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家陸家羲委屈的人生故事


數學家陸家羲委屈的人生故事

數學家陸家羲


陸家羲(1935年6月10日-1983年10月31日),上海人,中國現代數學家,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

01

1935年6月10日,陸家羲出生在上海一戶窮苦人家。因為生活實在太困難,3個孩子沒有拉扯大就夭折了,只有小小的陸家羲活了下來。到初二時,父親患了重病卻沒錢醫治,不久便去世了。陸家羲勉勉強強堅持到初中畢業,不得不輟學,到五金材料行當學徒,承擔起生活的重擔。

1951年,16歲的陸家羲告別家人,隻身來到瀋陽,考入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辦的統計訓練班。半年後,以第一名的成績分配到哈爾濱電機廠工作。在廠子裡,陸家羲一干就是5年多,他利用業餘時間,頑強地自學了高中的全部課程。1957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一本《數學方法趣引》,立刻被那些妙趣橫生的世界級數學難題深深吸引了,一連好幾天都如痴如醉。

當年的陸家羲只有22歲,他只是單純地對這些難題感興趣,卻做夢也沒有想到,這本薄薄的小冊子竟然會改變他的一生,為他帶來遺憾、光榮和死亡。書中的“科克曼女生問題”早在1850年就被提出,100多年來懸而未決。陸家羲的心中萌生一個念頭:我要攻克這個世界難題!只有初中文憑、高中課程全靠自學的中國青年,有如此的志向令人佩服,但搞研究不能只憑熱情和決心,知識的匱乏使陸家羲想要繼續讀書。

1957年秋天,他放棄工作,考入了吉林師範大學物理系(現為東北師範大學),靠微薄的助學金開始了艱苦的大學生活。他曾對人講過,自己真正熱愛的是物理,願意在此領域裡作出更加直接的貢獻。但是,搞物理研究需要實驗,需要很多物質條件,這些陸家羲不具備,在當時的條件下,他只好先在數學上發力。一支筆,幾張紙,一個夜深人靜時在宿舍樓道口借燈光的孤獨身影。這就是挑戰世界難題的全部條件。整整四年,陸家羲沒有一天停止過思考,畢業時,他已經基本破解了“科克曼女生問題”。但是,解出來是一件事,公開發表是另一件事,只有公開發表的成果才能被世界承認。陸家羲顯然沒有料到,發表,才是自己面臨的真正困難。

1961年,陸家羲被分配到內蒙包頭鋼鐵學院任物理教師,後來又多次調動工作,都是教物理。從1961年12月開始,直到1979年,他不斷向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中國數學通報》、《數學學報》等國內的研究機構和刊物,投出他的解題論文。但是,18年的漫長等待,等到的回覆基本上都是“無價值”、“改投其他刊物”。也有要求他繼續修改論文的,但改好後再寄,仍然是退稿或者石沉大海!期間,1966年-1976年,在極左思潮日益瀰漫的時候,陸家羲被當成“瘋子”,扣上了一頂走“白專道路”的帽子,送到幹校進行勞動改造。這給他的精神造成了很大傷害,也使他中斷了一切思考。

1979年,陸家羲託人從北京帶來了一本1974年出版的《組合論》,這是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世界級組合數學權威期刊。陸家羲震驚了,一瞬間手腳冰涼!他看到,“科克曼女生問題”在1971年的時候被意大利人破解了,並公開發表。陸家羲哭了,心中五味雜陳。自己的成果比意大利人早了整整10年,整整10年啊!為什麼不能發表?

又一年春天,陸家羲擦乾眼淚,重拾勇氣,決定挑戰更高的山峰,攻克“斯坦納系列”中的大集定理。1980年,在以往研究演算的基礎上,陸家羲的6篇系列論文醞釀成熟了。這一次,他遇到了伯樂。論文被蘇州大學的朱烈教授看到,他有一雙發現天才的慧眼。朱教授找到陸家羲,建議他把論文直接寄給世界權威期刊《組合論》。

1982年5月,陸家羲收到了正式出版通知與版權簽約書。1983年3月,陸家羲的前3篇論文正式發表;4月,後3篇論文一併發表。至此,獨自閃耀了130多年的“斯坦納系列”明珠,被中國的陸家羲最先摘取了!1983年7月,陸家羲參加了在大連召開的中國首屆組合數學學術研討會,見到了門德爾遜等國際大師。門教授真誠地邀請陸家羲到加拿大講學、到多倫多大學任職。陸家羲婉拒了,他覺得自己的智慧應該留在中國,自己以後所有的成果也應該留在中國。

陸家羲的成功,在國內引發了“地震”。這位土生土長的、純國產的、非科班的數學家,被多個高校和科研單位邀請講學。陸家羲,從一個默默無聞的攀登者,一下子站在了聚光燈下。他比過去更拼了,他要出更多的成果,而且要快,要對得起國家給他的光榮。但是,一個人的光芒,在短時間內集中迸發,未必是件好事。

1983年10月,陸家羲去武漢參加中國數學學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後,為了返校上課,他在北京只休息了短短几個小時,便乘硬座回到了包頭。那天是1983年10月30日,回到家的陸家羲很興奮,武漢之行讓他開闊了眼界,但緊湊的行程和旅途勞頓,也讓他感到很疲勞。他對家人說,我太累了,先睡一覺,醒了再說吧。

但是,這一覺,陸家羲沒有醒來。因突發心臟病,年僅48歲的陸家羲去世了,沒有留下一句遺言,只留下15箱書、400塊的外債,還有無處報銷的火車票。1984年9月,中國組合數學學會組織了“陸家羲學術工作評審委員會”,對他一生的研究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1984年底,曾“拒絕”過陸家羲的《數學學報》,終於全文刊發了他於23年前投出的,那篇關於“科克曼女生問題”的論文。

1987年,陸家羲的《不相交的斯坦納三元系大集》研究成果,被國家科委評為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02

陸家羲長期從事組合數學研究。1961年完成《柯克曼四元組系列》論文,後專攻“斯坦納系列”,創造出獨特的引入素數因子的遞推構造方法,完成總題目為《不相交的斯坦納三元系大集》等七篇論文,解決了國際上組合設計理論研究中多年未解決的難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