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道堂早茶

道歷:四七一七年 。2020年3月27日 星期五。農曆庚子土年 三月 初四日 大。庚子年 己卯月 己巳日。此日干支:己巳 建除十二神:滿執位。宜:修造、入宅、納采、出行、栽種、放水、立券、安葬、經絡、納畜、祭祀、齋醮、牧養、裁衣、祈福。忌:開倉、動土、開市、求財、蓋屋、移徙、納財、赴任、嫁娶。吉神宜趨:吉期、金堂、天巫、五富、相日、陰德、月財。凶煞宜忌:翻弓、雷公、五虛空亡所值:年 辰巳 月 申酉 日 戌亥。今日陰陽貴神值位:陽貴神:正北 陰貴神:西南

彭祖百忌:己不破券 巳不遠行


弘道堂早茶

【弘道堂早茶】

《座右銘》全文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世譽不足慕,唯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在涅貴不淄,曖曖內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硜硜鄙夫志,悠悠故難量。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創作背景:

東漢的崔瑗喜歡意氣用事。他的兄長崔璋被別人殺了,崔瑗替哥哥報仇後,四處逃命。等到朝廷特赦的時候才得以重回家鄉。為此,他做了一篇銘文,告誡自己行事不可魯莽。由於放在座位的右邊,所以就叫“座右銘”。

弘道堂早茶

關於銘有兩種含義:

一是在器物、碑碣上面記述事實、稱頌功德的文字。如中國古代的“金銘”“墓誌銘”等。

二是自警的文字,如“座右銘”。但最初的“銘”卻是一種盛酒的器皿。相傳春秋時期,齊人為紀念齊桓公修了座廟宇。裡面擺放著一種裝酒的器皿,叫欹(qī)器。一次,孔子和他的學生前往拜廟,說:“欹器空著的時候就傾斜著;把酒或水倒進去一半,就直立起來;欹器裝滿,還是會傾斜。所以過去齊桓公總是把欹器放在他座位右邊,用來告誡不可驕傲自滿。”

弘道堂早茶

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

原文釋義:

柔弱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因此老子力戒逞強好勝,剛強者必敗。

《老子·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弘道堂早茶

老子認為,人生在世,不可逞強鬥勝,而應柔順謙虛,有良好的處世修養。這種思想來源於對自然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和總結。這裡,無論柔弱還是堅強,也無論“生之徒”還是“死之徒”,都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內在因素在發揮作用。這個結論還蘊含著剛強的東西容易走向衰敗;柔弱的東西則充滿著生機。老子在這一章裡所表達的思想是極富智慧的,他以自然和社會現象形象地向人們提出奉告,希望人們不要處處顯露突出,不要時時爭強好勝。事實上,在現實生活當中,有不少這樣的人,這種例子不勝枚舉。

弘道堂早茶

舌存齒亡的典故1:

相傳老子的恩師叫常楸。

  有一年,常楸老了快病死了,老子趕去探望。老子扶著常楸的手問:“先生怕快要歸天了,有沒有遺教可以告訴學生呢?”

  常楸緩緩回答:“你就是不問,我也要告訴你的。”他歇了口氣問:“經過故鄉要下車,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故鄉而下車,不就是說不要忘記故舊嗎?”

  常楸微笑著說:“對了。那麼,經過高大的喬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嗎?”

  “知道了,”老子回答,“過喬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說要敬老尊賢嗎?”

弘道堂早茶

 “對呀,”常楸又微笑著點點頭。想了一會兒,常楸張開嘴問老子:“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

  “在啊。”老子回答道:“您為什麼這樣問?”

  常楸沒有回答他的問題又繼續問道:“那你看我的牙齒還在不?”

  “一顆也沒有了。”

  常楸問:“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老子想了想,答道:“知道了,舌頭還能存在,不就是因為它柔軟嗎?牙齒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為它太剛強了嗎?”

  常楸摸著老子的手背,感慨地說:“對啊,天下的事情,處世待人的道理都在裡面了,我再也沒有什麼可告訴你的了。”

弘道堂早茶

舌存齒亡的典故2:

李耳小的時候很少說話。但他善於思考,凡事非要想出個道道才行。

一天,李耳和幾個小夥伴在村外玩。這裡有一棵大槐樹,幾個人合抱也摟不住,他們覺得這樹太強大了,遮住好大一片蔭。幾個人爬上去搖晃也搖晃不動。在樹的下面長著一片細長的小草。由於常年曬不上太陽,又黃又瘦,隨著微風搖來擺去,非常的細弱。

弘道堂早茶

突然狂風大作,小草被吹得貼伏在地面上。大樹在狂風中悠悠的晃動身軀,似乎在說:"我是多麼強大呀,什麼也不怕。"不一會兒,隨著一道刺眼的閃電,一陣震耳欲聾的雷聲,大槐樹斷了,露出白白的斷茬兒。躲在一邊的孩子們嚇得張口結舌,說不出話來······雷雨過後,李耳他們來到大槐樹倒下的地方,看見那些小草迎著陽光頂著露珠挺立著,似乎更加神氣了,李爾陷入了沉思。

李耳回到家裡,將看到的情景給老師訴說了一遍。年邁的老師張開嘴問道:"我的牙齒還在嗎?"李耳搖了搖頭,老師又問:"我的舌頭還在嗎?李爾點點頭。"老師說:"牙齒是剛強的,舌頭是柔軟的,為什麼到老的時候舌存而齒亡呢?"李耳似乎一下子明白了,大聲回答:"舌正因為柔軟才長期存在,齒正因為剛強而先落,老師,是這樣的嗎?"老師笑了:"你算是悟出這個道理了,不僅舌齒如此,天下萬事萬物都是如此。

弘道堂早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