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什么是你眼中的奢侈品?是动辄上万的爱马仕,还是拍卖行的古董?世界上最奢侈的是时间,最难得的是才华,如果有一件物品,从选材到成型,人们都愿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才华去成就它,这就是毋庸置疑的奢侈品。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汉族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剔红漆色有深红近于紫色的,有正红的,有色浅而略呈黄色的,以色纯正、光泽明亮者为上品。明·曹昭《格古要论·剔红》:“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朱红色为主的颜色,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xiū]红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然后再雕刻花纹。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因此大型剔红漆雕工艺品,价格也是相当昂贵。

百里千刀一两漆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剔红器奢侈,贵在大漆难得。中国是漆树的原生地,天然大漆取自漆树,要使用特定的刀子划开树皮,用容器一滴一滴地接,一棵生长16年的漆树,一年的产漆量却只有250克,这来之不易的大漆,注定了剔红器的珍贵。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取好漆后才能开始在胎身上层层上漆,这是一个非常考验耐心的步骤,要等一层漆干透后才能上下一层,而且不能急进,需要慢慢阴干,不能在阳光下直接暴晒。这道工序,是熟练的技术功夫、苛刻的存放环境与漫长的时间三者合一的共同结果。

行内的师傅都说漆是与人共生的,在“剔”这一个步骤就体现得淋漓尽致。马未都曾经这样解释“剔”──以硬碰硬为雕,以硬碰软为剔。这是中国字的奇妙,一个“剔”字道出了剔红的不易。

漆干则脆,一剔就裂;漆湿则粘,沾刀无型。剔红需要在漆将干未干呈牛皮糖的状态时进行雕剔,一批工匠髹一层漆后,一批工匠必须紧跟着进行雕剔,这并不充裕的时间非常考验工匠下刀前的设计构图和刀功,因此剔红行内一直流传“出刀无悔”的说法。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一件剔红作品,刚做成时红艳明亮得略显俗气,此时,并不是剔红作品完成的最后状态。只有经过使用者双手的摩挲,时间的打磨,漆才能呈现出成熟温婉的红,精心剔出的纹样才能活灵活现。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时间和才华凝聚的奢侈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剔红,大多诞生在中国历史上最富饶的年代。富饶不仅仅指物质的丰富,更多的意义在于人们精神的富足和对待时间的态度。从取漆到一层层上漆到一点点雕剔,人们把时间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一刻迸发了人关于美的所有才华,成就了剔红独一无二的奢侈。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一眼识别“剔红”真伪

一看包浆:一件剔红器作旧的手法无论多么高明,漆皮入手的感觉绝对不同:真品即使保养再好,几百、上千年的空气氧化以及烟熏火燎依然会在表面留下一层包浆;而用草酸作出的包浆触手轻滑浮躁,放大镜下观察甚至能看到鲜艳的红漆。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二看底胎:时下伪剔红绝大部分使用聚酯乙烯之类的塑料为胎,这在古代是不可能的。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三看款识:事实上,绝大部分剔红都无款,包括清宫造办处“油漆作”的真品。有款识的分两类,明代宣德年以前是在剔红器底部用针划出款识,这叫“针划款”;宣德之后采用刀刻楷书年号,然后填金,叫“填金款”。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剔红,跨越千年,老外做不出的奢侈品

剔红,因为1000年无数工匠的才华付出,我们才可以骄傲地拿出它证明,谁说中国没有奢侈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