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開學在即: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別逼老師放棄你的孩子!

疫情當前,孩子在家上網課,家庭變成了小課堂,教育就發生在家裡,“家長”“老師”兩種角色一肩挑。

老師電話不斷,微信不停,甚至有的家長已經把老師的微信拉入了黑名單。累了老師,苦了家長,讓不少家校聯繫苦不堪言。

其實,老師也有些話想對家長說,也希望您明白其中的道理。

接納你孩子的老師,就是在愛你自己的孩子,時刻與您保持聯繫,詢問孩子學習近況,就是在關心你孩子的學習情況。老師也不希望你的孩子因疫情而落後於他人,而更希望在這種特殊的時刻,彎道超車。

讀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唐僧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潑猴。”

這就相當於如果老師放任孩子調皮搗蛋,不聞不問,不管不教。你倒是輕鬆了,但孩子會變成什麼樣子,不難想象。

戴在老師身上的鐐銬,終究會鎖住孩子的前程。所以請善待每位教師,特別是那些為您孩子好,對您孩子嚴厲的老師。老師越嚴厲,為孩子著想的心就越真誠。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01

家長贏了老師

很可能會輸了孩子

問過一位有經驗的老教師,會不會因為家長的原因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這位老師笑著說:“你是想問如果家長跟我關係好,我會不會對他孩子更上心;如果家長為難我,我會不會不喜歡他孩子?”

“沒錯,就這個意思!”

他沉默了很久才回答:“肯定會的。”

老師也是人,也有感情,與其親近那些詆譭他、羞辱他、瞧不起他的家長和孩子,他更願意看重那些信任他、配合他、接納他的家長和孩子。

老師對待孩子的態度並不僅僅取決於孩子,甚至可以說,受家長的影響大一些。

見過很多家長,不管老師做什麼,安排什麼,老是在質疑、刁難,彷彿天生就跟老師敵對似的。

在這種對峙下,孩子的教育一般都是失敗的。

家長只有和老師溝通好,配合好,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一起把孩子的教育做到最好。

親愛的家長們,別再逼老師放棄你的孩子了。

02

對不起

老師不可能太溫柔

有人問鷹:“你為什麼到高空去教育你的孩子?”

鷹回答說:“如果我貼著地面去教育他們,那他們長大了,哪有勇氣去接近太陽呢?”

老師或許就跟鷹一樣,會有點兇,會很嚴厲,會嚴格要求孩子,甚至讓孩子有點害怕。

可老師的嚴厲,正是對孩子的期待。

如果老師不嚴厲,完全不管孩子的學習,也不在意孩子上課不聽課,回家不寫作業,那麼孩子只會越學越差。

教育本就是一項嚴肅的事業,身為老師必須對孩子嚴格,這是我們的責任。

正因為相信孩子能做到,老師才會嚴格要求,不斷提高標準,為的就是讓孩子做得更好。

老師的嚴厲,本質上是愛孩子的表達。

03

老師嚴厲背後

都藏著最深的愛

還記得電影《老師·好》中,那個嚴厲到苛刻的苗老師嗎?

他動手抹去女同學的口紅,他罰抽菸的男同學站一整天,他沒收了“武俠迷”的所有小說,他把“小混混”趕出了課堂......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換做今天,這個老師可能早就被投訴,被處罰了。

可就是這樣一位不近人情,嚴肅古板的老師,卻讓很多人紅了眼眶。

其實這部電影很值得每位家長和孩子一看。

老師在教授孩子知識的同時,也在教導他們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師本應更有權力管教孩子。

有一位嚴厲的老師站在孩子身邊,那是一件幸事,因為孩子行差踏錯的每一步,都尚有往回走的機會。

好老師的關鍵不僅在於教書育人,更重要的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把孩子塑造成為更好的人。

老師未必完美,但想讓孩子上進,為孩子著想的心,一定是最真誠的。


04

有遠見的老師

都帶點絕情

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說過這麼一段話:

如今的教育對孩子不斷讓步,給他們更多快樂,更多遊戲時間。可天底下哪有這樣的教育?

孩子不如成年人明事理,必須受到管教和懲戒。一定要讓孩子知道,犯錯是要付出代價的。

如果全社會都在讓步,將來的孩子是很可怕的,將來的社會也是很可怕的。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老師不管,孩子就學不好;老師太溫柔,孩子就不學好。

6-12歲是孩子人格與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老師一定要狠心地管,孩子才能學好,才能成器。

現在對孩子狠一些,孩子可能吃一陣子苦,但享一輩子福。

現在縱容孩子,孩子就會快樂一陣子,受苦一輩子。

但凡有遠見的老師,為了孩子好,都會狠心逼孩子一把。

05

沒有完美的老師

也沒有完美的家長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有句話是這麼講的:一流的父母做榜樣,二流的父母做教練,三流的父母做保姆。

姑且不論這句話的對與錯,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承認,父母就是孩子最大的榜樣。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是怎麼做的,孩子就會怎麼做。

為了孩子,父母必須成為更優秀的父母,孩子才能成為更優秀的孩子。

其實不只是家長,老師也在不斷成長。

老師需要理解和接納家長,同樣,家長也需要理解老師正在成長的路上。

家長和學校的關係,和老師的關係,對班級的關心,對教育的支持,這一切,都是給予孩子最直觀的教育。

家長支持老師,就是支持孩子的成長,這就是最好的教育關係。


06

家長和老師相遇

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老師、家長、孩子三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這樣的: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棵樹,那麼家長就是養分,幫助小樹擴張根系、向上生長,老師就是園丁,幫助小樹修枝剪葉,實現社會化和自我同一性。

老師、家長和孩子,應該是世界上最和諧的合作關係。

一位植物學家的兒子請教老師一株不知名的植物,老師不知,讓他回家問家長。

家長卻沒有回答孩子的問題,而是把答案交給老師,由老師為孩子解答。

並且告訴老師:希望這個問題能由您來解答,想來更為妥當。

正因為家長相信老師,把教育的主動權交給老師,孩子會更信服老師,老師也會更尊重家長,家長自然會更理解老師。

教育最需要的,是愛的引導。

家長與老師的相逢,本就是一場愛與信任的邂逅。

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愛是一樣的,正因為互相信任,才能互相成就。


07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

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明天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讀過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對其中一段話記憶尤深:

盲目的鼓勵和寬容,只能培育出溫室的花朵。

好的教育,必然是寬嚴相濟、獎懲分明的;

好的老師,必然是管教同步、嚴慈同體的。

能夠遇見一位手持戒尺、眼中有光的老師是孩子的幸運,因為他會拼盡全力不讓孩子走錯路,還會燃起孩子未來的希望。

老師的肩上,扛的一直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沉甸甸的重任。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請善待每一位教師,特別是那些為了孩子好的,對孩子嚴格要求的老師。

教育需要靜待花開,請給老師多一份信任,多一份理解。

支持你孩子的老師,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長;

接納你孩子的老師,就是在愛你自己的孩子。

願在疫情期間,家長和老師一起攜手努力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延伸閱讀:

14歲女兒寫給媽媽的12條“要求”,值得每位家長深思!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特點,隨著孩子的成長,爸媽們要學會適當放手。

這是一位14歲女孩寫給媽媽的12條“要求”,讓我們從孩子的角度來讀懂他們的心。

01

我需要幫助,同時也需要獨立,即使您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也請您把它留給我自己做。

解讀:孩子小的時候,媽媽幫著餵飯;孩子穿鞋的時候,媽媽幫著繫鞋帶;孩子去學校的時候,媽媽幫著收書包……

是的,我們是父母,我們要幫助孩子,但孩子也需要獨立,他要學會怎麼樣照顧自己,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這是他未來能獨立生活的基本條件。

70分的媽媽才是成功的媽媽,不要為孩子包辦所有的事情,別做孩子的全職保姆。

02

請容許我犯一些錯誤,哪怕您事先提醒了我。

解讀:孩子犯錯,其實是在學習,是在成長,家長不要因為怕麻煩就不允許孩子犯錯!

當孩子犯錯時,記住,不管你多生氣,多惱火,一定要努力剋制住情緒,不要亂給孩子貼標籤,比如“壞孩子”“惹禍精”……

等到我們和孩子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再跟孩子溝通,你會更深刻地瞭解孩子犯錯的心路歷程,完全可以藉機引導孩子認識世界,引領孩子自我成長。

03

請不要強迫我按照您的模式生活。

解讀:我們做父母的,習慣於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並且認為這是為孩子好,是愛他的表現。

孩子雖然會按我們說的去做,但心裡往往是不情願的,這會使親子關係產生隔閡。隨著孩子自尊心越來越強,孩子會更加強烈地反抗,慢慢地,他就會變得更加叛逆、不好管教了。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他們自己的習慣和想法,父母要給到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

04

請自覺保護我的自尊心和隱私權。

解讀:很多家長從來都不在乎孩子的自尊和隱私,常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責罵孩子,或者把孩子的隱私當成笑話宣揚出去,讓孩子毫無顏面,這樣的孩子,往往會自卑並失去上進心。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他們的自尊心和隱私權,父母不要因為孩子年齡小就忽視這一點。

05

如果您想成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您家長的架子。

解讀:家長們常常把自己放在高孩子一等的地位,端著“權威”的架子,時刻準備發現孩子的錯誤,並耳提面令,讓他糾正。

在這樣的心態下,孩子怎麼可能把你當成朋友一起分享快樂和悲傷,怎麼可能告訴你他的小秘密?

放下架子,用平等的態度來和孩子交流,孩子會更喜歡的。

06

請不要拿我當您的出氣筒。

解讀:家長們總是會承受各種各樣的壓力,工作上的、生活上的,還沒有辦法隨時向他人發洩。

這時,年幼的孩子往往會被殃及,一點小小的過失被一肚子氣的家長放大,找來一頓罵甚至一頓打,孩子多無辜!

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工作、生活上一些不好的情緒帶到家庭中。

07

請不要總拿“別人家的孩子”打擊我。

解讀:給孩子樹立榜樣是為了激勵孩子進步,但如果一直強調別人家的孩子有多棒有多好,孩子會覺得自己被否定、被批評,繼而容易產生憤怒、自卑的情緒,故意跟父母作對。

多鼓勵孩子,多發掘孩子身上的優點,不要一直和別人對比,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一樣。

08

多一些建議,少一些命令。

解讀:命令的語氣會讓孩子產生壓迫感,也會讓孩子失去主見,多給孩子建議,孩子會學會自己思考,也有利於父母子女之間的溝通。

09

請不要第101次告訴我,某件事該怎麼做。

解讀:“囉嗦爸爸媽媽”總是最令孩子厭煩,無論孩子做什麼,他們總喜歡告訴孩子,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

但孩子往往對這種說教很反感,他們會認為爸爸媽媽不理解他們,情緒還會更加糟糕。這樣的爸爸媽媽很容易會讓孩子想要逃離、叛逆,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爸爸媽媽們,請相信孩子,給孩子獨立嘗試的機會。

10

我不僅會學習學校教授的知識,還會學習您身上表現出來的東西,包括您的壞習慣。

解讀:這說明了“言傳身教”的重要性,孩子不僅會模仿父母所說的話,還會學習父母所表現出來的品質。

所以說,要教育好孩子,父母要先完善自己,改掉壞毛病,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

11

請重視我的意見。

解讀:孩子的話往往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小孩子懂什麼,別胡說八道!”孩子會很沮喪,自信心受到打擊,久而久之,就不願意說出自己的意見了。

但實際上,我們應該多期待孩子發表意見,這樣的孩子才會思考,才會有想法,不會盲從他人的意見。

12

因為我是雛菊,所以請別讓我在夏天開花;因為我是白楊,所以請別指望從我身上摘下松籽。

解讀:孩子沒辦法百分百按照你想要的樣子長大,我們也沒有辦法把孩子打造成我們想要的樣子。

孩子從一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的權利,沒有義務“在夏天開花”,也沒有義務“摘下松籽”。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在這十來年裡,給他好的教育和關愛,然後目送他離我們遠去,去過自己的人生。

(本文由“徐潔本真教育”徐潔老師推薦,選自“課道”、“今日教育傳媒”,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請善待每位嚴厲的老師:14歲女兒寫給媽媽12條“要求”值得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