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vs2003 跨越17年 內外發力 東莞“企硬”

2020vs2003 跨越17年 內外發力 東莞“企硬”

企硬,在廣東話裡有“堅挺”之意,這次我們用來形容東莞的復工表現。

不少人將2020年與2003年對比起來。對於東莞而言,2003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經受了非典疫情、杜鵑颱風等挑戰,剛開始並沒有多少人看好當年經濟,然東莞最終呈現出來的主要指標卻達到近幾年來的最好水平,GDP增速創近五年新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同樣讓人猝不及防,不過東莞已大不同。如果說,2003年東莞靠的是“外在驅動”,那麼這一次更多在於“內生動力”,佈局多年的創新驅動戰略開始顯效,“三區”疊加帶來的機會更多,東莞“企硬”了。

復工延期,東莞也不例外。不過,復工大幕開啟後,東莞企業快速啟動,它們用上了線上辦公、直播賣貨、快速轉產、共享員工等辦法,追趕耽擱的時間、滯後的進度,主動尋找機會,擁抱變化。

企業在主動構建“戰疫力”,政府部門在為東莞經濟構築起更強的“免疫力”。近兩個月,東莞市相繼出臺“助企撐企15條”“助企復工10條”“優化服務15條”“加快復甦16條”,覆蓋租金、稅收、社保等領域,讓東莞的經濟真正“企硬”了。

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鏈率先復工

“你來我們公司,你會看到希望的”。沃德精密營銷副總胡繼紅指著車間內忙碌的員工,笑著說。而工廠外則停滿了員工的小汽車。

2月10日,東莞市沃德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簡稱“沃德精密”)正式復工,當天80%的員工約1600人返崗。目前,公司復工復產工作正順利進行,多個生產車間已正常運轉,趕製年前訂單。

同一時間,在松山湖的易事特也開始忙碌起來,這裡除了趕製原有訂單,部分員工在為捐獻的醫用電源進行檢測。“雖然今年沒有往年盛大的開工儀式,但是我們發開工利是,公司訂單形勢不錯。”易事特有關負責人何思模表示。

可以印證東莞復工步伐的是,復工第一週(2月10日至16日)東莞電網日最高負荷、供電量總體呈現逐步攀升趨勢,日增幅在1.0%—12.0%,表明用戶用電量較春節期間已有恢復性增長,全市工廠正在逐步復工生產中。

對比2003年,那時候還屬於東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提升階段,全市註冊登記的工商企業和個體戶有24.84萬戶,雖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但是外資型工業完成產值1971.74億元,佔全市工業總產值的81.8%。雖然東莞大力從勞動密集型向勞動密集與資金技術密集型相結合轉變,但是一時之間,仍以“星星型”企業為主,缺少“月亮型”企業的局面並未改變,雖然他們的生命力蓬勃,但是抗衝擊能力尚未更好建立。

東莞2020年已經有大的變化。2016年,東莞出現兩家千億級企業,分別是手機大戶華為系和步步高系工業企業,除此之外還有一批龍頭企業出現,如生益科技、華貝電子等。因此,東莞巧用龍頭企業復工帶動產業鏈復工的模式,讓工業企業快速恢復生產經營,相較於2003年的“復工”,有著本質的變化。

典型如華為,華為對於復工有著嚴格的時間要求,上下游產業鏈當然得全面配合,復工第一週在東莞的多家供應商已經運轉起來。光大We谷這裡就聚集了包括華為上下游的60多家軟件開發、軟件服務外包、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VR、電子商務等數字產業相關企業。歌爾股份、中軟國際、軟通動力、易寶軟件、華微軟件等,相關技術人員超過3000人。截至3月18日,園區已基本全面復工。

根據東莞市人社部門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東莞規上工業企業復工10591家,復工率為99.38%,在崗員工215.32萬人,復崗率102.69%。而它們的復工也有望帶動東莞的經濟快速運轉起來。

先進製造能力、高技術製造業面臨新機會

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正成為東莞工業經濟的重要支撐,這一次它們從疫情發生之初就積極介入,用“東莞製造”支援一線。

在口罩成為硬通貨之際,眾多製造業企業“跨界”生產口罩。東莞市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生產影音視聽設備為主的電子企業,在塘廈鎮相關部門的支持協助下,澳星公司投資500多萬元,從鎮內一家口罩機生產廠家購買了設備,採購了原材料,對員工進行操作培訓,緊急上馬口罩生產線。距離購買口罩機過去20個小時,2月20日,澳星公司試產的第一隻口罩從生產線出來。如今擁有兩條口罩生產線,分別生產醫用外科口罩和醫用KN95口罩。

位於東莞大嶺山的拓斯達科技有限公司,其主營業務主要瞄準工業機器人等高端領域。拓斯達公司在自動化製造領域原本就有自身的諸多優勢,疫情發生之後,這家公司迅速向口罩生產設備領域進軍,成為了東莞市口罩裝備產業聯盟的一員。截至3月初口罩機已出貨300套以上。另外考慮到當下未來複學的需求,正加快兒童口罩機的生產。

目前進入口罩設備生產的還有南興裝備、茵茵股份、天機等莞企,在疫情發生後成立了東莞市口罩裝備產業聯盟,全市口罩裝備產業鏈相當完整,其口罩機產能約佔全國的60%。

“難度雖然不是很大,但也是有難點的,關鍵就是生產公司的設計和處理能力。”天機方面表示,天機通過與其母公司長盈精密所具備的潔淨生產廠房及央企下屬醫療企業展開合作,“跨界”開發投產醫療口罩全自動生產線。當前眾多工業企業進入口罩機領域,帶動口罩生產線產能的提升。

從口罩“心臟”熔噴布的研發,到口罩和防護服的生產、再到口罩機和防護服壓條機的量產……這一次疫情之下,東莞快速反應,在原有的產業鏈上,快速反應對接到口罩產業鏈,從原材料到生產設備,在東莞一應俱全。

這一種實力遠不是2003年可以比擬的,關鍵在於技術的可控,得以實現產業鏈可控,不僅能夠快速響應防疫號召,還能在後續的恢復生產中,增加更多的主動性。

東莞統計局數據顯示,到去年底為止,東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069家,連續兩年保持1萬家以上並排名全省第1。一個參考指標是,東莞入選2019年廣東製造業500強企業比2018年增加36家,入選企業達到73家,躍升至全省第三位,進入廣東省第一梯隊,僅次於深圳(115家)和廣州(81家),東莞的現代產業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規模以上先進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實現工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54.2%、42.2%。

本次疫情下,因為交通出行受影響,部分員工不能及時返崗,導致復產難以迅速完成,這也給予當下的智能製造企業一個機會。“智能製造更需要被大力推廣普及每一個行業,進一步減少因人力缺少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開工難、生產效率低等問題。”天機方面介紹,期待與智能製造同行一起推行,讓工業自動化變得更強大。

從“製造一線”到“科技一線”

如果過去是被動接受,那麼這一次更多的是主動“迎戰”,企業主的防控意識和戰鬥實力更強了,在危機中主動尋找機會。

疫情期間,“東莞製造+科技”推出越來越多落地產品。“我們在原有的底盤技術、5G平行駕駛技術的基礎上,加裝任務模塊,以實現測溫、消毒功能”。松靈機器人技術顧問陳鵬介紹,2月28日,松靈消毒機器人聯手華為榮耀打造5G遠程控制版推出,利用5G信號連接的消毒機器人在小火車內和列車站臺進行消毒展示,用上5G信號的機器人,響應速度更快了。

手機掃描身份證、額溫槍檢測體溫,獲取後的數據將會上傳到雲數據平臺,以上實現的基礎是智能紅外測溫儀相關產品對接騰訊“騰訊雲微瓴城市應急管理溯源系統”,當前這一系統正在優利德園區使用。在研發該款產品之前,優利德是一家研發生產電子電工測試儀表、溫度及環境測試儀表、測繪測量儀表等設備的企業。疫情之下,公司也是快速轉產,生產的非接觸式紅外額溫計、可投屏式紅外熱像儀等產品已投入使用。

東莞的新型研發機構這一次也發力了。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開發了智能虹膜測溫儀,集紅外熱成像測溫、身份識別門禁、考勤、人員健康的大數據預測分析等多種功能於一體、中科院計算開發出人體智能測溫及考勤功能,中國科學院雲計算中心客座研究員孔慶傑博士攜旗下公司,針對此次疫情集中一切資源緊急研發出“企業級人體測溫考勤系統”等。

以上案例,無不說明的是,東莞的戰鬥力更強了,反應更迅速。而背後離不開始於2006年的創新驅動佈局,那一年開始“科技東莞”計劃,每年投入10億扶持資金,到2018年這一額度高達30億元/年,這為東莞企業創新打造強勁的資金後盾,高新企業逐年增長,優質企業增加。

從“製造一線”到“科技一線”,構築起東莞的經濟韌性,這才讓東莞有底氣地說“企硬”。疫情對所有人而言都是考驗,對企業也是如此。疫情只是一次考驗,他們要面對的是更加寬廣的未來,用自主創新去開拓市場,渡過一個個難關。從另一維度來看,他們的表現一定程度上,讓政府部門也在戰略產業佈局上有所參考,構建起更具潛力、韌性、競爭力的產業體系。

電子信息業把握“新基建”需求

這一次東莞培育的5G產業就在逆勢增長。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以來是東莞的支柱產業,2003年東莞作為世界重要電腦資訊產品生產基地而聞名,如今是智能手機的重要產地,擁有三大手機品牌,有著初步構建的5G生態體系,正在掌握5G、6G核心技術,升級後的電子信息產業更具有抗風險能力和爆發力。

廣東瑞谷光網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位於東莞長安),該公司生產用於光傳輸信息通信設備的核心零部件,是5G產業鏈最上游企業。它的訂單量大幅增長。“這次武漢光谷因受疫情影響,大批量訂單轉移到瑞谷,本月的訂單比去年增加20%以上,5G新項目擴產提上日程。”該公司總經理助理肖華平表示。

另一家5G相關企業,同樣迎來訂單的增長,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所生產的高速背板連接器佔全球70%的市場份額,其中由東莞工廠生產的連接器就佔了全球17%。富加宜連接器(東莞)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忠全介紹,因為5G市場的來臨、當前線上辦公的興起,市場對於連接器的需求增大,公司訂單與去年同期增長30%。

“你現在用的是5G技術,其實我們在四五年前已經開始研發,所以這時候才會有量。一些競爭對手,他現在去做,即使是馬上用複製的辦法也來不及,我下一代產品都已經出來了,而且成本已經降得很低。”李忠全表示,當前公司已經步入6G的研發,去年年底提交了樣品給相關廠商調試。

最近各地陸續公佈的重點建設項目中,“新基建”項目佔比明顯上升。以信息基礎設施為主的“新基建”將在上下游兩個方向對經濟產生帶動作用。信息基礎設施,包括5G網絡、人工智能平臺、物聯網、大數據中心等,將直接帶動信息設備製造、電子元部件製造等多個行業發展。而信息基礎設施建立起來後又將大大提升各行各業生產能力及效率,如“互聯網+效應”,從而惠及整個經濟社會。

這裡被市場熱議的“新基建”,事實上也是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的機會,為逆勢上升的電子信息產業再加上一把火。

開發打卡軟件、探索“共享員工”以自救

“我們要對東莞在應對每一個大風浪時保持信心和決心”。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表示,40多年改革開放,我們是越戰越勇,越是碰到巨大壓力時,越是能夠發揮市場的作用,越是能夠發揮企業家的作用,越是能夠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確實如此,為了應對疫情,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正在迅速滲透到市民生活,而這一些都是市場作用。

“1月23日,公司IT部門連夜開發工具,通過掃描二維碼,可以實現員工每日健康情況登記,將疫情防控播報IT化,這也是有序復工的法寶。”軟通動力總經理孫宏亮表示,隨著疫情不斷變化,軟件也在不斷更新。軟件最初只需要填寫健康狀態,現在除了可以登記合租情況、疫區接觸史情況,還會在完成登記後,自動生成復工號“健康碼”。根據“健康碼”,公司會進行智能化排班,合規化考勤,自助式辦公。

OPPO也專門開發了一個每日健康打卡App。所有人員必須每日打卡,通過App,可以掌握員工目前所在的城市、員工身體狀況、家屬/室友身體狀況、是否去了人群密集場所等詳細信息。

除了打卡簽到,證券交易所有云上市,東莞的企業也有云簽約,2月24日,盟大集團與廣物金融產業集團旗下廣東廣物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物租賃)舉行合作簽約儀式。與以往的簽約儀式畫面不同,當日的簽約現場分別設在了東莞、廣州兩個會場,雙方運用遠程視頻的方式,實現通話、簽約,讓防疫與簽約兩不誤。

東莞人社部門更是主動探索“共享員工”模式,如橫瀝鎮的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由於受疫情影響,短期內訂單減少,存在富餘勞動力。經過橫瀝鎮人社分局協調,東莞黑玫瑰食品有限公司與富利凱醫療用品(東莞)有限公司根據達成的協議,由黑玫瑰輸送100名“共享員工”至富利凱。東莞小天才公司採用行業間用工調劑模式,向多年合作的生產商——東莞市威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借調員工以解決用工難題。

“共享員工”互助調劑模式目前已在長安、寮步、莞城、東城、黃江、茶山以及大朗等多個鎮街得到推廣,企業通過錯峰用工平臺共享員工,進行餘缺調劑,實現互利共贏。

“格局重塑中佔領高端市場”

“當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東莞要在短期內經濟復甦,必須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提振民企投資東莞、發展東莞的信心。”東莞市政協常委、世界莞商聯合會會長、嶺南生態文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洪衛此前建議,實行更為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以“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代表的公共服務領域投資。東莞有很好的基礎,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東莞將迎接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的強力復甦。

確實投資代表未來的增長潛力。3月11日,2020年東莞市品質交通、教育擴容提質千日攻堅暨第一批重大項目動工儀式舉行,納入集中開工的項目共44個,總投資123.4億元。其中市重大項目20個(含3個交通重大項目和2個教育重大項目),總投資約114.3億元;交通項目15個,總投資20.2億元;公辦教育項目12個,總投資6.0億元;防疫物資擴容擴產項目2個,總投資0.6億元。

總投資123.4億元無疑給市場注入強心針,隨後3月26日上午,大嶺山鎮重大項目動工儀式舉行,海能實業電子製造項目、高爾夫科技產業園項目、捷訊項目三大項目集中開工,在此之前不久,大嶺山另一重大項目偉創力項目已經動工,四大項目總投資達31.5億元,預計建成後產值將達到70.6億元。

“老實說,我們現在不是招商,我們在選商。”3月23日,東莞市沙田鎮回應南都記者提問時笑言,當前,2020年沙田鎮共有省、市重大建設項目18個(含續建項目11個、新開工項目7個),涉及總投資186.76億元,年度投資計劃26.88億元。今年沙田鎮增資擴產項目25個,計劃全年投資11.77億,目前已完成投資3.7億。

東莞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松山湖方面表示,未來重點圍繞信息技術產業“補鏈強鏈”和華為產業鏈開展招商工作;突出抓好功能區招商統籌謀劃,建立招商項目庫,視疫情形勢發展情況適時組織開展聯合招商活動,全力挖掘新的投資項目落地園區和功能區。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東莞各鎮街在積極行動,而也有企業增資擴產,如東莞市豪順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計劃,今年增資10億元擴建改造28萬平方米廠區。雖然這次疫情對企業影響不小,但因為有政府的好政策,加上公司各項預案措施落實到位,目前企業運行整體穩定,發展的勢頭良好。預計今年產值增長20%。

種種的招商投資跡象,顯示東莞經濟正在好轉,“善於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充分發揮東莞製造業的獨特優勢,牢牢把握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發展機遇,從經濟下行帶來的格局重塑中,佔領高端市場,佔據發展高地”。梁維東表示,將盡快重塑企業家發展信心,與企業家一起抱團取暖,共渡難關。

02、03、04版採寫:南都記者 梁錦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