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的本心還記得嗎

在郵政連續多年大力宣傳“減量”光環的照耀下,郵票行情雖說有些許起色。

但是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控制,各地復工的進行。但是我們發現,今年連郵政大肆宣傳的《庚子年》套票,小本等都已經趨近面值,曾經的大版,也不過130元左右,這或許讓很多人吃驚不應...


現在中國集郵有兩個特別好玩的“現象”,首先就是:評價一套郵票的優劣,不再以設計、印刷作為標準,反倒是以價格,發行量作為衡量郵票的標準;其次就是郵票在市場之上打折了不行,面值了不行,溢價低了不行,溢價高了更不行。


郵票的本心還記得嗎

▲郵政:我太難了...


在這種糾結的評價體系之中,郵政會如何“聽取”民意?會聽到何種“民意”呢?


郵票的本心還記得嗎

▲2010-30《中國資本市場》郵票


今天是一個“笑貧不笑娼”的時代,資本確實可以做為衡量的標準,並且2020年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確實我們走的很快,導致我們可能忘記我們最開始,出發的原點。


郵票的本心還記得嗎


郵票”今天在百度上的解釋還是“供寄遞郵件貼用的郵資憑證”,是郵資憑證,而不是指的是收藏品,更不是炒作“籌碼”。“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假如連最基本都郵資憑證都實現不了,郵票不能正常的消耗,哪裡還有什麼收藏價值?炒作更是一廂情願,南柯一夢,到頭來一場空而已。

郵票的本心還記得嗎

▲J150《大龍郵票發行一百一十週年》小型張


我們可以縱觀中國從1878年以來的140多年郵票發行史,其中正常發行的郵票,並被大家比較津津樂道的,比如說《庚申年》(80猴),《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還有眾多“文票”,哪一套是靠“減量”減出來的?哪一套是控制市場零售量產生的?

郵票的本心還記得嗎

▲個49《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郵票


在今天物資豐富的今天,郵政單純依靠“減量”來緩解市場壓力是根本不可能的,並且幻想通過郵票增值,來吸引人氣,更是緣木求魚。

不能產生神話

只會繼續癱瘓

整理:8090集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