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视为不祥“怪胎”的窑变釉,竟然价值千万

窑变釉,顾名思义,是器物在烧成过程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窑变釉瓷器 于窑中含有多种呈色元素,经氧化或还原作用,瓷器在出窑后可能呈现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窑变釉出现出于偶然,形态特别,人们又不知其原理,只知于窑内焙烧过程变化而得,故称之为"窑变釉",俗语有"窑变无双",就是指窑变釉的变化莫测,独一无二。

此瓶莲蓬状口,束颈及肩饰以弦纹,溜肩鼓腹,圈足微撇,器形独特。通体施窑变釉,紫、红、蓝相间,釉面玻璃质感强,光亮夺目,瓶内满施月白釉,整体施釉均匀,色彩绚丽,精美绝伦。底部于酱色釉上印“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器形在传世品中十分罕见,窑变釉呈色接近雍正朝水平,应为乾隆早期的官窑佳作,工艺精湛,保存完美,极为难得。

曾被视为不祥“怪胎”的窑变釉,竟然价值千万


窑变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现。最初,窑中出现窑变曾被视为不祥,尤其是官窑中出现窑变,往往被砸碎。明代时,人们还是无法预测窑变的发生,因此窑变被认为是"怪胎",统统销毁。清以前景德镇窑偶尔烧制出来的窑变釉瓷也是多被捣毁。

随着人们对窑变釉认识的深入,窑变的缺陷美也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窑火给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后反而让人回味无穷,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记"之类的美称。窑变釉又因其形态极美,或如灿烂云霞,或如春花秋云,或如大海怒涛,或如万马奔腾,因而被视为艺术瓷釉为人们所欣赏。如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生产的铜红窑变,可谓变化莫测,鬼斧神工。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时期,窑变已被视为一种祥瑞,甚至作为著名色釉而专门生产。

曾被视为不祥“怪胎”的窑变釉,竟然价值千万


2004年,在中国嘉德推出的"飞鸿阁藏瓷"单色釉专题拍卖中,一件清乾隆窑变釉莲蓬口瓶获价165万元,是该专题拍卖成交价最高的一件。2005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高17.4厘米的清雍正窑变釉贴浮雕螭龙尊估价150万至200万港元,成交价达258.4万港元,是目前窑变釉瓷器中的最高价。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清雍正窑变釉三牺瓶拍得224.8万港元的高价。有关专家认为,随着单色釉瓷器逐渐被藏家所看重,窑变釉这种独特的单色釉瓷也具有极大的收藏投资价值。


曾被视为不祥“怪胎”的窑变釉,竟然价值千万


曾被视为不祥“怪胎”的窑变釉,竟然价值千万


曾被视为不祥“怪胎”的窑变釉,竟然价值千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