天形成的嗎,肯定不是,作為老師在學校裡教育引導他,回到家家長也要採取措施去引導孩子迴歸正途,擺脫不正確且危險的思想,杜絕混日子。

多說不如多做,從三點開始,做懂孩子的父母

2.成長路上並駕齊驅做好標杆,言傳身教

要想孩子有一個正確的思想以及好的學習習慣,家長朋友們就要做好標杆,以自身優良品質跟高素質嚴格要求自己,在孩子面前起到一個好的榜樣。

我有一個朋友,她酷愛寫書法,小小的一方桌子上筆墨紙硯一字排開,每每談到書法她就非常自豪地告訴我她的女兒在她的影響下也非常喜歡書法,她還告訴我,自己女兒在學習書法之前好動,一刻也停不住,也愛鬧騰,但自從愛上了書法,整個人非常的恬靜,遇事也不會像以前那麼急躁.

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書法帶給我們的最直觀的感受,但同樣,父母的言傳身教,讓孩子耳濡目染。

我們誇讚一個孩子,有時會用到家教這個詞,“這個孩子家教真好”“哎呦這孩子,家教肯定很好”等等都彰顯了一個孩子思想品質的高低,也直觀體現了家長良好的教育方式。不拘泥於不扔垃圾就是好孩子,我們更願意告訴孩子自己不亂扔的同時把別人丟的撿起來。

多說不如多做,從三點開始,做懂孩子的父母

3.學會傾聽,引導,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我,接受自我,提升自我

溫柔的人常常都是願意俯身彎腰聽別人傾訴的。說很容易,找一個突破口就可以說個三天三夜,但難得的是有人願意坐你對面聽你言談。在孩子的成長階段裡,會遇到的問題數不勝數,稍有不慎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我們的家長朋友在這個時候一個很好的過渡的作用,做一個有思想的滅火器。

多說不如多做,從三點開始,做懂孩子的父母

遇到問題第一時間不是想著如何替孩子去解決,而是旁敲側擊告訴他這個是什麼問題,該以何種方式去面對,採取什麼樣的方法去解決,如果你每次都忍住不直接告訴他解決方法,而是以以上態度,久而久之你會得到驚喜,你會發現孩子的自主意識提高了,實踐能力提高了,並且孩子在此過程裡還會發現不一樣的自己,認識到自己,摸索到自身所隱藏的能力,從而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意識,養成良好的習慣。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