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焰高 离家六载心怀一颗“红心”

“我有思想准备,但当我第一次到红心镇乌罗村时,还是受到震动。太偏了,从凤阳县城开车到红心镇得一个多小时,从镇里到村里还得一二十分钟。村部仅有几间平房、几张破旧的办公桌椅”。2014年10月,滁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四级调研员史焰高作为第六批选派干部被派到凤阳县红心镇乌罗村工作。 2018年5月选派结束后,根据工作需要,史焰高被组织上作为第七批选派帮扶干部继续留任乌罗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

发展产业促增收

2014年前,乌罗村的集体经济一直为零。史焰高一上任便把目光聚焦到发展集体经济上来,一边盘活沉淀的集体资产,将集体所有的荷叶坝、沙场等公开对外承包;一边争取项目资金,先后投资建设了三座总装机容量195千瓦的光伏电站,实现年发电收入二十余万元。

“史书记到村五年来,打破了村集体收入零纪录,年年有稳定收益,还争取到一千余万元项目资金,为村里发展了产业,兴建了20千米水泥路,改善了农田水利基础条件,实现村庄水泥路通达率100%,农网改造也全部完成,农业高峰期水利灌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红心镇党委书记郑家永说。

为了示范带动村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史焰高为村里筹集120万元产业项目资金,发展了200亩油茶种植产业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全部栽种四年到六年生的大苗,预计今年即可挂果,明后年将达到丰产期,届时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30万元的收入。”史焰高说。

为了多渠道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史书记与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一班人先后筹资兴建了粮食烘干中心、标准化羊舍等设施,租赁给村里经营大户使用,即可服务群众生产,改善规模化经营条件,还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精准帮扶有谋划

2019年,乌罗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5万元,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决定将收入主要用于脱贫攻坚发展方面。

该村脱贫户陈文明的妻子是聋哑人且丧失劳动能力,思想一度消沉,生活一度十分困难。要“拔穷根”首先得“治心病”,史焰高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与陈文明交心、拉家常,给他打气,“儿子不小了,你忍心看着下一辈继续过这种穷日子吗?只有干,才能勤劳致富”。一次又一次的谈心、鼓励,终于打动了陈文明的心。陈文明思想活动了,史焰高又趁热打铁,在帮助其子外出务工的同时,宣传支持贫困户发展的各类产业政策。“只要干,有困难,就是我的事”。史焰高先后帮陈文明申请扶贫小额信用贷款五万元解决发展资金问题。2019年,陈文明养牛、猪七头,养鸡、鸭、鹅八百多只,还种了西瓜、黑豆、花生等经济作物三十余亩,年底一算账,人均纯收入近两万元,陈文明成了村里勤劳脱贫的榜样。

因残致贫的徐方(化名)妻子患有慢性病。2016年女儿出嫁后,徐方两口子产生了过一天算一天混日子的念头。史焰高了解到情况并得知徐方有多年养鹅的经验,上门开导他们,“靠政府救济过日子,不是光荣,美好生活要靠自己创造,何况政府有养殖帮贫政策……”经过三番五次的登门拜访,徐方重拾生活信心。史焰高帮助他申请了小额贷款,徐方干起了规模化养鹅、养鸭,当年就实现了脱贫。以后几年,徐方每年都能养三四茬鹅或鸭,每茬都在两千余只,仅这一项年收入五万元。

在村的五年多时间里,史焰高牢牢抓住“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一安全”的脱贫攻坚核心任务,逐户摸清了贫困的原因,积极用好教育、健康、产业等“九大工程”政策,精准帮扶,因户施策,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在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和全体帮扶干部的共同努力下,2017年,该村成功脱贫出列,保质完成56户142人的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8.4%降到2019年底的零。

舍得小家为大家

史焰高的爱人是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生,平日工作很忙。有人问她,你家史书记选派任期一届了,为何还不回来?她回答:“说实话,我们一家都希望他早点回来,他刚下村时候孩子才三年级,现在已经八年级了。人家的孩子上学都是父母接送,我们家的孩子九岁就一个人坐公交车上学了。我上班忙,有时候下班都没个准点,孩子饿得实在没办法,甚至自己学会了炒鸡蛋……没办法啊。我最了解他,他放不下常挂在嘴上的油茶园,他放不下刚起步的产业项目,他舍不得合作共事五年多的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干部们,他舍不得乌罗村里的群众……”

“我们开始以为史书记是来镀金的,过不了几天就要回市里上班,哪知道他是把乌罗村发展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千方百计谋发展,全力以赴脱贫攻坚,实现了整村脱贫,建起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广场,乌罗村越来越美了,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啦。”乌罗村党总支书记徐学杨说。

在史焰高的带领下,乌罗村脱贫户稳定增收效果明显,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后劲十足,乌罗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史焰高 离家六载心怀一颗“红心”

史焰高在跟农户了解情况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张华、通讯员殷兆松采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