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們,援助美國有風險哦

援美有風險,發貨需謹慎——國內企業注意了

今天看到一張截圖,裡邊有兩條重要提示:其一是提醒國內準備向美帝出口醫療物資的相關企業的,其二是提醒準備去美國支援的醫護人員的。

第一條提示說,小心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這些機構日後可能會卸磨殺驢,把你告到傾家蕩產為止。

第二條提示說,你的醫護從業資格證,美帝並不認可。新冠肺炎死亡率這麼高,如果死到你手上了,日後他們家屬也可能把你告到傾家蕩產。

很多人把這個當作段子,以為又在黑美帝。然而實際上,歷史上多次發生過這樣真實版的“農夫和蛇”的故事,歡迎大家補充。

2005年,美國遭遇了卡特里娜颶風,給美國帶來了2000多億美元的損失,死亡人數超過了1836人,是1928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颶風。

災後重建的時候,由於當地缺乏建材,從2005年下半年到2006年,美國的建築商便開始從美國以外採購了大量的石膏板,其中就包括了大量中國製造的石膏板。

他們進口的時候沒說啥,等房子蓋好了,100多家中國企業開始官司纏身。這官司一打就十幾年,2020年1月,官司以北新建材和泰山石膏等賠償2.48億美金結束。

北新建材,可以說是石膏板的龍頭企業,建材工業的標杆,這些企業生產石膏板都幾十年了,也沒發生過質量問題,怎麼到了美國就水土不服了呢?

問題出在中美兩國產品的標準不一樣,有人就鑽了這個空子。別忘了美國GDP中,律師費佔了6%,產值高達兩萬億美元。災後打打官司,還能幫美國拉高一下GDP。

美國人為啥喜歡打官司?是因為這種案件的律師,是按照提成模式來的。這種官司全部外包給了律師,而且零成本(包括時間成本)。

一切事情,全部由律師操辦,贏了你還能拿到分成(律師提取30~40%),輸了也沒有任何損失(包括時間成本)。這種官司不打白不打,包括很多醫療糾紛官司。

我突然感覺這個跟中國某種眾籌有關。有人躺在醫院,某某籌就有工作人員輪番勸說你發起眾籌吧。為啥?因為他們可以拿到提成。

所以為啥說美國製度非常完美,把醫鬧、學鬧、房鬧、拆鬧、攤鬧合法化、專業化了,零成本、高收益高,還能增加GDP為國做貢獻,何樂而不為?

為啥美國醫療成本高?不要怪美國醫生心黑,是因為美國的醫藥企業和醫療機構不得不把訴訟的成本平攤到了醫療費中。

為了避免深陷天價官司,美國的醫生和醫院要購買責任保險(又給美國創造了新的GDP),美國的醫療機構要僱傭律師團隊應付官司,還要考慮官司輸了怎麼辦。醫療費能不貴麼?

這次疫情應對,我們發現美國的疾控中心(CDC)反應非常遲鈍,好幾次都是因檢測精度瑕疵而收回套件。說白了就是怕測不準被人家告,怕天價賠償。

美國的醫藥企業也怕擔責,所以對於核酸檢測試劑的生產猶豫不決,這就是為啥美國最初核酸檢測能力讓人大跌眼鏡。

最後美國政府沒辦法,選擇了總部位於瑞士的跨國製藥巨頭羅氏(Roche)為美國生產測試套件。

這種操作本質上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不過是老實的羊毛被拔光,愛鬧騰的羊穿上了漂亮羊絨衫。這種官司誰不打誰傻。

中國的相關石膏板企業就倒了這樣的大黴,十幾年官司下來,公司被折磨得筋疲力竭,企業光律師費的花銷超過了一個億,問題是官司還輸了。

為啥說律師群體中容易出公知,而且是大公知,特別反體制,特別希望中國西化,就是因為他們特別羨慕美國的律師群體,蛋糕分得多啊,還掌握社會話語權。

回到對美援助(包括有償援助),的確存在很大風險。我們來看看一位在美國漫遊的華人律師是怎麼說的。

再看看中國的法律界人士怎麼說的。

總之,要想這時候援助美國(包括有償),一定要慎重了,一定要審視一下自己,是不是馬雲這種級別的大土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