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機械的師傅為什麼一定要下車間?

下車間,其實是一個機械人無法繞開的必經階段,就像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初級階段一樣(儘管現在已經很少提這個s說法了,但政治你一定背過),這就是一個過程。


作為一個做機械的,我們之前常聽老師(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有下過)和前輩們說:你一定要多去車間,沒有經歷過車間的鍛鍊,你是無法成熟與進步的。

彷彿一個沒有下過車間的設計工程師就像沒有經過戀愛就結婚的新人一樣,絲毫沒有可靠的基礎可言。那今天,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想談一下,我們為什麼要下車間,我們下去幹什麼?

做機械的師傅為什麼一定要下車間?


車間是什麼樣子


在大多數人的眼裡,車間就是機器轟鳴,底板和牆上到處都是油汙,陳舊的設備與麻木的工人在機械的幹著一成不變的加工活,唯一可以找到點生氣的就是那牆上略帶鼓動性的幾句標語,不痛不癢而佈滿了灰塵,彷彿從來都不曾清理過,似乎也沒有清理的必要,因為到處都有比它更髒的地方,反而顯得它是如此的乾淨起來。


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工業4.0的加快普及,很多企業已經在自動化、智能化這一塊取得了空前的進步。現代化的廠房,整潔明亮的恆溫車間,忙碌而不知辛勞的機器人已經大量的替代了人工的手動操作,工人們無論是在勞動強度上,還是勞動環境上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他們更像是一個操作智能化設備的司機,輕鬆而專業的搞定著看似複雜的一切。


你需要學習什麼


首先是機械加工類的車間,機械加工有什麼東西是你需要學習的?


1、 熟悉各種加工設備的加工能力和加工範圍


我們通常在普通車間能夠看到的設備如車床、銑床、刨床、磨床、鏜床、鑽床、激光切割、線切割等,他們的分別是用來加工什麼工序的,他們的加工精度能夠達到多少?


這些設備最前沿的技術已經是什麼狀態(可以輕鬆的從互聯網上了解到),你所在的工廠又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和水平,你所在的城市,這個行業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和水平,這些對你以後的產品設計都是非常有用的。

做機械的師傅為什麼一定要下車間?


2、 熟悉產品的加工工藝


例如加工工序是如何排布的,每道工序需要什麼樣的刀具和夾具,設備的加工參數是如何調整的。


加工精度是否和圖紙規定相符合,如何檢驗加工的工件是否合格,用什麼樣的檢具來檢驗等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思考的積累的,這也是你以後做設計的基礎和常識。


3、 學習如何操作加工設備


你雖然不需要很精通,但是一定要知道這個東西是如何操作的,並思考這些設備的結構是如何處理。


如果是你來設計這些設備,你會如何處理,是否有比現在更好的結構和加工方法,在設備的使用過程中,發現設備的不足和優點,然後吸收並轉化為自己的能力。

做機械的師傅為什麼一定要下車間?

4、 學會犯錯


一個人在職業生涯中,一定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而針對這些錯誤的反思就是前進的基石,但是犯錯是需要成本的,誰來替你墊付這些成本,車間就是那個倒黴鬼,

為什麼要從車間開始犯錯,因為從車間開始犯錯的成本是最低的


如果從研發開始犯錯,你會發現成本高得不得了,因為很多研發的錯誤要到設備裝配和調試的時候才能發現,而這個時候,大部分成本已經投下去了,車間不一樣,你最多也就犯個工序上的錯誤,而且很多時候,這種錯誤是有得救的,就算是沒救了,成本也算不得太高,還是可以接受的。


5、 學會與他人的交流


大多數工人師傅有著天生的善良和理性的溝通,他們也許為人粗魯一點,也許做人直率一點,但是隻要你真誠相待,你就可以很快的融入一個新的社會環境。


但是從學生時代隨身而來的天真與銳氣,多少會被現實的無情所消磨一些,且很多技術牛逼的工人,還會故意在一些技術難題上對新畢業的大學生作一定程度的為難。


這個可能是做技術的人的通病吧,總是想找個機會顯擺一下自己的能力,也算是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吧,況且能夠難倒一個所謂的“天之驕子”也是件很開心的事情,至少對他們而言是這樣的。

做機械的師傅為什麼一定要下車間?


6、 培養你的職業態度


車間工作,事無鉅細,對於剛入職的大學生來說,從端茶倒水,拖地擦桌開始是在所難免的,其實這也是一個考驗個人態度的方法,只有勝任了小事,才有當擔大事的機會,所以每一次小的任務都是你通向更高目的地的階梯,在你沒有能力和機會做大事前,那就先學會如何完成那些小事吧。


在裝配車間你要知道哪些


如果你是在機械裝配類的車間,那你應該學些什麼東西呢?


1、產品的裝配工藝流程


認真的分析一下,一個產品從散亂的零件到成型的設備是如何操作的,其中有那些裝配工序,有那些操作流程,需要用到什麼樣的裝配工具。


需要憑藉什麼樣的檢驗工具,需要什麼樣的裝配工裝,需要什麼樣的裝配技巧,需要什麼樣的檢驗規則和流程等等,這對你以後的設計大有裨益。


2、各種裝配工具的使用與操作


例如手電鑽的使用,鏟刮刀的使用,百分表的使用,平尺和角尺的使用,水平儀的使用,激光干涉儀的使用等等。


這些工具的使用可以讓你對一個產品建立起足夠的理性認識,在你以後的產品設計生涯中,無論是什麼樣的零件設計,你都能習慣性的形成自己的風格,並完全明瞭裝配的過程,而不會出現有裝配干涉或錯誤的尷尬。

做機械的師傅為什麼一定要下車間?


3、學會操作各種數控系統


作為設計工程師,雖然對設備的操作系統的使用作硬性的規定,但是如果你能熟練的使用各種操作系統,那無疑對你是一個很加分的技能,因為在調試和檢驗的過程中,對操作系統的操作是無可避免的。


我們目前使用比較多的操作系統有:發那科系統,西門子系統,三菱系統,華中數控,廣州數控,凱恩帝數控等等,其實這些操作系統的操作方法都是大同小異的,會一種也就可以很快的學會另一種了,一通百通。


4、 對各個功能部件和零件在裝配過程中的作用和裝配工序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並在以後的設計中避免一些錯誤的結構處理和選擇誤區,沒有經歷過裝配現場的機械設計工程師的確是不合格的設計工程師。


這和趙括的紙上談兵有很類似的地方,很多東西,到了裝配現場和理論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或者說,到現實中,你的設計根本就不可能實現,要不就是裝配難度過大,要不就是根本無法裝配等。

做機械的師傅為什麼一定要下車間?


5、 學會裝配過程中“配”的成分


裝配過程並不是一個純“裝”的過程,還牽涉到一個“配”的過程,例如導軌的精度和接觸,絲桿的安裝與定位等都是需要現場來做配合精度的,而這其中的技術和流程,如果你沒有親身的經歷,你是無法完成和學會的,你在設計的過程中的結構處理也會與相應的隱患在裡面。


其實,在車間就是一個基礎的積累,萬丈高樓平地起,牛逼牛逼靠地基,下車間就是一個打地基的過程,就是一個紮根的過程,就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有把這個基礎打好了,根扎深了,積累做足了,你才能完成更多更牛逼的操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