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股又遭“空襲”,剛復工就按下暫停鍵!復甦窗口或在五一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輸入數量的增長,此前迎來短暫復工的院線緊急被叫停。目前,國家電影局緊急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具體復業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才剛剛迎來短暫復工的院線又被蒙上一層陰影。

復工被緊急叫停

3月27日晚,國家電影局緊急通知,所有影院暫不復業,已復業的立即暫停營業。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7晚8時左右,已有廣東、上海、江蘇、山東等省的影院收到關門的消息,具體復業時間等國家電影局通知。

影視股又遭“空襲”,剛復工就按下暫停鍵!復甦窗口或在五一

部分微博網友表示理解電影局做的這一決定,影院密閉,人員密集,具備病毒傳播的有利條件,暫停復工是明智之舉。

知名影評人表示,從目前已經復工的影院來看,票房低迷,覆蓋不了人工水電,消殺防疫以及設備磨損等成本,沒有新片大片的輸入,影院暫時不宜復工。

影視股又遭“空襲”,剛復工就按下暫停鍵!復甦窗口或在五一

不過通知發出後,仍有多位院線從業人員表示,本來已經準備復工,消殺用品都備齊了,希望儘快營業。

這些地方受影響最大

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共有47萬家企業從事影院相關的業務。從區域數量上來看,廣東省數量最多,達12萬家;北京市和山東省居第二三位,分別為3.2萬家和3.1萬家,與註冊量第一名的廣東省相差較遠。

縱觀近十年我國影院類企業的發展,註冊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2010-2013年平穩增長,2014年後增速持續加快,2017年增速最快,高達33.2%。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2月29日,今年前兩月,影院類企業新增不到8千家,與2019年同期相比,我國影院類企業新增數量下滑25%。

與此同時,影院類企業的註銷量也自2012年起逐年攀升,2015年數量明顯增多,其中2019年企業註銷量最高,達1.8萬多家。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截至目前,2020年已經有2263家企業已註銷。

短暫復工但門庭冷落

據貓眼調查,截至3月21日,全國已有507家影院恢復運營,當天產生票房3.10萬元,平均每家影院的票房收入是61.14元。

另據新浪娛樂調查顯示,影院復工後選擇“不去看”的的人數是選擇“去看”人數的幾何倍數。

影視股又遭“空襲”,剛復工就按下暫停鍵!復甦窗口或在五一

業內人士表示,隨著全國各地尤其是武漢地區連續多天新增為零,以及境外歸國人員14天隔離政策的生效,影院復工的安全風險已經比一個月前低了許多。

復工變得更加現實和迫切,多數影院已經做好了準備,不僅是防疫的準備,也不僅是片源的準備,更多的還在於,對未來一個月可能沒什麼人來看電影的心理準備。

院線公司生存艱難

從2020年春節前夕開始,就出現影片撤檔、影院集體關門。如果沒有疫情,多位業內人士曾預測,2020年春節檔票房有望突破70億元大關。

根據此前頒佈的《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北京市電影行業復工防疫指引》的要求,重點區域每天須消毒8次,這工作量可不小。有的影院還採取了提前鎖座的方式,進行隔座賣票。也就意味著單場人次銳減。

在疫情的影響下,院線紛紛展開自救,轉變運營策略,以減輕現金流壓力。“雲開店”成為新風尚,多家院線採取電商銷售模式,如萬達、金逸、蘇寧等院線的各地影院開啟零食飲料線上銷售+線下配送的模式。

影視股又遭“空襲”,剛復工就按下暫停鍵!復甦窗口或在五一

業內人士認為,疫情衝擊下會加速院線的出清整合。國盛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19年關停影院大幅增加,預計未來影院退出將更加常態化。2019年國內關停影院466家,較2018年的361家大幅增長。星美影院(關停134家)和小影投(關停277家)是退出主體,同時大地、金逸等中大型影投的關停並轉也已開始。關停影院中,票房300萬以下(意味著進入現金流虧損狀態)和4廳以下(意味著沒有規模優勢和競爭優勢)的佔比分別達87.8%和53%,此外,開業時間在2015年及以前(意味著設備較為陳舊,或已經收回部分投資具備退出意願)的佔比77%。目前存量影院中同時滿足上述條件的影城共有1449家,佔比12.7%,是未來潛在退出的終端。2020年停工停業加重了影院的經營壓力,預計關停數量將繼續增長。

即便復工也面臨諸多難題

影視行業究竟什麼時候能夠復工?目前尚不可知。

即使全國院線都復工,行業面臨的考驗也不容小覷。作為院線,首先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由於劇組的停擺導致院線“無片可放”。而已經拍好準備春節上映的影片,由於《囧媽》和《肥龍過江》的前車之鑑,不會線上上映;此外,近期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也波及到了歐美、日韓地區,特別是在國內多地病例清零後,境外輸入開始抬頭,影院人口密集,消除大家的心理恐懼還需要時間,即使剩下的春節影片有想法上映也沒有觀眾去看。

曾有業內人士預測,疫情現在已經逐漸平穩,三月底各行業可能會回到正軌,消除大家恐懼的心理怕是要等到五一,極有可能會有一波觀影小高潮,賈樟柯在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也表示“目前,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和危險,實際上是電影院在不同城市的運作。我認為,在未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觀眾不會想去電影院。也許要到6月或8月,觀眾才會回來。”

緊急叫停對影視股影響多大?

影視股向來受政策影響較大。Wind數據顯示,此前院線恢復的消息公佈之後,影視股迎來小幅上漲。3月20日,阿里影業漲9.28%,報1.06港元;貓眼娛樂漲4.72%,報8.88港元;IMAX中國漲2.61%,報13.36港元。A股方面,幸福藍海,中廣天擇,吉翔股份,皇氏集團等四股漲停。北京文化,長城影視,金逸影視等三股漲超5%。

回到業績方面,目前已披露業績快報或年報的20多家影視類上市公司中,半數公司處於虧損狀態。虧損最高的是萬達電影,淨利潤虧損高達47.21億,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24.5%。而淨利潤最高的是三七互娛,為21.44億,同比增長112.58%。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的情況分析看來,一季度影視股的業績仍然不佳,後續或寄希望於五一檔和暑期檔帶來的業績提振。

招商證券對全年票房進行了估計:假設疫情在 3 月份得到控制, 院線開始恢復開業,4 月份回覆到正常;原有春節檔的頭部排片除 《囧媽》外,在後續的重要檔期擇機上映,如五一檔、暑期檔等。

光大證券指出,建議近期關注電影行業的復工預期的板塊機會。光大證券認為未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且面臨經濟發展和就業的雙重壓力下,全國其他更多疫情得到控制的地區,影院也將在未來逐步復工,前期無法上映的電影也將在未來擇機上映,市場對於電影板塊的悲觀預期有望扭轉,或將帶來板塊短期投資機會。

中長期院線整合是趨勢

2020年停工停業加重了影院的經營壓力,券商們紛紛對趨勢作出預測,預計關停影院的數量將繼續增長,未來院線整合即將提速。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過去幾年院線經營壓力逐年加大 ,本次疫情可能是壓垮院線的最後一棵稻草,今年 開始到未來一兩年,院線整合可能會比較明顯。

國盛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上影、橫店等龍頭公司已公告併購整合意向,影院資產的整合有望加速。市佔率的提升不僅是做大放映收入和非票房收入的基礎,也是減少行業無序擴張的關鍵之一。從美國的經驗看,2003年行業進入成熟期後,銀幕增速自2005年起開始大幅放緩。更為重要的是,雖然行業整體銀幕增速從1995年的27,805塊增長至2016年的40393塊,但影院數量由7744家持續減少至5747家。影院數量和銀幕數量背離的原因在於,美國4廳以下影院持續退出市場,疊加平均票價的穩步提升,使得美國終端數量雖然持續增長,但單銀幕產出並未出現下滑。國內4廳以下影院退出市場的過程已經開始。認為,國內院線行業未來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會類似美國的產業發展史,不具備規模優勢和競爭力的中小影院將逐漸退出市場,疊加新增銀幕的放緩和未來集中度的穩步提升,供給和需求的“剪刀差”或將持續縮窄,單銀幕產出有望企穩回升,院線行業中長期拐點將逐步到來。

中長期來看,長尾影院的出清和頭部院線的併購整合有望加速到來,院線行業集中度提升的中長期邏輯有望兌現。

民生證券認為,影院是高經營槓桿行業,即使無收入進項仍需支出租金、人員薪酬等固定支出,因此疫情對利潤和現金流影響更重,行業併購整合“呼之欲出”。

橫店影視2019年年報顯示,受疫情影響,沒有充足現金流的影院將生存維艱,影院投資門檻將進一步提高,降低中小影投公司投資信心,並加快市場整合速度。橫店影視2019年新開影院53家,2020年還計劃新開60家左右,且不排除通過併購方式壯大影院規模。

上影集團則公佈了併購整合的進程。據公告,上海電影、上影集團及精文投資近日分別出資8000萬元、6000萬元和6000萬元設立上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擬通過併購、增資、參股等形式對長三角及周邊區域的影院進行投資和整合。上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運營10億元“影院抗疫紓困基金”,且首批2億元資金已到位。據悉,上海、蘇州等地多家影院已做出積極反應。上影集團旗下聯和院線表示,設立該基金的“關鍵一手”將提升上影集團區域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