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搬家,一個稀疏平常的詞彙,一件很多人可能經歷過的事情,今天它成為了這期作品的主角。搬家過程中,小到油鹽醬醋,大到傢俱家電,再到平時使用率很低但又不捨得扔的物品,七七八八加在一起,總能收拾出大大小小好幾包。為了降低各方面成本,便會在每次搬家時,斷舍離一些可有可無的東西。以往做抉擇時考慮的是效率,而今天我們從環保的角度理解一下。


本期主人公是環保達人——塞子。由於突發原因要搬家讓她感慨萬千,她決定趁著這次機會,為北京的小夥伴做一次樣板——“零廢棄搬家”。即除建築垃圾以外的所有物品不進垃圾桶,儘量按正常渠道消化掉,用環保的方式處理掉,從而達到“零廢棄”。


一直力行環保的她積累了很多相關經驗,當得知必要搬家時,頭腦中立刻浮現出相關“工作清單”。搬家時最難處理的就是零碎物品,如旅遊時帶回的紀念品、朋友送的小擺件等,因其小而繁,所以收拾起來十分費時費力,到了新家仍然是塵封的閒置。對於這類物品她選擇的處理方式是做了一次“盲盒搬家計劃”,靈感來源於商場看到過的盲盒,一定的投入換來的可能是超值的回饋,購買商品的同時增加了隨機性和趣味性。


今天是3月18日,恰逢全球回收日,看本期主人公如何力行她的環保修行。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盲盒

力行環保多年,身邊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相約共同完成這件事。在她日以繼夜的努力下,250個大小不一的“零廢棄搬家盲盒”應運而生。其中都是一些全新和使用率很高的物品,且每個盲盒裡都有一件廢物利用手工紀念品。比如廢油做的皂,植物染的杯墊,舊雜誌組裝的線裝書等等。對於相對熟悉的小夥伴,她會有針對性的打造專屬盲盒。令其意想不到的是250個盲盒一週左右被搶購一空;令其感動的是其中將近80%的購買者與其素未謀面;令其欣慰的是收到盲盒的小夥伴發出認可的買家秀。購買者人的身份背景不詳,但對她來講,這些小夥伴在這次“零廢棄搬家”樣板活動中都是環保主義者。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盲盒定價為66元順豐包郵,每個盲盒內物品價值均超過66元。除去運費,只剩30多元,這樣的定價絕非是以盈利為目。很多物品是朋友放到這裡,讓她幫忙處理的,她完全可以白送。但她並沒有,而是以最低一元的價格出售。其意義在於告訴大家,盲盒內的物品不是扔給大家,也不是白撿來的,而是不論多少錢,真金白銀自願買回來的。哪怕是一元錢,也是一種契約,這樣才會讓買家對所購物品更加珍惜。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除盲盒之外,在處置其他閒置物品時,都儘量做到定向,定量。朋友得知此事便主動詢問能買些什麼,能幫什麼忙。她認為如果真的有需要可以買,如果不是,物品在朋友處“閒”和在她這裡“閒”是一樣的。這也是她在“無”和“有”之間的“持”,她的態度。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衣物

另外較多需要處理的閒置物品是衣物,織物。其處理方式是先自行分類,全新的都市裝交給朋友的平臺——舊物新生;兒童冬裝交給山西支教的小夥伴帶給當地小朋友;其他的舊衣物,窗簾等雜項不論新舊或髒淨都交給可上門回收的第三方平臺飛螞蟻,其門檻低,包容性強。


這次整理出共計400餘斤的織物類閒置物品。其中她淘汰掉的衣物只佔1/10,她原有的四季衣服大概3、4個小儲物箱,這次又斷舍離掉將近一半。


她笑稱這次完全是火燒屁股式的斷舍離,因為突如其來的搬家通知,打亂了她原有的很多規劃。比如原定於每年一月份給山西小朋友送助學金和新年衣物的事,不得不把各地捐給小朋友的衣物提前收拾出來並送出去。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書籍

她家有很多圖書,處理時可供選擇的平臺也很多,她相對更認可多抓魚,操作方便,送取快捷,賣書所得可在此平臺上循環消費,購買想看的其他二手書。平臺不要的書可捐給公益圖書館或其他機構。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廚房用品

居家生活,鍋碗瓢盆必不可少,由於其較重且易碎,她選擇的處理方式是在辛莊村的環保市集上擺攤賣掉。集市上可交易的商品品類很多,她的廚房用具二手攤兒由於定價極其親民,生意格外火爆。不錯的銷量讓她沾沾自喜,臨位的大姐調侃道:我要定價一元也能賣那麼多,那麼快。聽到這裡,周圍人笑作一團,氣氛十分融洽。


讓她最為欣喜的是二十幾雙金屬筷的出處。有一批逛集市的大學生沒帶餐具,環保市集有要求必須自帶餐具,這金屬筷立刻派上了用場,將“物盡其用”展現的淋漓盡致。環保市集開放具體時間是每個月的第一個週六,上午10點到下午2點。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傢俱

傢俱作為生活必需品和搬家的“重頭戲”她選擇放到最後處理。北京順義的眾愛慈善商店,是她比較認可的二手公益商店。免費捐贈到店的較高品質的物品售賣所得均用於貧困兒童治療疾病。如果直至搬家前最後時刻,傢俱家電等有價值的物品還未被需要的人拿走,便可致電眾愛慈善商店,上門取貨。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垃圾黑洞

對於有價值的閒置,處理起來相對簡單,方式也較多。而真正的垃圾黑洞,是那些“沒有價值”的物品,如紙殼子、塑料袋、鐵盒子等無法送人、義賣、捐贈的物品。這類物品更要做細緻的分類,並妥善安置。所謂的“沒有價值”是人為主觀定義的,只要處理方法得當,它們都是有相應價值的。但其回收時會產生諸多成本,經過權衡,回收成本高於回收後所產生的價值時,便不會選擇回收。現階段大多數人力所能及的就是垃圾分類: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即便周圍沒有專業回收機構,在自家小區做好垃圾分類,也是在環保事業上的一種貢獻。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痛點

很多人反應自己做好了垃圾分類,按照四分法將不同垃圾放進不同垃圾箱,但結果卻看到不同垃圾被倒進同一輛垃圾車,之前做的一切努力付之東流,讓踐行環保的人心灰意冷,也讓原本認為垃圾分類沒意義的人更加堅定自己的想法。更有人調侃說:只有垃圾桶是分類的。不否認,這種現象的確存在,隨著國家大力提倡垃圾分類,規章制度相應出臺,會有一定效果。真正落實好這件事,與全民素質提升密不可分。一個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環保事業良好有序的運行需要多部門全力配合,這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但也是造福全人類的過程。現在全民正處在過渡期,陣痛期。每個人做好分內之事,不要因為看到,聽到的個別現象而從源頭放棄環保。


環保理念

塞子很欣賞“無持有”三個字的可持續精神,從無到有,

“持”是態度的把持,對物品價值的衡量,對自身禮儀的保持,“持”很重要,簡單說就是尺度,從無到有是個過程,如何去做,顯得尤為重要。


垃圾分類是在垃圾產生後的應對措施,如果能從其源頭做到少產生垃圾,效果會更加明顯。正所謂“清淨在源頭”。煩惱是花錢買來的,消費了,自然會產生煩惱。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環保講座

除了身體力行環保事業之外,她也經常做環保理念講座。她將環保分為:自然環保,資源環保、心靈環保。首先要愛地球,萬物平等,人並非世界的主宰。達成共識後,再看丟垃圾這個行為,個人環境看似乾淨整潔了,但對大自然,大環境來說是一種莫大的負擔。如何讓人類自心真正認可,真正持有環保意識更難,即心靈環保。其中不乏一些認可環保理念,也擁有一定的環保知識儲備,但仍做著很多不環保行為的人,這類人言行不一,只心靈環保,因此三者缺一不可。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很多人內在具足環保意識,缺少的只是喚醒的過程。講座無疑是喚醒的途徑之一,但她最不希望看到的是聽完講座的人內心滿滿地愧疚或負罪感。環保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如果因為環保使其感覺滿身枷鎖,束手束腳,那就違背了環保理念。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捐贈並非丟棄

力行環保多年,她有很多心得體會想與大家分享。捐贈時一定要確保所捐物品的整潔,避免給受捐贈的機構或個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或負擔,捐贈不是丟棄,做些基本的清理是很必要的。如果捐贈者認為所捐之物不具備任何價值,當垃圾一樣處理,那麼受贈者收到的就是垃圾。這與“物盡其用,延續物命”的環保理念完全背道而馳。一線小朋友的閒置可能是三線小朋友過年時的奢求,受贈者收到相關物品時能心生喜悅,才是有意義的捐贈。而不是將受贈機構當作捐贈者潛意識的“垃圾桶”。包括一元購的定價,其實就是希望大家能把閒置物品當作“寶”,而不是在丟垃圾。


她每年走訪山西一位聾啞奶奶時,總被拉到臥室,看炕上堆的山一樣高的受贈衣物。老人臉上少有感動,更多的是不滿,甚至是憤怒。如果捐贈是為了完成任務或形式化,捐贈量、髒淨度與受助者不匹配,那麼後者很難認可前者的環保行為或愛心行為。當你用心對待閒置物品時,受贈者也會感受到捐贈者愛的溫度。只有每個環節的參與者秉承尊重和負責的態度,環保事業才能高效運行,才能形成可持續性。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趣事

剛搬到京郊小村不久,村裡統計常住人口時,按照每家每戶每天是否產生垃圾而定,極少產生生活垃圾的塞子家被視為無人居住。談起這件趣事她開心的像個孩子。


環保帶來的不環保

她坦言,所有環保行為都不是標準,都是實踐檢驗後相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自我認知基礎上做出的相對合理的選擇。包括“零廢棄搬家”樣板,也只不過是個參考。無持有做的是引領,淨公益做的是推動,她做的是延續和力行。每個人的背景,發心及做事態度不同,政策對環保事業的支持,讓每位參與者倍感欣慰。


環保事業有一個常見爭議,環保行為本身是否環保。她有一位朋友聽完環保講座,認為動物製品怨念極深,極不環保,便發願日後不再使用任何動物製品。同時將價格不菲的名牌皮包等皮製物品直接埋進土裡。對於皮包主人來說,這種行為足以證明其踐行環保的決心,但這種行為本身環保嗎?到底是物盡其用後再以合理的方式分類回收環保,還是轉送給更需要它的人環保,還是直接埋入土中,讓大自然用難以估量的時間降解環保?這有待商榷,但當時那位小夥伴的心靈成長及自我認知只支持她做出那樣的處理方式,環保意識也會隨著認識慢慢成長。


為了物盡其用,很多志同道合的人推崇二手物品在有需要人之間循環利用,而在二手交易時極易產生快遞垃圾。因此很多人自願綠色出行,當面交易。實有不便,必須快遞時,也會妥善處理因快遞產生的垃圾。一位環保人士,為了做好垃圾分類,每次開車從通州到光熙門奧北自助投放點。其意識極其環保,但此過程中,開車產生的油耗、碳排放等問題又很不環保,這也是現階段的痛點。她目前只能退一步,選擇坐地鐵踐行環保。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二手家

帶著對環保達人的好奇,到訪了她家,從一進門就驚喜不斷。大門是地板改造的,客廳燈罩是隔斷改造的。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屏風是暖氣罩改造的,餐桌是舊門板改造的,門簾是手工扎染的等等,完全就是一個環保樣板間,她認為舊物改造不但環保,而且能在改造過程中收穫樂趣與成就感。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很多成品都是與其父母共同製作,完成改造的同時也收穫了親情。對於這件事,她樂此不疲。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她認為對於環保事業,支持多少都是支持,參與多少都是參與,無論是出錢還是出力,真正行動了就是在環保。有的人在分類垃圾,有的人在撿垃圾,有的人在掃垃圾,都是在做環保。甚至她對小朋友說,不扔垃圾,都是在做環保。即因為消費而產生了垃圾,但並沒有扔掉。所以每個人參與環保事業的形式和角度不同,但每個人都可以投身其中。


踐行環保事業,做到2就比1強,做到1就比0強,做到0就比-1強,原地踏步就比倒退強。起初階段會有陣痛期,可能因為糾結、麻煩、另類等問題而質疑自己,別擔心,過了陣痛期,一切美好都將紛至沓來,那時你可能會迎接一個全新的美好世界。讓我們共同為環保事業增磚添瓦,共築美好地球村。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歡迎大家進入無持有環保生活分享群◗


地球家園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因此環保修行家塞子領銜建立了一個社群供大家一起踐行環保,做到知行合一。這是一個由無持有平臺發起,嗣妙、心能緣等聯合推動的環保生活分享交流群。


在這裡,我們會發布各種環保理念,環保小常識。環保題材的電影,有趣的環保闖關打卡活動,從環保達人這裡感受環保創意生活等等內容。讓環保生活成為一種時尚。


請您先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信息

經管理人員通過後,方可入群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福利活動


嗣妙獨家福利:

留言集贊免費獲得環保修行家×嗣妙獨家福利

參與方式:

福利:

福慧盲盒(內贈環保專屬手寫感謝卡)

集贊活動截止時間:

2020.03.25

注:

盲盒內容不同,圖片僅供參考,以收到實物為準

活動最終解釋權歸嗣妙所有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她家的傢俱幾乎都是撿來的,不產生“垃圾”曾被誤以為是空房

合作/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