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OK媽說:各行各業都陸續復工了,但神獸們還要繼續憋在家一陣子。媽媽們紛紛在後臺留言”OK媽你再支支招吧,該玩的都玩膩了,該學的都學吐了。“這時就不得不分享我前陣子看到的一個寶藏視頻了,

主題是——宅在家最應該學什麼技能?開頭是女主持人的提問:未來最需要什麼樣的人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答主是清華大學的心理系教授彭凱平,他的意見就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人才。第一點是大家都有共識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不展開細說了;第二點是溝通能力,但是這裡講的溝通能力並不是一般意義的人際交往能力(禮儀禮節、待人接物、處理好複雜的人際關係),而是偏向於KOL(意見領袖)的能力,也就是會說話、會表達、會溝通、會感染。教授說,我們中國人不能只滿足做事情,我們一定要制定規則,要做世界領袖!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舉個例子,讓你們秒懂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比如你進入了李佳琦的直播間,在“OMG”、“太好看了吧”、“買它”中不斷被洗腦,一不小心就荷包大失血了。而他這種極強的表達能力、渲染能力、共情能力,還讓你掏錢掏得心甘情願,失血失得心服口服。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其實培養這種李佳琦式的高階social skill,完全可以從小朋友樂此不疲的“模仿遊戲”和“角色扮演”開始。今天要分享的就是我的小夥伴安安媽的心得,一起來看看家有一個內向的娃,她是如何從“模仿能力”切入,在近三個月間讓娃表達能力妥妥上一個臺階的。請記住,每個小朋友都是天生的戲精,再內向的娃也不例外,這是他們出生就自帶的屬性,好好利用妥善引導,就和李佳琦一樣擁有價值兩個億的技能。
文/安安媽女兒是個性格內向慢熱的孩子,上了幼兒園後,就更加能明顯感覺到。比如早上送入幼兒園,別的孩子會攔在班級門口、熱情地和每個來送小朋友的家長打招呼,但她會第一時間把小小的身體塞進牆角里;比如老師說回答問題的小朋友請舉手,她會深深地把手埋進腿縫裡;再比如家裡來了陌生人,她恨不得把頭擠進爸爸媽媽的腋窩下……總之,就是一個隨時隨地都想躲進“洞”裡的小孩,雖然知道她這內向悶葫蘆的性格和小時候的我一樣,其實長大了也出不了什麼大問題,並且這種性格也有自己的優勢,但內心總歸還是有那麼點不安的。就算不期待她做什麼意見領袖,但至少也要能夠自信大方地在群體中表達和展現自己,總躲躲閃閃不是回事。一直苦於找不到什麼切實有效的方法,可以提升女兒表達自我的能力,直到最近一陣因為疫情在家裡陪她的時間充裕了,我突然就發現了突破口。

看似無厘頭的傻玩,原來是在演戲
剛開始的一陣,我總看見女兒在家各種瘋玩、把自己弄成各種看不懂的糟糊樣兒,我想反正也沒原則問題,那就由她去吧。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但後來發現她“瘋”得有點認真了。有一天早上看一檔兒童節目在徵集小演員,她很認真地和我說:“媽媽,我想報名去演舞臺上的西瓜蟲。”哦,原來那些個怪模樣兒都是在做“模仿秀”啊。


而且她居然喜歡上了《演員的誕生》這檔綜藝節,每次看都特別來勁兒。看到小演員飈戲時,就會抓著我說:“媽媽你看,有小演員和他一起演戲唉,你給我報名吧,我也可以和他一起登臺了。”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我這才瞭解到,她其實內心對錶演是有熱情的。所以每個娃、即便是內向慢熱的,都期待被看到、被關注。

家裡的外公外婆對於女兒的這種慾望表現得很淡然,在他們看來,“安安你長得就是平平無奇的水平,不要瞎琢磨當演員的事情了。”

但對我來說,卻剛好抓到了一個機會讓女兒可以把自己打開、自信地敞露在外人眼前,甚至是未來的舞臺上。這和適不適合表演無關,而是我們要有能力把她內心的渴望和熱情承接住。

確定了女兒喜歡演戲(暫時還不是在眾人面前)、模仿、角色扮演,我制訂了幾個步驟去推波助瀾。


“擬人法”引發了爆棚的共情力


孩子都愛幻想,會把沒有生命的東西看作有生命的。

因為家裡毛絨玩具很多,所以我先建議女兒給毛絨玩偶按上了名字,她很樂意地就接受了我的建議。慢慢的,她就宣佈家裡只要有眼睛的東西就全是有生命的。到後面,連她的小凳子和嬰兒推車都接二連三被注入了靈魂——外公挪了小凳子掃地,女兒大呼一聲“別動我的小綠!”;出門她坐在手推車上,屁股一落下就彈起來了,“我的好孩子一定被我悶死了,我再也不坐了!”外公非常受不了這種“幻想症”,但我悄悄地勸外公再忍忍,然後自己就當著女兒的面,裝出一副苦著臉皺著眉的樣子,並且全力配合她不在她可見範圍之內欺負她掌管的這些“小生命”。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這樣做的好處就是,她的共情能力得到了很大發展,也敢站出來表達觀點了。有一天外婆帶她下樓在小區玩,上來後驚喜又開心地和我說:“呀,我們安安今天真是不得了,居然可以維持正義了。”原來是女兒看到有兩個小男孩在花園裡拔草玩,就站出來阻止了他們!我問女兒為什麼會這麼做,她說:“哎呀,好疼啊,小草疼死了,離開了泥土媽媽溫暖的懷抱好可憐。”飽滿的共情力居然讓女兒突破了自己的界限。

不僅讓女兒在社交上突破了,也給我在管教女兒時提供了很大的幫助。只要我使出共情力大招,女兒也會變得特別聽話,比如她不肯把飯吃完的時候,我會說“小米粒好可憐啊,它不能到安安的肚子裡去,那它就沒有機會再回到土壤裡了。”這時女兒就會回想起《一粒米的旅行》繪本里的故事,米粒要被排洩出體外才能變成肥料迴歸土壤,她就不得不把飯吃光。如法炮製,百試百靈。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自我介紹是“脫口秀”的入門版
其實讓女兒給家裡大大小小的東西按上名字,收穫到共情力的發展是意外的,原本我的意圖是要執行下一個步驟,玩自我介紹的大型遊戲。自我介紹的遊戲對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演講能力和膽量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當然這個自我介紹並不是讓女兒自己介紹自己,而是扮演她的那些有名有姓的小玩偶們來發言。這也是妥妥地利用了女兒愛玩角色扮演的興趣。女兒最喜歡的自我介紹的情景是課堂,於是我就扮演老師,玩偶排排坐是學生,每個“學生”都要逐一地自我介紹。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雖然自我介紹可能就是一句話,玩偶再多,10分鐘也完事了,但為了把這個步驟玩出效果來,我給了女兒一個自我介紹的拓展版本。首先,每個人物都需要有名字、背景、喜歡的顏色食物愛好、家人這些基本信息。另外,每堂課都可以定製一個主題,比如今天的主題是跟著老師念古詩,可以在自我介紹後面再加背一段古詩。別說,這還一舉兩得了,玩著玩著就背了幾篇古詩下來,記憶力也順便培養了。慢慢地我還提高了要求,要女兒能根據手中玩偶的特徵來匹配它們的神情聲調和語言,比如迷你的小兔子就要輕聲細語的說話,還嚼著奶嘴的蒙奇奇只能發出嗯嗯啊啊的聲音。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在一次主題是“什麼是最美”的遊戲裡,女兒居然詩意大發:
藍皮鼠覺得彩虹最美,小兔子覺得森林最美,星星覺得夜晚的天空最美,胖臉熊覺得自己胸口的蝴蝶結最美,北極熊覺得冰凍的大海最美,蝴蝶覺得能讓它採到花粉的花朵最美。或許是這樣的表達方式讓她聯想到了自己看過的一些繪本、聽過的故事,無論如何,正是因為有了說的機會,才會激發更多的聯動把腦海中的知識都運用上。走上“帶貨女主播”之路
以前時不時的也會讓女兒模仿猴子眨眼、猩猩走路、貓咪喝水,還跟她講各種喜歡的卡通人物的經典臺詞,一半是覺得孩子的模仿行為很好玩,一半是鍛鍊她的觀察能力。
最近因為發出女兒對錶演和模仿有了熱情,我就找到了一個升級版的玩法,陪她一起折騰。
我觀察到女兒很喜歡看電視購物的廣告,可以一遍兩遍甚至幾十遍的反覆看,看得多了,也會跟著裡面的臺詞說,甚至也會模仿主持人豐富的表情來介紹自己的玩具。我就來個順水推舟:“安安你好好準備一下,媽媽要給玩具小主播來一場現場直播咯!”她居然就真的很開心地配合著想要進入狀態了。

但是當攝像頭對著她時,她又開始不自在了,聲音細如蚊吶,腦袋垂得快要鑽進地板裡了。這時我知道,萬萬不能勉強,誰要突破自己都是不容易的。同時我也想到了藉助模擬遊戲來增加趣味性。第二天我就帶回了一隻玩具話筒,女兒拿到就興奮地不得了,整整兩天抱著話筒不離手,我都不用刻意去催去請,她很自然的就模仿了剛剛看來的經典搞笑段子。當然不只是一個小小道具的功勞,我也會變著花樣鼓勵、挖空心思去營造氛圍。比如先試著錄一小段讓她看下效果,感受一下自己是個女主播的樣子,然後我又是一陣的彩虹屁猛拍。看著她整個過程臺詞流利、神態自信、聲調自然,我知道我做這件事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半。雖然這件事我是帶著目的性去做的,但事實上最大的收穫反而是在過程中。這個過程中,我不但被逗樂了,也成功地讓女兒覺得表演和模仿本身是一件充滿快樂的事情,這樣她才有動力去不斷嘗試表達,並提升自信。雖然讓女兒去模仿網購主播,也可能會接觸到一些低審美的、俗氣的內容,但我更在意的是這其中的精髓——節奏感和大膽的表達。為什麼廣告語和搞笑段子小朋友喜歡背誦和模仿?因為語言富有節奏感,這種節奏感就來自於段落間的押韻,用詞的簡潔和精準(當然三觀不正的內容需要過濾)。
後記:

在長達近三個月的實施下,潛移默化的收效是明顯的:

最近幼兒園的老師視頻家訪,女兒活脫脫一個話癆,一刻不停的在鏡頭前和老師打招呼,介紹手裡的玩具和家裡的佈置,老師驚得眼鏡都快掉下來了,這“悶葫蘆”是怎麼就脫胎換骨了?

再比如帶她去社區小花園溜達,她一會追著小弟弟跑上跑下,一會帶著一群小妹妹喂貓餵狗。

當然我也知道,幾個月的時間也不足以把一個內向、害羞、慢熱的小朋友硬生生變成外向、活潑、人來瘋,等開學後女兒回到了集體生活中,還會是那個愛臉紅愛低頭的孩子。但是隻要她能通過我的這些推動,變得更樂於表達並且有能力表達,就足夠了。


OK媽最後說:

安安媽的分享有具體的情節,對大家來說很有實操意義。請記住,每個孩子都愛角色扮演,也都有超高的模仿能力,一定要把這些好好運用起來!

要知道,模仿是人類天生自帶的屬性,寶寶從出生起就開始模仿,模仿大人吃飯、走路、打字、拿勺子等,愛模仿的孩子,更活潑可愛,他們的記憶力學習能力似乎也更好。所以,當孩子開啟模仿遊戲時,只要不是存在安全隱患和容易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的,都不要橫加阻攔。而是應該充分利用這個階段,充分引導他表達、表達、再表達!

我把“內向悶葫蘆”變成了“戲精小主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