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村南张村


千年古村南张村


千年古村南张村


千年古村南张村

杜春文

南张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城西南7.5公里处绵河南岸,与北张村隔河相望。东距陶瓷水镇南横口2.5公里。属半山区丘陵河谷地带,海拔263米。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隋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张氏从外地迁来立庄,始称张村,距今已有1438年,是井陉县千年古村落之一。唐初,为方便耕种绵河北岸土地,部分村民迁居北岸,以河为界,始分南、北张村。

南张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透过座座古老沧桑的民居、庙宇建筑,可以窥见南张村古建筑特色及石灰、炉砟文化之一斑。红棕色炉砟墙体、青砖角柱、灰瓦屋顶坡及屋内的拱形屋顶,形成了除个别邻村有此类零星建筑外,全国独一无二的建筑特色。

位于村北高台之上的真武圣庙,是这一特色的典型代表。除庙宇的四面房屋为青砖、炉砟砌墙、灰瓦覆盖卷帘房顶外,庙宇所居土岗周围全是红棕色炉砟配以鹅卵石灰及白土和泥砌筑。院内的赑屃驮碑及东南角钟房里的千斤大铁钟上都有记载,是明代嘉靖三十七年所建,历经岁月沧桑、天灾兵燹、风雨侵蚀,至今已有461年之久,依旧巍然屹立,高峻挺拔,成为南张村的地标性建筑和不可多得的一大景观。

说起南张村的鹅卵石灰及炉砟建材,真是别具特色,远近闻名。

其石灰和炉砟生产,起源于唐初。当时以绵河为界,始分南、北张村以后,除分别耕种绵河两岸土地以食为天外,北张村居民多以经营店铺为辅,南张村居民多以烧制石灰作补。每到农闲时节,绵河滩上人头攒动,座座灰窑青烟缭绕。开始是以各家各户为单位,后又成立灰行,形成规模,尤以明清两代规模较大。1949年解放初期,南张村仍有人发起组织了以“三友社”命名的石灰企业,兴旺发达,名噪一时。原井陉县县委书记郝建华也曾是当年“三友社”工作人员。南张村以绵蔓河滩的鹅卵石为原料,以本村优质红土及煤面拌水搅和抹饼作燃料。烧制石灰火候恰到好处,欠火则灰核过大,出灰率不高;过火则难以化开,黏度不够。一般以出窑时灰块中间有一羊眼大小的半熟灰核为标准,俗称“羊眼石灰。”这样烧制出来的灰,色泽白润,黏度极高,热灰白泥能够粘接七八块青砖,远销全国各地,并且还是明清两代北京故宫的御用建筑材料。山中开采出来的石头杂质多,是烧制不出这种高标准的石灰的。

为了节约起见,南张村先民们烧灰很少用较贵的块煤作燃料。一般是用面煤与红土搅和成煤泥,再抹成直径50cm左右、厚度6cm上下的圆形煤块,中间划十字(划透),一分四块,凉干后就成了烧灰用的扇形块状燃料。石灰烧好后,产生了大量的副产品——红棕色扇形炉砟块(长方形的极少)。处于丘陵河谷地带的南张村,离山较远,取石不便。于是就地取材,变费为宝,红棕色炉砟块子就成了南张村先民盖房用料的首选。再加上村规民约规定“炉砟不许外卖”,所以,红棕色炉砟墙体建筑,就成了全国独一无二的特色建筑,与石头村形成鲜明对比。

曾经几朝,南张村皆位于北部边疆,每逢改朝换代或外族入侵,战乱频仍,疲于奔命,民不聊生。若遇灾荒年月,更是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南张村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明朝万历年间的郝敦瑾,曾任四川夔州通判,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得民心。于1997年在南张村出土的郝敦瑾墓志铭,详细记载了郝敦瑾光耀千古的一生。其弟郝敦纳,也曾任肃州把总。1949年解放前后,更有一大批人参加革命工作,肩负国家重任,做出了重要贡献。如今,仍有一些莘莘学子,学以致用,报效祖国,奋战在全国各条战线,并兢兢业业,以此为荣。

南张村人爱国爱家,传承祖训。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战火纷飞的年代里,父送子、妻送郎、兄弟相争上战场,为国捐躯,无怨无悔。其中有十位烈士,长眠沙场,成为本村村民永远的自豪和世世代代的榜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帝国主义战争恐怖甚嚣尘上的情况下,南张村村民响应国家号召,备战备荒,准备打仗,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积极种庄稼,踊跃交公粮。发扬风格,先国家,再集体,后个人,有利地支援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也紧密地配合了国家对国际形势的把控,粉碎了帝国主义的战争讹诈阴谋。

南张村也是井陉重要的红色旅游红念地之一。为了取得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在1948年春天,聂荣臻无帅陪同朱德总司令曾到南张村视察,选取兵工厂厂址,在村内十字街郝锁柱楼院居住十六天之久。郝锁柱老人在世的时候,曾对其邻居、也是本家曾孙郝拉文说过这件事,郝拉文至今留有朱总司用过的遗物。如今,仍然健在的阳泉煤矿老矿工范二秋老人,虽已89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对当年发生在家乡的情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那年,范二秋才十七、八岁,是如今不可多得的见证人之一。在他的记忆里,当时有消息说,要在村西一个叫“大坪”的一处平坦地块建工厂(可能是为了保密,没有说明是建兵工厂)。后来,由于村民们不知道的原因而离开了南张村。再后来,听说在井陉煤矿重新选址,并开始制造武器弹药,,有力地支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渡江战役。

南张村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古有井陉古道穿村而过,秦朝时,它曾经是秦皇古道的一部分。西接三家店、东窑岭(明代称“东嶽村”)、河东村;北渡绵河水,经过北张村;东连横口驿、长岗铺、微水铺。南张村也曾有朝庭设置的兵铺——张村铺。今有石太铁路列车往来穿梭,一百多年来,它一直承担着晋煤外运的重任。村西有修建铁路以来的百年火车站,站内有法式建筑站长办公室(今已换作它用),仍在无声地述说着石太铁路的前世今生。现在,虽然在北边新建了一条货运高铁专线,但旧石太铁路仍在发挥着它的重要作用。

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陆军总长段祺瑞,为把井陉煤矿的烟煤运出井陉,曾用德国人修建了凤山至南张村的凤张铁路,与石太铁路相连。井陉矿区的段家楼和南张村的百年铁路老桥——五孔桥,共同见证了那段难以磨灭的历史。

南张村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老母庙会传承久远。每逢正月十八,本村村民都会自发组织老母庙会。

白天,各种民间艺术团体驴子会、种轼会、车子会、拉花会、社火会等纷纷走上街头,表演各自的精彩节目。这些民间艺术团体皆起源于清代,除社火会是古装武术表演以外,其它四个会子都是戏剧,唱念做打样样俱全,只是街头不能演出戏剧全场,仅是折子戏而已。需要说明的是,南张村的“拉花会”,表演的节目并非井陉传统的秧歌拉花舞蹈,只是一个组织名称,实际是在唱古戏。驴子会、种轼会、车子会唱得是丝弦,拉花会唱得是山西梆子(晋剧)。其实,这就是南张村解放以后组织起来的丝弦剧团及梆子集团的最早雏形。而如今的会子,只有其名,无有其实,都演变成了只有道白没有唱腔的街头小品了。另外,老母庙会还要聘请十里八乡的很多民间艺术团体来村演出,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花火会场上,由以前敬奉考母的花馍供展(上供),逐渐演绎为今天的面塑艺术展。面塑作品精美绝伦,花鸟虫鱼栩栩如生,人物塑像形象逼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及观赏价值,令观众留连忘返,使艺人心花怒放。

夜晚,人们连饭都顾不上吃,纷纷赶赴花火会场观看焰火燃放。各式各样的焰火让观众目不睱接,赞叹不已。南张村的焰火制作及燃放传统可以追溯至三百年以上。至今村中仍留有清代传下来的捣药铁罐及燃放锅子火用的铁火锅十几个。

看完焰火燃放,人们纷纷离开火场,赶往老母戏园子看戏。其实,戏园子的戏剧演出,一过正月初十就已开始,本村的晋剧、丝弦,你方唱罢我登台,一唱就是四、五天,有时还要请外地的评剧、豫剧等剧种来村表演。看完戏剧演出,男女老少又赶往大街小巷观灯。花灯多种多样,尤其是走马灯更引人驻足观看。看转灯娱情,猜灯谜增智。特别是小学生,双目痴痴,两腿迟迟,不愿离去。观灯后即赶往黃河古阵,转九曲迷宫。

真是整天热闹,一夜难眠!

前面说到了老母庙会上的面塑艺术展,在这里我要重提面塑。南张村面塑艺术,技艺精湛,功底深厚,于2012年获得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河北省文化厅颁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证书,并在2015年《中国第七届(鹤壁)民俗文化节中原六省花馍展》上,获取八个金奖、两个银奖。

老母庙会上所展示的民俗,只是一小部分,日常生活中及其它节日,还有好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在不断地展现。所以,经过申请及层层选拔,2019年4月27日在石家庄精正商务酒店召开的“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上,南张村被评为河北省民俗文化村。

南张村的经济,也曾有过辉煌的岁月。如明清两代,绵河南岸石灰业兴旺,规模宏大,场面壮阔,大量的明清红棕色炉砟墙体建筑就足以证明;再看光绪年间贴于真武庙门洞东墙上的村规民约碑帖,大部分内容都是涉及灰行及炉砟行业的规矩,更是毫无疑问。至今,周边各邻村仍留传着这么一说——如遇下雨,谁若扔下农活慌忙躲雨,人家便说:跑什么跑?莫非你是南张村人,大灰脑袋?怕粉了不成(“粉了”即石灰见水化开)!更加说明了以烧制羊眼石灰而出名的南张村真的是名不虚传。

解放以后,南张村人民走上了集体化道路,并且又兴修绵右渠水利灌溉工程,粮食逐年丰收,为国家踊跃交售爱国粮。此外,在两委领导下,充分利用本村矸子、青石等矿产资源及毗邻铁路的有利条件,除务农外,组织村民大搞副业。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村里建了车站煤台,使村民劳动致富,大量民居弃旧翻新,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再加上村民民风淳朴,热情厚道,愿到南张村居住者陆续不断,由初始只有五、六个姓氏,发展至今已成二十四姓,八百庄户,三千口人的大村庄。

今逢盛世,吃穿无忧,我们更要响应国家号召,既要金山银山,又要青山绿水好家园。保护古村落,留住乡愁,广开思路,发展旅游,使我们的千年古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2019年7月1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