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日本的黑社會為什麼特別喜歡紋身?

說到人類的紋身癖好,似乎霓虹國的人民特別熱衷於此,尤其是黑社會組織。

揭秘:日本的黑社會為什麼特別喜歡紋身?

說到紋身/刺青(tattoo),就得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圖騰文化。紋身最早被用於求生,原始人模仿鳥獸皮毛上的色彩紋路,用骨針和不溶性植物汁液刺入皮膚,以此隱匿叢林、誘捕獵物。再後來,紋身被賦予崇拜、裝飾紀念乃至社團標誌等功用。

中國最早關於紋身的記載可上溯到周代,即公元前1100年左右。不過,紋身在當時主要用於刑罰,即“黥面、墨刑”。

揭秘:日本的黑社會為什麼特別喜歡紋身?

2500年前,紋身由中國傳入日本。日本的紋身最早記載在中國史書《魏志·倭人傳》和《後漢書·東夷傳》中:“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之差”以及“諸國文身各異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

當時的日本紋身,是在身上塗上類似動物的保護色,典型是以捕魚為生的北海道阿伊努人(the Ainu),他們覺得紋身可以吸引更多魚群。

到江戶時代(1603-1867),日本也開始將刺青用作刑罰,稱為“入墨”,專門懲罰被流放和無正式身份的“無宿人”。“入墨”的位置和樣式逐漸演變出了日本特色,比如廣島的“入墨”是第一次刺一橫,第二次刺一撇,第三次刺一捺,第四次刺一點,加起來就是單身狗的“犬”字。被刺上“犬”的犯人,基本就是等死了。

到幕府末期,紋身逐漸和浮世繪文化相融合。日本紋身已經稱得上精美絕倫,形成了以Horimono(用精美紋身覆蓋大面積皮膚)為代表的固定風格。

揭秘:日本的黑社會為什麼特別喜歡紋身?

17世紀末,隨著市民社會和文化的繁榮,裝飾性紋身超越刑罰用的刺青,開始流行起來。

這一時期,木版浮世繪得到了發展,很多畫家嘗試把浮世繪圖案運用到紋身上,這就為紋身提供了多種樣式和風格,圖案由單一發展到以動物和鮮花為主,波浪、雲彩和閃電為襯托的複雜圖案,部位由局部延伸至雙臂、雙腿乃至全身。

政府一直對紋身持否定態度,結果反而使其獲得了下層民眾的青睞。九州的煤礦工人把紋身當護身符,沖繩的女性在手臂上紋身代表美麗和成熟,江戶(今天的東京),成為全身紋身的大市場。

1805年,由瀧澤馬琴翻譯、畫家葛飾北齋繪圖的《新編水滸傳》出版,插畫中水滸英雄身上或駭人或勇猛的紋身讓日本人痴迷。

揭秘:日本的黑社會為什麼特別喜歡紋身?

到19世紀中葉,日本人對紋身的狂熱追求遍及各個階層,消防員、建築工人、郵遞員和賭徒等經常露出皮膚的人,如果沒有紋身,都不好意思和別人打招呼。

而最愛紋身的群體,就是人們眼中的流氓。這些由不法分子、貧苦農民、勞工等一些下層民眾組成的群體,雖然被人鄙視,但受武士道精神和《水滸傳》的影響,進行各種半非法和非法活動,堅守嚴格的兄弟義氣,於是通過紋身表明自己忍耐痛苦的勇氣和對幫派的忠誠。

就這樣,紋身與日本黑幫“雅庫扎”(Yakuza)聯繫到一起,只要刻上了紋身,就代表永遠不能回到正常社會生活,是一輩子的烙印,而且紋身過程痛苦不堪,過程也就成為一種顯示決心和承諾的儀式。為了忠誠就不要用電針,而是用傳統的長針一針一針來。

揭秘:日本的黑社會為什麼特別喜歡紋身?

而作為日本最大的黑幫山口組其加入的條件之一就是紋身,而這一規定,也意味著自己將會對本幫派始終忠誠。在日本黑幫,從紋身上也能看出幫派中的等級制度,一般來說紋身圖案越複雜就說明地位越高,而且只有大哥級別的人物才能紋龍紋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