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見證了劉紹棠燃盡生命寫作的最後時光

來自:前線客戶端

這裡見證了劉紹棠燃盡生命寫作的最後時光

光明衚衕

劉紹棠在西城區的故居分別是光明衚衕45號的宅院以及位於和平門的北京文聯宿舍。

這裡見證了劉紹棠燃盡生命寫作的最後時光

劉紹棠

光明衚衕緊鄰府右街,北起西安門大街,南至東紅門衚衕。1957年夏天,劉紹棠買下了光明衚衕45號院,作為自己的新居。此前,劉紹棠一家在前門鮮魚口玄帝廟衚衕租了三間小房,全家九口人都住在那裡。劉紹棠結婚後,家裡實在是擠不下。為了解決燃眉之需,在朋友們的介紹下,1957年夏劉紹棠在西城光明衚衕買了房。

45號是一個小小的三合院,沒有北房,南房三間算是正房。中間明間是客廳,東間是臥室,西間是書房。書房很小,只有十多平米,劉紹棠稱其“蟈籠齋”。

1979年右派平反後,劉紹棠在這間“蟈籠”裡開始了他第二次創作高峰。為了把損失的時間補回來,他沒日沒夜地伏案寫作。這期間,他寫出了《地火》《狼煙》《十步芳草》《野婚》等11部長篇小說及多部中、短篇小說,還有大量散文作品,贏得了創作上的大豐收。

因為不顧一切地拼命寫作,劉紹棠因積勞成疾, 1988年8月初他突發中風住進了宣武醫院,從此留下了左體偏癱的殘疾。

這裡見證了劉紹棠燃盡生命寫作的最後時光

位於和平門的文聯宿舍

1991年11月,劉紹棠從“蟈籠齋”搬到了位於和平門的文聯宿舍。這是座10層高樓,位於和平門十字路口西北角,臨街而立。大樓外面是米黃色瓷磚帖面,頂部有寬大的紅色樓簷罩頂,劉紹棠在《紅帽子樓隨筆》中,戲稱此樓為“紅帽子樓”。宿舍樓1990年建成後,文聯的作家陸續遷入,端木蕻良、駱賓基、阮章競、錢小惠、浩然等,是名副其實的“作家樓”。

劉紹棠搬入這裡時,已經偏癱了,但他仍筆耕不輟。他曾擲地有聲地說:“坍我半壁江山,留下有用的右側。健康人幹多少活,我這病殘之身也要幹多少,甚至還要幹得多些。”在這裡的6年間,劉紹棠全神貫注,夜以繼日,致力於鄉土文學創作,又寫出了兩部長篇小說《孤村》和《村婦》以及許多散文、隨筆等作品,為改革開放後我國文藝事業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