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業股表現強勢,能否複製2008年的一幕?

農業股近一個月表現可圈可點,但其中邏輯其實略複雜。簡單分析一下其中邏輯。

2月底以正邦科技為首的養殖股表現強勢,維生素行業協同輪動,主要是反饋豬肉行業逆勢邏輯+歐洲維生素產業鏈供給減少引發價格上漲邏輯。

2月至今,“泛食品”概念整體上漲,從疫情利好速凍食品,到妖股西安飲食,再到3月中旬至今漲金針菇、宏輝果蔬等蔬菜類,除了看好一季報業績逆勢外,更重要的也是在反饋遊資抱團農業的防禦邏輯。

從上週市場炒作土地流轉,到近期炒作種業,除了事件驅動外,博覽研究員認為,比較難理解的是,市場其實在炒作2008年金融危機後,農業股跑出超額收益的集體無意識行為復刻。

再疊加從賣方邏輯上看,草地貪夜蛾進展確實超出預期,2008年市場炒作的重點也是糧價上漲,因此種業和糧食成為當前市場關注的重點,可以觀察到,金健米業已經連板。

“泛食品”和養殖鏈今天不談,下文簡單分析一下種業和糧食邏輯。

2008年,美國QE後,農業股表現強勢

2008年,市場炒農業邏輯非常簡單,兩張圖就能看懂。

種業股表現強勢,能否複製2008年的一幕?

種業股表現強勢,能否複製2008年的一幕?

2008年秋冬爆發全球金融危機後,世界各國基本都採取了強有力的財政和金融刺激政策,大量貨幣的供給之下,出現了一輪普遍的通貨膨脹,於是像糧食這樣的大宗商品等都受到了很大影響,價格明顯提高。

而且2008通脹提升後,比較奇特的是,儘管國際油價在2008年年底出現了跳水,但食品價格仍然高度堅挺,食品CPI沒有出現明顯下滑。在這樣的背景下,當時農業板塊整體走勢可謂“吊打”主要指數。

而且細分來看,當時漲價最厲害的是大豆,因為大豆依賴進口,無法強勢價格管制。由於這個原因,當時種植結構出現了巨大調整,大量耕地棄米種豆。但在如此背景下,市場對於大米產業鏈仍然追捧,其邏輯在於,CPI引發種植成本降低+種植面積受大豆擠壓而減少,最終還是會引發大米價格上漲。

這類遊資買方邏輯在A股市場上其實非常常見。

例如,2015年去槓桿,整輪牛市從前到後,最強勢的板塊其實是軍工,當時的主要解釋是,“經濟不好,軍工訂單是相對確定的,所以炒軍工”。這類買方集體無意識行為原型,值得投資者仔細琢磨。

賣方邏輯:草地貪夜蛾嚴重程度超預期

注意草地貪夜蛾防治形勢嚴峻,是有密切的官方表態+數據支撐的,並非空穴來風。

根據全國農技中心病蟲害測報處近期消息,2019年全國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總體發生平穩,輕於近年。但自19年12月以來,雲南、海南持續檢測到境外草地貪夜蛾遷入,比19年同期提早30-40天。

預計2020年我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總體將偏重發生,2020年將是草地貪夜蛾發生危害的關鍵年,對玉米等作物生產威脅大,小麥、花生、甘蔗等多種作物生產也將面臨挑戰。

防治草地貪夜蛾,技術發展方向仍然是轉基因玉米。藥物防治技術,針對突發性、爆發性的蟲害是可以的,但農藥使用會增加農民經濟負擔,且大量的農殘存在食品安全隱患,且隨著草地貪夜蛾抗藥性的產生,農藥防治作用逐漸減弱。

政策面對於轉基因玉米是歡迎的。2019年12月,農業部公佈擬將批准頒發的玉米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其中包括北京大北農申報的轉基因玉米品種DBN9936、杭州瑞豐科技申報的“雙抗12-5”。

2020年1月21日,大北農控股子公司的DBN9936玉米品種獲得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生產應用);該產品經過嚴格測試對危害玉米的主要鱗翅目害蟲具有良好的抗性,同時經權威機構試驗檢測DBN9936對草地貪夜蛾亦具有一定抗性;另外,其能耐受標籤推薦中劑量4倍的草甘膦。

對此,華創證券估算:

2013-2018年中國玉米年種植面積在6-7億畝之間波動。現假設:轉基因玉米推廣面積最終達到4億畝,每畝轉基因種子溢價13.93元-27.86元,則玉米種子行業可擴容55.72億元-111.44億元。

整體來看,市場空間巨大,值得投資者持續跟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