驀然回首,卻無法看到燈火闌珊處的她。於是,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很多人,自小在自己的心就有一個心目中的“女神”或“男神”,渴望著長大後能有緣於他(她)實現自己的愛情夢想,從而擁有圓滿的人生。本文的主人公因初戀挫折從此只把真心真情交付給夢中的理想情人,他做對了嗎?

驀然回首,卻無法看到燈火闌珊處的她。於是,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查爾斯.狄更斯(1812-1870),英國著名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衛.科波菲爾》、《霧都孤兒》、《雙城記》、《艱難時世》等。他出身於一個普通小職員家庭,家境貧寒,做過童工,速記員,採訪員等極為普通的職業,同時也深深瞭解英國社會底層“小人物”的生活遭遇。因此,他的作品多為弱勢群體代言,追求正義,深刻反映出當時世界頭號強國的複雜社會現實,對英國文學發展起到了深刻的影響。

驀然回首,卻無法看到燈火闌珊處的她。於是,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狄更斯在17歲時認識了一個富裕銀行家的女兒瑪麗亞,因相差懸殊的家境遭到了其父母堅決反對。當自認為雙方互為鍾情的他向瑪麗亞傾訴愛慕時卻被生活態度隨意,只是把與他感情當遊戲的她冷淡拒絕。初戀的沉重打擊給自尊、專情、注重名聲的狄更斯打上了輕蔑現實女性,而只愛好幻想理想中女性的深刻烙印。尤其在結婚後,與妻子思想,志趣,性格上的迥異更使他以為現實生活中無法找到理想中女子而一度陷入幻滅。但當16歲美貌、活潑的妻妹瑪麗出現時,卻讓狄更斯找到了愛情的感覺,產生了禁忌之戀。其小說《老古玩店》中的耐爾就是以瑪麗為原型而塑造的。但這段愛在瑪麗17歲因病驟逝後隨之夭折。為此,狄更斯十分悲痛,幾周無法正常工作。他後來寫道:她逝世後,很長一段時間我每夜都帶著一種恬靜的快樂夢見她……那是如此愉快,以致沒有一夜不盼望她以這種或那種形象回來。在狄更斯去世的那一年,他說:“她是如此深刻地留在我的思想裡,對她的回憶已變成了我生存的重要部分,如我的心臟跳動和我的生存一樣不能分離”。事實上,這段短暫而留下美好記憶的愛情終因無法變為現實而使瑪麗幻化成為狄更斯終身不忘並付出一生真情的理想女性之化身,正如人們常說的: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那麼,狄更斯現實生活中的婚姻又是怎樣的呢?

驀然回首,卻無法看到燈火闌珊處的她。於是,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1836年,24歲的狄更斯與一家晚報編輯年齡相當的女兒凱瑟琳結婚,相處中,他倆的婚姻很快就陷入了痛苦的境地,雙方的個性愛好均不相同,凱瑟琳過於沉悶的性格讓狄更斯對婚姻感到窒息。他曾給友人寫信說,凱瑟琳和他性格根本不和,她讓他感到緊張和不安。並認為如果凱瑟琳當初嫁得是另一個男人,一定會比現在快樂一萬倍。此外婚後因生活重擔都壓在他身上,使他更加勤奮寫作掙錢養家,同時把對愛情,理想女人的夢想與渴望轉移到作品中的人物身上。1858年,兩人終於結束了二十二年的婚姻,直至狄更斯去世,從此再也沒有見面。婚姻期間,他們共育有十個子女,這是一段只有冷漠的性而沒有火熱的愛的婚姻。只是盛名之下的狄更斯擔心婚姻破裂會帶來名聲的影響從而竭力維持和宣揚家庭幸福的一段婚姻。

驀然回首,卻無法看到燈火闌珊處的她。於是,他做出這樣的選擇…

驀然回首,夢想之人卻不在燈火闌珊處時,狄更斯為聲名所困對婚姻家庭只是盡責任而並未付出真情,真心,最終還是無法堅持到最後。現實生活中,得不到的夢中人就讓他(她)停留在夢中吧,把真情真愛交給身邊人,你也許會發現,原來身邊人也可以變成夢中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