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時代,學習高效能人士必備的技能:忽略覺察點的壞處

神經性常規行為停止的那一刻,就是我們能否實現“高效兩小時”的關鍵點之一。正是在那一刻,你能夠決定該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自己下一個時間段。現在是檢查電子郵件、然後在下一項工作之前儘可能回覆所有郵件的最佳時間嗎?或者,如果你有兩小時的自由時間,是不是讓自己專心於某項需要長時間集中精力的項目會更好呢?到底怎樣做,才會有更好的效果?是現在就為一場兩小時後開始的會議做準備,還是在臨近會議時再準備,能讓自己更清楚地記住準備在會議上討論的問題?在結束一項任務之後,有意識地思考一下接下來自己要做什麼。不論你接下來還有多少時間,這樣做都會決定你對時間的利用質量。

碎片化的時代,學習高效能人士必備的技能:忽略覺察點的壞處


有意識地去思考如何利用我們的時間,這並不是什麼石破天驚的想法,但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很少這麼做。諸如負罪感、焦慮感,或與之對立的那些情緒—取悅他人的願望、渴望等—一都會激勵我們去做與這些情緒相關的任務。但這並不一定是對時間的最佳利用方式。結果就是,當我們意識到時間正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或是因為情感的衝動而想做某個特定的任務,或者被一種不斷增強的猶疑不決感淹沒時,我們通常會不假思索地抓住腦海中出現的第一個任務然後一心一意地做起來。而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並沒有專心完成這個任務的時候,我們就會直覺性地縮短在這項任務上投入的時間—並試圖儘快著手另一項任務。


碎片化的時代,學習高效能人士必備的技能:忽略覺察點的壞處


有時我們運氣不錯,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的那項任務正好就是那一刻最該做的。但如果這種做法真的靠譜,那麼,大家都非常熟悉的那種在某某事上(這裡可以是任意內容)“浪費”了一整個下午的後悔感就不會再存在了。

覺察點可以存在幾十秒,或者幾分鐘。想象一下,如果每次面對覺察點時,你都能花上5分鐘左右的時間,讓你從這個任務轉換到下一個任務,情況又會怎樣?運氣好的話,你一天甚至能碰上10個覺察點。那麼,這一天你一共要在覺察點上花50分鐘左右的時間。在花時間考慮過接下來應當做什麼之後,你就會選擇那些或是對你而言非常重要,或是適合在接下來的時間段裡完成的任務。而與此相反,假設你想


碎片化的時代,學習高效能人士必備的技能:忽略覺察點的壞處


要做得“高效”一點,匆忙地跳過了這些覺察點—這些“毫無效率”的時刻,那麼很可能你接下來進行的任務並沒有那麼重要,或是不適合在這段時間裡完成。如果發生了這種情況,你又會浪費多少時間呢?損失也許會非常大。這才會真正導致時間被毫無效率地大量浪費掉。

為了更加“高效”、更迅速地度過這些覺察點,我們很可能會錯過有意識地引導自己的努力和能量的機會。不過,我們完全可以學會用不同的方式面對這些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