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迎:我從來不認為糧食是個安全問題。


本文節選自《新青年:權衡》在2006年對張維迎的專訪


張維迎:我從來不認為糧食是個安全問題。

張維迎 圖自:潘石屹攝影作品


  《權衡》:如果出售國有資產的話,面臨一個問題:賣給誰?例如凱雷收購徐工這樣的案例,就有人認為,外資併購會對民族產業和國家經濟安全造成威脅。你對這個問題怎麼看? 

 張維迎:首先我不同意從國家經濟安全的觀點來看待這些問題。在全球化條件下,安全的概念要重新考量。什麼叫安全?我從來不認為糧食是個安全問題。如果真打起仗來,糧食到處可以種,北大校園都可以種糧食。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包括資本、人力的流動,依存度高了以後,大家不願意動干戈,我覺得沒有經濟安全問題。 

 對國際收購,我覺得還是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看待。國家有的時候可能是作為國際鬥爭的政治策略,就像美國一樣,有很多的政治策略,這個可能需要研究,這方面我沒有什麼特別的觀點。  

我關心的問題是:在企業經營中,我們給外資企業好多特殊權力,而我們的民營企業沒有,使中國的民營企業家不能夠很好地發展他們的潛能,這是不公平的。現在的官員心態很複雜,國有企業賣給外國人的話,好像政治上冒的風險少,但是賣給民營企業冒得風險大。我知道有些案例,同樣的土地,我給你每一畝比外國人多出10萬元,但是政府就賣給外國企業,不賣給中國的私人企業,因為他有另外的盤算。  

我主張應該給中國的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同等的機會和權力,否則的話,出現很多怪事,例如假外資。這就跟晚清的時候中國輪船掛著法國國旗是一樣的。那個時候為什麼掛法國的國旗?因為掛中國的國旗受不到保護,土匪來搶警察不保護你;但是掛法國人的旗就是外交事件了,警察就管。1980年代私營企業戴“紅帽子”,現在的假外資,都是經濟歧視政策的結果。 

 作為一箇中國的經濟學家,或者中國人,我希望中國的民營企業能得到與國有企業公平的待遇。否則的話,還不如把國企賣給外國人。因為現在國有部門浪費的資源太多了。與其讓它浪費,還不如賣給外國企業,讓它替我們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他拿走一部分,我們還分享一部分。  

我原來打過一個比喻,我們國有企業像殘疾人,讓他參加奧運會;民營企業身體健康,但手腳被捆綁起來不讓去。結果你想拿金牌是不可能的。但我們還批評我們的企業被外國人收購了。其實如果我們想拿金牌,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就是要把健康人手腳放開,讓他們也去參加比賽。你讓殘疾人去參加比賽,比不過別人,就呼籲把外國人也綁起來,那不是一個好辦法。  

如果沒有外國企業的進入,中國很難有今天的轉變。我1987年訪問日本的時候,到小吃店吃飯,當時最羨慕的是:什麼時候國內的餐館有這麼幹淨就好了!那個時候國內的餐館桌子都是油膩膩的,盤子都是髒兮兮的。這種狀況什麼時候改變的?麥當勞進來以後。麥當勞這麼一個快餐店進來,整個改變了中國飲食業的衛生環境。  

我的意思,不是國家一定要給民營企業特殊的優惠,但首先要做到不歧視它。如果早有這樣的政策的話,我們的產業環境會比現在要好多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黃亞生教授寫了一本書,用大量的數據統計分析,為什麼外資企業進入中國如此之多、如此之廣?他的答案是因為中國限制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不爭氣,沒有辦法填補這個市場空缺。所以,如果我們真正關心國家的經濟安全,關心民族產業的發展,就應該給民營企業進入各種產業的自由和平等的條件。如果離開這一點談什麼保護,對外資限制,我覺得毫無意義。 

 我一直認為,一個國家國民的幸福程度、福利水平不僅取決於自己的收入狀態,還取決於整個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而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不僅是你的GDP,還依賴於你對影響人類進步的重大技術、組織制度有什麼創新和貢獻。假如我們中國的GDP上去了,但是所有好品牌的東西都是外國企業的,所有的核心技術都是外國創造的,中國人不會有很高的國際地位,仍然被別人看不起。




張維迎:我從來不認為糧食是個安全問題。


疫情告急,多國禁止糧食出口?對我國影響幾何?


多國禁止糧食出口,究竟意味著什麼?《中國科學報》為此專訪了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樊勝根和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博士普蓂喆。


主糧對外依存度很低,價格影響不大


《中國科學報》:我國糧食對外依存度如何?


普蓂喆:我國糧食整體對外依存度不高,其中主糧對外依存度很低。大米、小麥、玉米三大主糧自給程度很高,產需關係為緊平衡,產量可以滿足需求,加上庫存充裕,供應總體充足。

對外依存度較高的主要是大豆。這兩年採取了多元進口、擴大國內大豆種植面積等方式減少影響。


《中國科學報》:國外糧食出口禁令是否會影響我國糧食供應、價格?


普蓂喆:對我國糧食供應和價格影響不大。從過去2008年糧食危機、2010年全球糧食價格上漲的經驗上來看,我國國內糧食供應和價格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糧食生產基礎紮實,庫存充裕,主糧對外依存度低,完全有能力應對國際糧食市場的風險。


《中國科學報》:有報道稱,我國大米和小麥儲備足夠一年用量。我國糧食庫存情況如何?


普蓂喆:我國有完備的國家儲備體系,是世界上擁有儲備糧食最多、調控能力突出、糧食保管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國家。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主要省份新聞發佈會上有提及糧食庫存情況,大多數省份糧食庫存處於歷史高位。從這個角度看,國內糧食保供穩價完全有基礎、有條件。疫情期間糧油價格維持高度穩定,也提供了佐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