鎖價定增鎖定成本 套餐式易主“暢銷”

鎖價定增的“復位”,正激活殼資源交易市場。

在近期的佐力藥業、碧水源等易主案例中,鎖價定增作為重要工具嵌套其中,一舉鎖定了潛在控股股東的持股成本,增強了交易的確定性:佐力藥業的交易中,未來大股東浙江省醫療健康集團(下稱“浙醫健”)通過受讓股權及鎖價定增的一攬子方案,斬獲並夯實了大股東席位;碧水源的方案中,公司擬向二股東中國城鄉定增募資37億元,後者由此升任大股東。

“鎖價定增實施後,發行價格可控,買家的成本可以鎖定。這對殼資源交易至關重要,交易模式變得更靈活。”資深投行人士表示,“尤其是對於希望保留較大比例股權的原控股股東而言,鎖價定增提供了一個新的談判通道。”

買殼成本“一鍵鎖定”

3月25日晚間,佐力藥業端出賣殼“套餐”。浙醫健擬分步受讓實控人俞有強所持上市公司15%的股份,並擬認購非公開發行的10%股票。交易全部完成後,浙醫健將持有佐力藥業22.73%的股份,變身控股股東。對賭條件是,俞有強承諾,佐力藥業2020年至2022年累計淨利潤總額不低於1.82億元。

去年5月,佐力藥業曾醞釀賣殼,委身另一浙江藥企華東醫藥。彼時的方案是協議轉讓,實控人俞有強及烏靈合夥企業擬將所持18.60%的股份轉讓給華東醫藥,轉讓款總計不高於10.6億元。

兩相比較,“組合式”效果截然不同。本次交易中,浙醫健受讓俞有強所持股份的單價是8元/股,而定增部分價格低至4.47元/股,未來控股股東浙醫健的整體持股成本得以大幅稀釋。目前,俞有強持有佐力藥業28.46%股份,本次交易後仍有較大股份保留,可分享國資股東入主後帶來的資本紅利。

“如果沒有鎖價定增,這樣嵌套定增的易主方案很難設計 。因為如果易主後股價出現較大幅度上漲,未來發行時定增的成本就不可控了,會增加買家的交易成本,加大談判難度。”投行人士表示,再融資規則修訂後,這樣的組合模式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靈活度。

近期,碧水源的易主同樣頗受關注。公司二股東中國城鄉擬以37.16億元認購非公開發行的4.81億股,發行完成後中國城鄉及其一致行動人以22.35%的持股升任第一大股東。公司籌劃定增停牌前股價為11.44元/股,定增價為7.72元/股,鎖價的成本優勢顯而易見。

碧水源與央企中國城鄉的牽手始於去年5月,彼時公司實控人文劍平及多名股東向中國城鄉合計轉讓逾10%的股份,價格約為9.46元/股,開啟了戰略合作的篇章。有了本次鎖價定增的“續篇”,中國城鄉不僅攤薄了持股成本,更是完成了入主大計。

易主工具豐富化

在A股市場中,主流的控制權收購有協議轉讓、間接收購、無償劃轉和要約收購等,受限於再融資新規之前的發行價格和融資規模,鮮有以非公開發行形式取得控制權的案例。

不過,受讓股份搭配定向增發的案例,仍有零星出現。上海電氣接連斬獲的天沃科技、贏合科技,就同步配套了定增的工具。2018年,上海電氣作為戰略投資者以5.91億元參與認購了天沃科技共計8118萬股,獲得二股東席位。之後,通過股份轉讓和表決權委託,上海電氣成為控股股東,去年9月天沃科技又醞釀向上海電氣獨家定增募資12億元。再融資新規實施後,公司修訂了定增預案,發行價以八折鎖定。

與入主天沃科技的“分步走”不同,上海電氣收購贏合科技採用了一攬子方案。2019年11月,上海電氣協議受讓贏合科技9.73%股份,同時擬通過認購定增份額向上市公司注資不超過20億元,鎖定控股股東席位。今年2月,公司根據再融資新規修訂了定增預案,將發行價格鎖定為34.01元/股。

“之前定增價格不確定,成本就不確定。再融資新規實施後,確定性增強了,這對控股權收購交易很重要。”投行人士認為,大股東賣殼有不同的動機,對於不希望出售大部分股權又希望引入實力股東入局的實控人而言,如果買家可以通過定增獲得股份,那自身的存量股份就無需大比例出售,可以分享上市公司易主後的未來收益。

不難發現,天沃科技、贏合科技、佐力藥業、碧水源等易主案例的入主方均為國資背景。“國資股東資源優勢明顯,入主上市公司對股價有一定提振,定增工具引入後,原實控人保留較多股份,更符合自身利益。”

併購汪研究中心人士認為,再融資新規之下,如投資人按30%的發行上限全額認購新增股份,投資者可以取得交易後上市公司23%的股權,再輔之以表決權委託/放棄、協議轉讓等方式,上市公司控制權收購的手段將進一步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