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歌曲父輩愛聽

奶爸筆記第二季第28篇

兒歌父聽

丁啟陣

兒童歌曲父輩愛聽


兒歌,顧名思義是成年人寫給兒童聽的歌。但我對此一直持懷疑態度,總覺得許多兒歌其實是成年人寫了給自己聽的。

《小毛驢》:“我有一隻小毛驢我從來也不騎,有一天我心血來潮騎著去趕集,我手裡拿著小皮鞭我心裡正得意,不知怎麼嘩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如今不要說城市裡的孩子,就是農村的孩子,恐怕也很少有騎過毛驢的,更別說自己騎著毛驢去趕集!城市裡的孩子,南方的孩子,沒有見過毛驢的,大有人在。

《捉泥鰍》:“池塘的水滿了雨也停了,田邊的稀泥裡到處是泥鰍,天天我等著你等著你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小牛的哥哥帶著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到處是泥鰍,可以跟著哥哥隨便出去玩,這些都是半個世紀以前的情況了。現在的鄉村,泥鰍難覓,人販子到處出沒;計劃生育政策實施了幾十年,兒童大多是家中獨苗,上乏兄長下無弟妹,有幾個家長放心讓孩子隨便出去到田野間玩耍的?

吃早飯的時候,隔壁房間的電視裡傳來貝瓦兒歌《捉泥鰍》的歌聲。我問六歲的女兒馨兒:“《小毛驢》、《捉泥鰍》這些兒歌你喜歡聽嗎?”

馨兒遲疑了一會兒,並不正面回答我的問題:“我最喜歡的兒歌是《小星星》,還有《生日快樂》,‘小燕子穿花衣’也挺好聽的;最好玩的是《多啦愛夢》,‘多啦愛夢屁股大,一個馬桶裝不下,兩個馬桶太刺激,三個馬桶掉茅坑’,哈哈哈哈!”

在我的追問下,馨兒斟酌著回答我的問題:“《小毛驢》、《捉泥鰍》這些歌,不是我最喜歡的,但是也不是最討厭的。”

這時,隔壁傳來了《我會自己上廁所》的歌聲:“今天開始我要自己上廁所,爸爸媽媽你們不要小看我,寶寶巴士教我上廁所秘訣,我等不及了我要上廁所……”,被馨兒抓了個現掛:“我最討厭這首歌,我還在吃飯呢!”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宇宙永恆,星空常在,全天下的兒童都見識過;唱“祝你生日快樂”時,家人朋友歡聚一堂,唱完之後就有甜甜的蛋糕吃;兒童喜歡這類歌曲,合乎情理。

小毛驢長啥樣?怎麼騎?什麼叫趕集?為什麼不坐汽車去?超市裡不是什麼東西都有嗎?泥鰍怎麼捉?捉了做什麼?小孩子怎麼會叫阿牛這樣奇怪的名字?……一頭霧水、一臉茫然的三四五六歲孩子,讓他們喜歡聽《小毛驢》、《捉泥鰍》這類年代久遠、情景陌生的歌曲,實在是有些勉強。

相反,這些兒歌對於我這樣年齡的人,實在是有無窮的魅力。

我的家鄉沒有毛驢,但到北方上大學後,城市郊區、鄉村還是很容易見到的。趕集是我兒時的樂事,鄰村是個有集市的鎮子,五天一集,四面八方的村莊尤其是那些山村的人們便會手提肩挑各自可作商品的出產,向鎮子的石板老街彙集;穿過我們村通往集市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沙石築成的公路,一條是石板、鵝卵石鋪就的古道,兩條路上都有絡繹不絕的趕集人。現在回想起來,畫面有如《清明上河圖》。老街的集市上,各色人等,山珍海錯,有看不完的熱鬧。更重要的是,能買到釣魚的魚鉤、放風箏的尼龍線、做彈弓的橡皮筋,還有回味無窮、五分錢一枚的豬肉燒餅,兩分錢一杯加了薄荷油的海草糊!

捉泥鰍也是我兒時常乾的事情。江南家鄉,每到夏季,不但有水的地方必有泥鰍;就是割過麥子的土地,溼潤的泥土裡都會翻出泥鰍。當然,最多的是割了早稻、準備栽種晚稻時的水田。翻耕、耙平後的水田,太陽一曬,泥水滾燙,泥鰍都會躲到水田進水口的石塊底下乘涼。掀開石塊,全是泥鰍,比大會堂裡開會的人還要密集。零星捉到泥鰍,一般拿去餵了豬或雞鴨,一次捉到好幾斤十幾斤,才會用草灰、海鹽洗淨後,點上穀殼麥皮用煙燻。燻幹後收藏,蒸飯時抓一把放在碗裡隔水蒸,米飯、泥鰍一同蒸熟。冒出黃油的泥鰍幹,那口感,那味道,吃過的人都知道有多美!

你看,《小毛驢》、《捉泥鰍》這些兒歌,對我這個年齡、農村出生的人來說,有著太多美好的回憶。聽著這些兒歌,會有時光倒流、返老還童的幸福感。

我們的孩子有時候看起來也很喜歡聽這些歌,並且學會了唱這些歌,我總覺得她們不完全是發自內心的,相當大的程度是被我們的情緒感染的,或者出於禮貌,捧一下我們的場。

2020-02-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