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套路之價格的錨定效應

有沒有發現有時候出去買東西總比你的預算花的高一些。比如說你買個手機,預算是一千五。以華為舉例,本來你的預算只夠買一臺華為暢享系列,可這臺機子無論是做工、配置、外形都和旁邊那臺Nova系列的差點兒意思,當然那臺的價格要高一些,但是也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你思來想去覺得既然買,就買個差不多的,不然用著也鬧心,於是多加個七八百買了臺Nova。

營銷套路之價格的錨定效應

華為暢享10Plus


營銷套路之價格的錨定效應

華為Nova5Pro


其實這就是一個消費陷阱。你只在網上見過華為P系列、Mate系列、Nova系列瘋狂的打廣告請代言,沒怎麼見過暢享有什麼市場營銷策略吧。為什麼?因為從一開始人家打算出貨的就是打廣告的產品,暢享系列的出現很大程度上只是為了襯托中高端的好,沒有比較哪來的高下,比較之下,貴也顯得沒那麼貴了。同樣的道理,為什麼華為在國外開發佈會,在國外的發售價格高出國內很多,還是錨定效應。便宜沒好貨的概念在我們的文化中根深蒂固,那麼高定價、全球化無疑就是高端的象徵,回國開售低個一兩千,是不是覺得很良心呢?全是套路罷了。

當然我只是拿手機舉例,同樣的例子在汽車行業、服裝行業乃至房地產業都屢見不鮮。

以車為例子,紅旗在我國一直屬於高端品牌,但是銷量好不好大家心裡都有數。紅旗有一款車叫HS7, 售價在35到45萬之間,說實話在目前的汽車市場,這個價位裡BBA不香嗎。廠商其實也不傻,出這車也不是賣給大多數人的,這是紅旗走向高端的一步棋罷了。你一看紅旗都這麼牛X了,雖然你不會搞一輛四五十萬的紅旗,但是慢慢的這個品牌高端的種子在你心裡生根,買15萬左右車型的時候,你會不會考慮一下紅旗的H5呢?


營銷套路之價格的錨定效應


營銷套路之價格的錨定效應

說回手機,為什麼小米在最近幾年一直遭到友商的瘋狂diss呢,其實很簡單。大家這個圈子裡的低端機都是用來做對比的,配置高的到哪裡去?你偏偏過來玩性價比,搞的中低端手機市場利潤空間被你佔了不說,你還破壞了行業規則,把低端機做成了良心機。不搞你搞誰?

但是小米這一步走的也有問題,你的產品定位一旦固化,就很難再改變。看看這幾年小米的市場佈局就知道了。為了搶佔高端市場,把紅米獨立成RedMi,以Mix攻搶高端市場,也走的步步維艱。當然這次疫情在某種程度上也給了小米一個很大的機會。雷總適時的把發佈會安排到線上,可以說史無前例、效果甚好,小米10提前備貨也算是歪打正著。

營銷套路之價格的錨定效應

小米10


友商沒上新機我上了,友商上了新機產能不足沒貨,我有!雖然備貨量還是少,不然不至於依舊是定期預約搶購,但是架不住發佈會提早友商20天一個月,在科技發展如此之快的今天,時間就是勝利。

扯的有點兒遠,就說這麼多吧。

一家之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