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實錄|建言金融政策 引領金融實踐——《清華金融評論》辦刊初心與使命

3月27日晚,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研究員、《清華金融評論》副主編張偉受邀代表清華五道口《清華金融評論》在“金融學術研究能力提升大講堂”公益直播系列講座上分享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創辦《清華金融評論》的初心與使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以下是為讀者朋友們整理的講座文字實錄,以饗讀者,文末包含講座回放鏈接。

辦刊初心與辦學理念是分不開的

早在2012年初,正當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即將掛牌成立之際,學院就開始在考慮創辦《清華金融評論》。經過不斷探索,在辦刊過程中,我們逐步確定了“建言金融政策,引領金融實踐”的辦刊初心和使命。

這個辦刊初心和使命實際上與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及其前身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辦學理念是一脈相承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其辦學模式中有一個特點就是很重視理論聯繫實際,一方面邀請眾多高校著名老師給學生授課,打好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邀請人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專家授課,課程內容貼近政策和實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正式成立後,依然延續這個優良傳統,而且在理論方面進一步加強。

《清華金融評論》簡況

基本信息

《清華金融評論》創刊於2013年11月,是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承辦的月刊,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清華控股旗下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運營。

發展定位

早在2012年初,學院開始謀劃創辦《清華金融評論》,對標的是《哈佛商業評論》和《經濟學人》兩本刊物。《哈佛商業評論》是哈佛商學院主辦的,是一本非常有影響力的刊物,1922年創刊,已經有98年的辦刊歷史,它的願景是致力於改進管理實踐;《經濟學人》1843年創刊,已經有177年的辦刊歷史,在2013年紙媒下滑時其發行量仍能上升,無論是對普通讀者,還是專業讀者,都有很大的影響力。經過深入的調研和評估,學院決定結合自身辦學特點及中國金融體系特點,創辦一本“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刊物,後來逐步探索,逐步思考,逐步完善,形成了以“建言金融政策,引領金融實踐”的辦刊初心與使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清華金融評論》的辦刊原則是“頂天、立地、學術、政策”。

所謂“頂天、立地”是指既要有國際視野,又要立足中國國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

所謂“學術”是指刊物上發表的文章要有一定學術基礎,以規範研究為支撐。《清華金融評論》與一般新聞資訊類、時效性強的刊物不一樣,其發表的文章要有規範研究作為支撐,得出的觀點、結論要有學術作為基礎。

所謂“政策”是指刊物以政策為對象,解讀政策或為政策制定建言獻策。因為制定政策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實踐中出了問題又需要政策去解決,所以《清華金融評論》以政策為對象,同時貫穿理論與實踐。

相應地,《清華金融評論》的服務對象包括政策制定者、經營決策者、教學科研者和廣大投資者,具體而言是: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智囊服務;為經營決策者提供諮詢服務;為教學研究者搭建交流平臺;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投資參考。

發展歷程

2013年11月《清華金融評論》正式創刊。經過六年多的發展,截至2020年3月,已累計出版紙質刊76期,匯聚了專家學者2000餘位,共發表文章2220餘篇,累計舉辦約140場會議活動,舉辦5場線上活動,服務讀者100餘萬人次。可以看出,《清華金融評論》不僅僅是一本紙質刊,近幾年舉辦了大量論壇活動,為打造智庫平臺奠定基礎。

在2018年創刊五週年時,為了更好地實現“專注於經濟金融政策解讀與建言的智庫型全媒體平臺”的願景,我們提出了“平臺智能化、內容觀點化、功能立體化、視野國際化”的“四化”發展目標。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封面與欄目

《清華金融評論》常設1個封面專題、7個固定欄目和N個特色欄目。

封面專題一般佔1/3~1/2版面,這是區別於其他刊物的一個典型特點。為什麼用這麼大的篇幅做一個封面專題呢?目的是希望通過看這個封面專題,基本上就可以弄清楚這一個問題。為了達到這個效果,我們邀請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擔任輪值執行主編,組織一個專家團隊針對同一個問題從各自不同角度進行深入探討。

7個固定欄目具體是“宏觀經濟”“央行與貨幣”“銀行與信貸”“資本市場”“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和“國際”7個欄目。內容既涉及宏觀經濟又有微觀資本市場,甚至涉及到微觀主體,比如財富管理、互聯網金融等,欄目內容既體現央行的政策和業務,又體現了銀行監管、證券監管、保險監管,以及信貸市場、資本市場、保險市場等。對於“國際”欄目,主要是為了拓寬國際視野。一方面反映海外經濟金融政策和實踐,另一方面讓海外專家從他們的視角分析中國經濟金融政策和實踐,相當於是向中國傳遞世界的聲音。我們今後也希望可以通過辦英文刊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比如,《清華金融評論》最近開闢“華爾街熱線”這個線上節目,邀請華爾街實戰專家解讀華爾街當前的局勢、美聯儲的政策、國會的政策以及疫情發展狀況等,目的是希望向中國傳遞第一手的市場資訊和觀點分享。

N個特色欄目包括“論文故事匯”“道口研究”“道口案例”,這些欄目每期不固定。其中,“論文故事匯”欄目的策劃初心,是希望把國內外頂級刊物的優秀論文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再加工,把其思想提煉處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傳播,讓大家更容易關注理論發現,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應該說,《清華金融評論》不僅僅是一本期刊,而是一個智庫型媒體。除了發表單篇文章,策劃封面專題,我們還向相關機構報送內參,並且通過舉辦會議論壇的方式,讓專家們發揮更大作用,包括參與課題研究和諮詢等。

我們認為,智庫型媒體應該是學術期刊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且,學術期刊擁有雄厚的專家資源,完全可以發展成為智庫型媒體。不可否認,發表文章是專家思想的體現和凝練,但不應該侷限於此。為了讓專家的思想變得更鮮活、更立體,我們可以通過舉辦會議,邀請專家來深入解讀,或者可以邀請專家參與課題研究,讓其發揮更大的作用,為政策制定、經營決策提供更多參考。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清華金融評論》是一本學術期刊,但又不是一本純學術性的期刊。諸如《美國經濟評論》《經濟研究》《金融研究》等刊物是學術性極強的期刊,在學術方面都非常有影響力,同時其文章對政策有指導作用,總體上,它們更強調的是學術影響力。《經濟學人》《財新週刊》等刊物強調更多的是實踐影響力。而《清華金融評論》與《哈佛商業評論》《中國金融》等刊物更接近,更強調的是對政策和實踐的影響力。相應地,不像其他非常學術的刊物,《清華金融評論》刊發的文章無需模型,不需要太理論,而是直接切入問題,對政策制定和經營決策建言獻策。因此,我們建議,在進行期刊評價時,不宜將這類期刊與學術性很強的期刊放在一起評價比較,不應該評價其學術影響力,而應該更多地聚焦於其對政策的影響力。

應對新冠疫情衝擊:政策制定的邏輯與影響

為了更加清楚地理解《清華金融評論》的辦刊初心和使命,我們先來客觀地分析一下當前疫情及其應對政策。

新冠疫情發展態勢

當前,新冠疫情在中國已經被很好地控制住了,而在海外發展態勢相當嚴峻,確診病例增長速度非常快。

從中國來看,3月初以來疫情基本上被控制住了。新增確診病例2月12日出現突然增長,這與統計指標有關係,當天湖北省將臨床病例劃分到確診病例。排除這個因素,從2月15日開始,我國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的數量是逐漸下降的,自3月6日以來,每日新增確診病例的數量低於100。由此可見,這個數據背後反映出中國採取了很多嚴格而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從全球來看,3月份之前,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很少,3月份之後開始迅速增長。從數據來看,1月31號中國之外其他國家和地區才突破100,而3月16日就突破10萬,3月26號突破45萬。從另一組數據來看,全球確診病例由1增加到10萬用了70天時間,10萬到20萬用了12天,20萬到30萬隻用了3天,30萬到40萬也只用了3天,40萬到50萬更是隻用了2天,可以看出,近期確診病例呈現加速增長態勢。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3月27日,美國成為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事態發展相當嚴峻。《紐約時報》有一篇報道中提到,根據美國採取措施的嚴厲程度不同,美國確診病例增長的趨勢是不一樣的,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的話,美國確診病例最高可以達到50萬。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美國累計確診病例在加速上升,而且新增確診病例也在加速上升,形勢相當嚴峻。從數據背後,我們可以發現,儘管其他國家和地區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採取防控措施,但是,他們錯過了良好的時間窗口,沒有采取嚴格而行之有效的措施,導致現在出現比中國之前更加嚴重的態勢,很顯然,是因為沒有采取應對政策或採取的應對措施不力或不恰當。

應對政策

  • 中國

毋庸贅述,從措施和數據很容易看出,中國針對新冠疫情采取的各種措施是非常有效的。

為應對疫情對經濟的衝擊,央行等機構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專項再貸款、LPR利率下降、普惠金融定向降準等。制定這些措施的背後是有大量研究作為支撐。出臺什麼政策,首先要研究疫情爆發後產生影響最大是哪些領域,比如,首當其衝的是中小企業,相應地就要制定紓解中小企業壓力的政策。所以,政策不是隨便制定的,是有一定研究作為支撐的。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 美國

同樣,從數據也很容易看出,美國疫情愈演愈烈,其背後與當時採取的政策是密不可分的。疫情爆發初期,美國沒有采取嚴控措施,儘管3月13號特朗普宣佈“國家緊急狀態”,3月16號倡導居家隔離,但是,仍然沒有有效控制疫情。顯然,這背後存在大量值得研究的問題。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在應對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衝擊方面,美聯儲從3月初以來緊鑼密鼓地出臺了很多政策。對於這些政策,到底是否有效,是否最優,還需要觀察,不能輕易下結論。通過簡單對比分析,這次疫情直接對經濟產生衝擊,導致停工停產停學,經濟基本上處於停擺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次經濟危機,繼而反映到了金融市場。在應對方面,中國抓住了問題的根本,重點是先要把疫情控制住,同時配套出臺了一些金融政策,然後再復工、復產。而美國主要是依靠美聯儲,從資金入手,先影響金融市場,當然也有直接滲透到居民、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的措施,而並沒有把重點放在疫情防控方面。關於應對經濟下行,這是兩種不同策略,到底哪種比較好,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研究。

政策效果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從股票市場反應來看,中美雙方採取的措施效果是逐步顯現出來的。總體上而言,中國政策的效果更明顯,也更好。

通過上述簡單分析,可以更清楚《清華金融評論》的辦刊理念是屬於問題導向型,堅持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邏輯,非常強調要對政策和實踐有用。

為什麼要建言金融政策和引領金融實踐?

政策可以影響人類幸福

經濟學家丁伯根說過“人類幸福會受到經濟政策的影響,而經濟政策則依靠經濟學形成了他的洞察力。”好的政策對經濟發展、金融市場、居民收入、投資等都能起到幫助作用,政策不合理則會造成市場扭曲,對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制定政策時離不開理論指導。

政策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樑

一方面,理論指導實踐,中間需要政策搭橋,另一方面,實踐中可以總結凝練出理論,進而有助於政策制定,因此,理論、政策和實踐三者之間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實際上,三者之間的關係非常類似於寫一篇文章,從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後通過現有理論分析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找不到現有理論,就需要提出新的理論。比如,此次新冠病毒的防治,在醫學上是空白,這就需要研究並提出新的理論,並研製新的疫苗,以及治療方法。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防控疫情與應對政策的啟示

通過前面對疫情及其應對政策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實踐、理論,還是政策,都存在大量需要討論和研究的地方。

就實踐中出現的問題而言,由於問題存在突發性、複雜性,並且變化快,早期缺乏數據,因此,研究問題,發現問題的根源、原因,乃至於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很不容易的。比如,這次新冠病毒,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真正找到病毒的源頭,也沒有真正弄清楚其爆發原因,如何治療也是沒有簡單可行的方法,研製出預防的疫苗還需要時間,等等,這一系列問題,都是因為新冠病毒是一種新病毒,以前沒有理論,爆發又很突然,病毒本身又很複雜。所以,面對這種問題,需要群策群力,廣開言路,共克時艱。

就理論方面而言,面對複雜的新問題,首先,理論工作者也未必就是旁觀者清,意思是說,對問題並不一定就迅速找到答案;其次,面對新的問題,可能出現現有理論無法解釋;第三,即使有現存理論,但也未必有效;第四,也許有多種理論,但是存在選擇糾結症。顯然,這次新冠疫情不存在現有的醫學理論可以解釋和提出解決方案,因此必須研究並提出新的醫學理論。而針對疫情造成的經濟下行衝擊,在經濟理論上,就有很多理論可以解釋,並且可以提出很多不同的應對措施,但是,哪一種是最行之有效,並且成本最小,實際上很難得出結論。

就政策方面而言,同樣存在很多問題。首先,政策制定受到體制機制約束,從前面簡單對比分析中美應對政策的差別,我們也可以發現,政策制定與體制機制密不可分。其次,政策制定者存在“當局者迷”的問題,有時候政策制定者不能很好地分析問題的根本所在。第三,政策制定者存有私利,以及受利益集團干擾,還有很多市場噪音的干擾,這導致政策制定並不一定站在公眾立場上,因此也會使政策出現偏誤。第四,同樣地,當局當存在多種政策組合可以選擇時,政策制定者也會存在“選擇糾結症”。

基於以上問題,在制定政策時,政策制定者其實需要廣開言路,多方聽取意見和建議,讓更多的專家來參與談論,提出更多的解決方案,同時,當政策制定出來之後,為了讓政策更好地發揮作用,需要更多的專家解讀政策,以對實踐起到更好的引領作用。

如何建言金融政策和引領金融實踐

政策制定的邏輯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一般地,應該處於一線的實踐者最先發現問題,同時對問題機制是最為清楚的,他們有的可以直接為政策制定者提供意見和建議。當問題出現後,研究者會研究問題,在比較嚴謹地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更加系統化的意見和建議,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同時,決策者本身也可以研究問題,然後制定和實施政策,並對政策效果進行事後評估。這是政策制定和實施的一般邏輯,可以看出,實踐者、研究者和決策者之間是可以合作的,並且合作更有利於制定政策。

我們的角色

為此,《清華金融評論》希望為上述主體搭建一個第三方交流平臺,獨立、客觀地交流思想,探討解決方案,以便為政策制定者制定和實施政策時提供意見和建議;為經營決策者在做經營決策時提供參考;為投資者在做投資決策時提供參考;同時,對教學科研者的教學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支持。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疫情防控與應對政策:再認識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如果再回頭去分析本次疫情及其應對政策,那麼就更加清楚理解《清華金融評論》的辦刊初心和使命了。我們就是希望通過搭建一個平臺,發動專家針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並廣泛吸收不同專家的看法、觀點、建議、意見和方案,集中起來供政策制定者參考,同時,當政策制定出來後,希望發動專家向公眾解讀政策,以讓公眾更加理解政策。

在這次疫情爆發後,我們發現,針對疫情本身,有很多研究,最終讓政策制定者找到了短期和長期解決問題的“藥方”。針對疫情對經濟產生的衝擊以及應對政策,也有大量專家在研究,並提出了很多解決方案。針對這個方面,《清華金融評論》發揮了智庫平臺功能,通過收集、整理專家觀點、定向約稿、舉辦線上活動等多種方式,匯聚了很多政策建議,供決策者參考。

因此,為了制定更好的政策,讓政策制定更有效,我們希望大家一起建言獻策,共創美好金融!

建言金融政策 引領金融實踐——《清華金融評論》辦刊初心與使命

文字实录|建言金融政策 引领金融实践——《清华金融评论》办刊初心与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