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2020年的開年似乎並不太平。


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席捲全球,就連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杜蘭特,以及“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多明戈等公眾人物,也沒有逃出病毒的魔爪。


作為此次抗疫較為成功的國家,中國也在積極向世界各國提供援助。據近期統計,中國已對83個國家以及世衛組織、非盟等國際組織提供緊急援助,包括檢測試劑、口罩等醫療物資。


引人注目的除了大量援助物資,還有這些物資外包裝上一行行簡短而真摯的文字。猶記得疫情在中國肆虐之時,海外援助物資上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等語句帶給我們的支持與慰藉,如今,中國也將把這份蘊含在古詩文中的精神力量,傳遞給世界各地的人們。


中國援助海外的物資包裝上,都有哪些動人心絃的古詩文呢?一起來看看吧: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譙子·齊交》原文為“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於膠漆,堅於金石”,原意指:如果堅持正確的交友之道,那麼即使雙方遠隔千里,友誼也會比膠漆還要牢固,比金石還要堅實。用在兩國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時候,也是十分貼切了。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利瑪竇是明末來華的意大利傳教士。他於萬曆十年(1582)漂洋過海抵達澳門,次年來到廣州,最終定居北京,在中國住了二十八年,與中國的許多士大夫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這兩句詩便出自明代文學家李日華贈給利瑪竇的《贈大西國高士利瑪竇其二》,全詩為:“雲海蕩朝日,乘流信彩霞。西來六萬裡,東泛一孤槎。浮世常如寄,幽棲即是家。那堪作歸夢,春色任天涯。”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明朝文人吳明濟曾經隨軍遠赴朝鮮半島,參加御倭戰爭,後又再次赴朝。當他回國時,詩人許筠作《送參軍吳子魚大兄還大朝》一詩以贈,全文如下:


國有中外殊,人無夷夏別。落地皆弟兄,何必分楚越。肝膽每相照,冰壺映寒月。倚玉覺我穢,唾珠復君絕。方期久登龍,遽此成離訣。關河路險巇,秋郊方蠲熱。此去慎行休,毋令阻回轍。東陲尚用兵,海嶠日流血。須馮魯連子,卻秦掉寸舌。勿嫌九夾陋,勉徇壯夫節。


從詩作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感受到許筠與吳明濟之間深厚的友誼。幾百年後的疫情期間,中韓兩國人民的友誼也依然如詩中所寫一般動人。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尼蓮河,今名帕爾古河,屬恆河的支流。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河沐浴,然後在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證悟十二因緣、四諦法而得正覺。


菩提樹、金剛座位於摩揭陀國佛陀伽耶(在今印度比哈爾邦加雅城南郊), 又稱“菩提道場”,是世界佛教四大勝地之一,其東不遠即尼蓮河。《題尼蓮河七言》一詩可能作於玄奘第一次巡禮菩提道場之時,全詩為:“尼蓮河水正東流,曾浴金人體得柔。自此更誰登彼岸,西看佛樹幾千秋。”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陌上花漸開,海平天近明”兩句,前一句的來源我們都非常熟悉:五代十國時期的吳越王錢鏐,與王妃吳氏情投意合。他在給王妃的一封信中寫道:“陌上花開,可緩緩歸矣。”意思是田間阡陌上的花開了,你可以慢慢回來了。用在抗疫過程中,表達了盼望海外遊子及遠赴海外進行支援的人員平安歸來的心情。


後一句“海平天近明”則改編自明代陳汝言的《送周仲瞻架閣使高麗》,全詩為:“萬里三韓國,南風幾日程。海平蛟室淨,天近使星明。玉帛通新好,梯航續舊盟。歸時應不遠,還與雁南征。”同樣寄託了希望抗疫人員早日回家的美好祝願。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在捐贈英國的物資上,則寫有“萬里比鄰,民胞物與”的句子。前一句,出自三國曹植的《贈白馬王彪並序》:“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後一句則改編自宋代張載的《西銘》:“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意為:人民百姓都是我的同胞兄弟姐妹,萬物與我都是天地所生。體現了在疫情面前,各國人民各盡所能、守望相助的真情。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兩句,出自張九齡的《送韋城李少府》,全詩為:“送客南昌尉,離亭西候春。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別酒青門路,歸軒白馬津。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


詩句充滿了昂揚的樂觀主義精神:只要我們的心連在一起,哪怕遠隔萬里,也彷彿比鄰而居。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華東師範大學日本校友會的援助物資上,則寫了出自唐代詩人韋莊《送日本國僧敬龍歸》的兩句詩。韋莊這首詩的全文為:“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韋莊在虢州村居之時,結識了來到唐朝留學的日本學問僧敬龍。敬龍學成歸國時,韋莊寫下此詩,為他送行,表達了希望敬龍歸國之旅一路順風的真摯情感,全詩語言清麗,趣味高雅。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看看疫情之下我們是怎麼回助他國的

浙江慈溪市人民政府捐贈日本的物資上,一下子出現了兩組古詩詞。


“秋菊春蘭寧易地,清風明月本同天”出自宋代趙蕃的《學詩詩》,本來論述的是學詩寫詩的方法,但在抗疫期間,用來表達各國人民守望相助的情感,與“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呼應,倒也十分恰切。


“願歲並謝,與長友兮”出自戰國詩人屈原的《橘頌》,意為“願與歲月一道成長,和你結為知己,永遠做朋友”,展現了兩國人民之間牢不可破的友誼。


而“信有春風通國祚,願從滴水濟時艱”則是疫情暴發後,由河南聯家莫非撰寫的對聯,既緊跟時事,又不失古雅。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目前已成席捲全球之勢。各國醫護人員在最前線與死神賽跑,守護生命;無數普通民眾,或響應號召,減少外出聚集,或捐款捐物,用自己的方式為抗疫貢獻力量。只要世界各國人民團結一心,同舟共濟,相信病魔一定會退卻,春暖花開的日子一定會到來。


注:綜合整理自微博,圖片來源均見微博水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