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溝通,真就那麼難嗎,還不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三點

關注: 讀故事,悟人生,感真情...


現實生活中,“簡直和你無法溝通。我說什麼你怎麼就不明白呢?你簡直不可理喻。”這些話是否聽得非常耳熟?

這些話語都反映出核心的二個字“溝通”

其實,溝通真的就這麼難嗎?

我想,非也。

無法溝通,真就那麼難嗎,還不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三點

無法溝通,是因為沒有耐性

這點尤其在子女和父母之間,體現的淋漓盡致。

疫情期間,學校組織老師網上授課,孩子在家上網課。可是畢竟孩子的心智還未成熟,自控力又低,有的孩子好像在學習,實際上是在打遊戲或刷抖音。於是,家長看見一怒之下要收回手機,而有的孩子抱著手機不給,我也就不活了的想法,決絕的跳樓了。

悲劇的根源就在於家長過於急燥,孩子過於氣盛。針尖對麥芒。雙方沒有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聊聊如何解決手機與網課的問題。

卡耐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著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為自己爭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還記得去年那場驚心動魄的畫面嗎:一對母子先後從出租車出來,17歲的兒子飛快地朝大橋奔去,隨後翻躍欄杆,縱身跳入江中。而緊隨其後的母親畢竟沒有兒子腳力快,眼睜睜地看著兒子一跳,立馬渾身癱軟在地。

事後得知,母子倆坐車時就一直在爭執。

其實如果雙方都保持一份鎮定,留一份耐性,好好溝通,也不會有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劇發生。

無法溝通,真就那麼難嗎,還不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三點

無法溝通,是因為缺少尊重

朋友小A說,她打工這麼多年了,深得大老闆賞識,於是被大老闆派往另一公司擔任財務主管。

可是最近小A和我訴苦說,她實在沒法幹下去了。因為這家公司的二老闆也就是公司的實際負責人,小A在和他打交道時,發現這人說話語氣一向很衝,動不動就對小A說,我看你別幹了,或者這什麼腦子,甚至有時還爆出“我去”這樣的粗話。

我問小A,他為什麼這樣對你。小A說,我們之間無法正常交流。比如我每月把往來款項微信發給他,他不是說發什麼發,我不看這個,要不就說這往來款什麼亂七八糟地,我哪兒有時間給你核對去。

小A說感覺和這個二老闆溝通真難,沒有被尊重的感覺。我說這就是對牛彈琴。一個老闆不好好學習一下財務方面的相關知識,就頤氣橫使。怪不得小A都是他第五任會計了。

美國著名管理學者巴納德曾說,管理者的最基本功能是發展與維繫一個暢通的溝通管道。

而據小A說這個二老闆是公司公認的難溝通的人。許多次,不等對方話未說完,就粗暴地打斷別人的話。

別人說的話,他聽不進去,也不想聽進去,獨斷專行。試想公司有這樣一位管理者,他的事業還會長久嗎?

無法溝通,真就那麼難嗎,還不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三點

無法溝通,是因為不會表達

最近央視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國家孩子》中,其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情節:小忠被牧民哈圖收養後,按國家規定,小忠有一份糧補。哈圖領到大米後,小忠打算攢夠紅薯悄悄地回上海老家,於是他謊稱不喜歡吃大米,他喜歡吃白麵和紅薯。

於是哈圖來到糧店,要求管理員把大米換成白麵和紅薯。但哈圖未說明是小忠不愛吃大米而想換白麵和紅薯的,而管理員卻認為哈圖這是趁機想佔國家給孩子大米的便宜,換成自己想吃的白麵和紅薯。於是,管理員譏諷了哈圖,哈圖惱羞成怒,把管理員打的鼻青臉腫。

如果哈圖當時好好的用語言表達出:我來換大米,是因為國家孩子想吃白麵和紅薯的話,也不會最後雙方去了公社主任那兒討說法,結果卻被主任批評教育了一番。

不要輕易地就說你這個人真不可理喻或者我無法和你溝通。

對於正常的人來說,無法溝通,說白了,就是心情在作祟,請多些耐心,放下自以為是的態度,好好說話,溝通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無法溝通,真就那麼難嗎,還不是因為沒有做到這三點

正常有效的溝通不僅能解決彼此之間存在的問題,還能夠促進雙方的感情。

耐心傾聽,在遇到問題及爭吵的時,不急於發脾氣,留給對方更多的時間與耐心,理清事情的經過,是開始有效溝通的第一步;

給予尊重,無論是成人還是孩童,上級還是下級,男女之間等等,尊重是必須的,當我們在溝通矛盾時,年齡,性別,職業等等因素都不是我們不給予對方尊重的理由,世間任何事與人之間,在建立聯繫的那一刻,也就建立的平等溝通的平臺。

適當表達,適當的表達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原本是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通過適當表達情緒或語言,能在一瞬間化解誤會與矛盾。

你看,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就是這麼簡單,一個人有足夠的耐心傾聽,另一個人會用適當的表達來闡述,兩人都給予彼此相當的尊重,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問題。

別讓溝通成為一道阻礙,要慢慢建立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


話題:

關注: 讀故事,悟人生,感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