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雲南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1925年3月16日,雲南 大理、 鳳儀一帶發生7級地震。大理城城牆 城樓嚴重毀壞, 牌坊傾圮,鐵柵震倒,全城官民房屋,廟宇同時傾倒,重者 夷為平地,輕者牆壁倒塌無一完好。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1925年的大地震也摧毀了在大理的天主教神父修女的家園。傳教士的住宅倒在地震後的廢墟中。

當時的 《申報》、《雲南大理等屬震災報告》和大理傳教士對此次地震均有記述。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Palou、Etchart、Pirmez 三位神父在地震後的廢墟中。

傳教士決定在廢墟上建造一座教堂,用大理的白族工匠和技術,風格完全來自當地傳統建築。

經過幾年的準備與設計,教堂在1929年7月14日開工了。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老照片,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木材的運輸,1929年。

教堂建築需要大量木材,那時候沒有什麼機械,全靠人工運輸。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選好的木材要很多人合作才能要回工地。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木樁的拋光打磨,1929年。

白族建築有穿枋工藝,它把整幢房屋的排架連成一個整體,具有極強的抗震能力。木柱腳多設有柱石,以防潮溼。在整幢民居中,雙層重簷是主要的特點,科學實用。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基岩,1929年。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木工在做雕刻工作。

白族建築裝飾華麗精彩,其中木雕裝飾佔有很大的比重,同時也是白族民居裝飾中最為精彩的部分。從大門、簷廊、柱頭到室內傢俱陳設,木雕裝飾無處不在。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先搭建腳手架,1929年,白族建築多為土木結構,青磚、白牆、灰瓦與建築彩繪相互協調映襯,以黑、白、灰色為主,著重突出和體現“白色”這一主體色調。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已經成型的教堂框架,1930年5月25日。

白族建築的雕樑畫棟飛簷,也像中國古代漢族的民居一樣採用木製,門窗也均採用木材製作,屋面上的瓦材則是青瓦,與白色的牆壁交相輝映,得體又大方。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屋頂的完成。

白族風格的建築大都就地取材,廣泛採用石頭為主要建築材料。木質部分鑿榫鉚眼相結合,與磚瓦部分錯落有致,精巧嚴謹。樓面以泥塑、木雕、彩畫、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磚等組織成豐富多彩的立體圖案,富麗堂皇,古樸大方。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大理教堂建築的過程:1931年一座流芳後世的精美天主教堂終於完工了!

教堂從1929年7月14日開工到完成的1931年1月15日,這是負責大理教堂建築的伊拉季神父站在門口。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教堂外的熱鬧景象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當時教堂建成之後的室內照片。

室內面積600平方米,可容納500多人。教堂為白族廟宇式,堂內的祭臺採用當地盛產的大理石製成,教堂裡裡外外雕樑畫棟,具有濃厚的白族建築風格。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民國時期,大理教堂建完後的中殿。

門廊後牆上開三道圓券頂形大門,門邊用兩根大理石螺旋形立柱支撐,門頭上及門間牆上有磚花空,內繪淡墨山水花鳥畫。教堂內寬敞明亮,桌椅整齊,藍色的屋頂和牆壁給人一種清新安靜之感。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現在的大理天主教堂。

教堂建築特色獨一無二,是融當地白族文化特色、漢族與西方建築及其他民族特色相融合於一身的一件民族瑰寶,飛簷斗拱,彩繪娟秀。

大理教堂的誕生源於一場大地震,老照片還原當時建堂過程

大理天主教堂成為重要旅遊景點。

它以建築結構造型的獨特風格、雕刻藝術之精湛、中西建築之交融而蜚聲海內外,世界各地的神父教友和遊客慕名而來,絡繹不絕遊覽參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