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19世紀的80年代, 在湖南西部的大山裡,有一位鄉郵員。他翻越艱難的山路,為大山裡的人們送去信件。他常年在外奔波,以至於很少時間可以照顧家裡的妻子,還有兒子。兒子為此對他很陌生,又很懼怕。每當父親回來,他都下意識的躲在母親的身後。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這是兒子第一次踏上這條郵路,由於兒子高考失利,他就回鄉接了父親的班。天剛亮,父親就把準備好的郵件收拾好,將重重郵包交給他。一路上他都遠遠的走在前面,跟父親拉開距離。當兒子走在前頭,卻一直看不見背後父親的身影時,他著急的把揹包放下趕過去。看見那隻叫老二的狗,卻還是看不見父親的身影,他著急的問:“我爸去哪兒了?”原來父親去了方便,他走下來,說他怎麼把包放下了。雖然包沒丟,但父親還是生了很大的氣。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因為多年很少在一起見面,父子倆都把彼此一些心事隱瞞了起來。兒子15歲那年幹農活的時候受傷了,在脖子後面弄了一道傷疤。父親在送信的時候,爬上一個又高又陡的坡,由於風太大,滾下了山,躺到夜裡才被人發現。他們在這次旅途中,發現了彼此的藏在心裡的秘密。父子之間的關係,也漸漸的緩和起來。當兒子對父親說了一句爸的時候,父親竟然不自覺的流出了眼淚,並對老二說:“老二聽見了嗎?他喊我爸。”

五婆的孫子因為考上了大學,離開大山,卻多年不見蹤影。父親為了不讓五婆傷心,每隔一個半月,他就會過來。假裝是送五婆孫子的信,並且每次都捎給她錢。五婆因為傷心,把眼睛都給哭瞎了。父親接著五婆給的那張空白的信紙,用孫子的口吻對五婆說幾句問候的話來安撫五婆的思念。這是父親一直以來都在做的事,往後就由兒子來做了。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父親對送給村民的信件非常重視。送信對父親來說不只是工作也是一種牽掛。兒子將裝滿信件的揹包重重放下的時候,他指著兒子說,輕一點放。父親由於常年送信走近路,淌了很多遍的冷水,留下了腿疼的毛病。兒子將送的給村民的信拿出來,一股風將信件全都吹走了。父親顧不上腿疼,立馬衝過去追趕信件,老二也追了過去。他們撲騰著,終於把所有的信件都拿回來。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一路上他們開始不再沉默,甚至談到了愛情這個私密的話題。父親問兒子會不會娶那位美麗的侗族姑娘。他想了想說不會,因為他不想讓她像自己的母親一樣,總是想家。可是他對侗族姑娘卻是傾心的。他將接手父親的工作,但他不想那個侗族姑娘像母親一樣離開大山,活在等待中。

讓我淚目地方就是兒子背父親過溪那一段。剛好有一段兒子說的旁白。他說:“村裡人都說,只要兒子背得動父親,那他就長大了。可是我小學畢業就比父親高大了。”等兒子揹著父親到溪對面的時候,父親的眼淚已經流了下來。兒子回頭去看父親,父親為了掩飾自己把頭轉了過去。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作為鄉郵員,作為國家的幹部。父親有著崇高的奉獻精神。即使這條路非常的難走,也沒有依賴發達的交通工具。為了大山的村民他很少顧及到自己的家庭。還有就是中國式的情感表達方式,在這段旅途中父親和兒子關係之間那層隔閡消失了,他們也能夠理解到對方的感受。成為了真正的父親與兒子。

《那山那人那狗》在99年上映,改編自彭見明小說《那山那人那狗》。導演霍建起是美工,所以他擅長將電影中的各種景色山水與人融為一體,成為一幅美麗的畫卷。這是一部像散文一樣的電影,它有著一個詩意的名字《那山那人那狗》。

使劉燁一夜成名的《那山那人那狗》到底是個怎樣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