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細數中國幾大足球之鄉,梅州是最不引人矚目的一個,或許許多足球愛好者對於梅州聞所未聞。

這座山區小城,走出了亞洲球王李惠堂、第一屆全運會最佳射手楊霏遜、世少賽最佳陣容謝育新、足球名宿曾雪麟等一干足球名人。在巔峰時期,梅州籍球員佔據中國國家隊半壁江山,半數以上人員來自梅州的廣東隊與遼寧隊在全運會競相爭霸成為梅州足球最光輝的代表。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當年的廣東足球代表隊,有8名球員來自梅州

不論是“北延邊、南梅縣”,再到“北大連、南梅州”,梅州足球一直在中國足球發展史上佔據了重要的位置。自從職業聯賽開展起來,梅州足球逐漸式微,目前仍然活躍在足球場上的只有山東魯能的劉彬彬、北京人和饒偉輝、廣州富力的王新輝、深圳佳兆業的葉楚貴以及目前梅州客家的史亮、羅足慶等人。自從劉彬彬落選國家隊之後,中國國家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梅州球員的身影。短短30年,落日餘暉,曾經的足球之鄉人才寥寥,再不現當年榮光。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劉彬彬之後,梅州足球再無國家隊成員

走進梅州,你會驚歎於這座區區550萬人口的山區城市對足球的喜愛。足球是這座城市人民討論的家長裡短,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追逐著皮球嬉鬧的青少年,更遑論那些擁擠在球場等待上場的愛好者。每年的國際重大賽事,不論男女老少圍坐在電視機前一同吶喊助威是傳統保留節目,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足球運動服是青少年的日常著裝。這裡遍佈著足球場地,據統計,梅州的足球運動場總量已經達到了814塊,平均每萬人擁有1.85塊,遠遠高於廣州甚至國內絕大部分足球強市。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2019年梅州市市長盃決賽現場

所以,你很難想象梅州人對足球是有多麼的熱愛,這裡如同盛產足球明星的南美國度,是人們除了生活、工作以外的另一個重心。

賀歲杯是梅州人對足球最激情的燃放,這是一場外出務工人員、外出求學人員的盛會。每年春節前,村裡開始給遠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打電話詢問是否歸家,不是因為村裡人淳樸到關心每一個家鄉外出務工者,而是賀歲杯要開始了。這是一個每個鄉鎮都會舉辦的賽事,每個村都有著組建自己的足球代表隊,比賽日全村人拖家帶口來到當地學校的足球場,熙熙攘攘評頭論足,這是一種特殊的過年氛圍,以足球為主題的過年氛圍。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2019年丙村鎮賀歲杯,村民拖家帶口到場觀看

至於在學生那一邊,也從來不缺少比賽的機會,以縣為單位開展的小學、初中、高中三級聯賽如火如荼,還有政府牽頭組織的“市長盃”等學生、企業聯誼賽,更遑論還有各種商業非商業的三人足球賽、五人足球賽,三五成群邀約組隊。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帶有升降級制度的梅州市梅縣中小學足球聯賽


在2018年世界盃期間,網絡上瘋傳一張圖片“梅西鎮派出所”,這個與梅西同名的山區小鎮就位於梅州。如同其他小鎮一般,梅西鎮同樣擁有自己的足球協會。除了舉辦賀歲杯,梅西足協關注於青少年足球的培養,每年暑期舉辦的足球培訓班彙集數百名兒童參加,有些遠在外地的家長聽說家鄉開辦足球訓練營,不遠萬里送自己家小孩前來入學。這座僅有2萬人的小鎮,幾乎將所有兒童一網打盡納入足球訓練營。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與梅西同名,人口僅有2萬人的梅西鎮舉辦青訓營,吸引200餘名青少年參加

梅州,這座足球之鄉,從來不缺乏足球氛圍,這裡卻喪失了足球發展的根基。

身材矮小但技術出眾的梅州球員,往往只能通過刻苦訓練來加強身體素質,在現代足球更講究身體對抗的今天,身體似乎成為了挑選職業球員的首選。李健華,這位前恆大足球、富力足球的隊長,在青少年時期同齡人中技術並不出眾,卻體力超群。在有機會加入深圳平安青訓之後,特意轉學至城市高中,烈日炎炎下赤膊拖輪胎鍛鍊自己的體格和耐力。身高只有1.55米的李玉展回憶足球生涯,曾懷疑導致他27歲退役的腰椎間盤突出,是因為鍛鍊腿部力量過度使用了槓鈴。而現在,太多年輕人有了不吃苦的理由和選擇。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以體力、勤奮著稱的梅州足球代表李健華

讓我們仔細回憶一下,自從謝育新這位梅州足球的擔當退役之後,梅州球員就再也沒有成為國家隊的主力,儘管後續有饒偉輝、劉彬彬陸續入選,當只是曇花一現。1977年恢復高考和1978年的改革開放,是一個關鍵因素。歷來窮鄉僻壤的梅州歷來崇文重教,世代耕讀傳家,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自身的命運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在高考恢復以前,足球也是一條完全能憑藉自身努力改變命運的道路,有足球氛圍、有技術條件,無非就是辛苦些、打磨些,就能吃上體制的飯,何樂而不為。雖然每年能靠足球改變命運的人並不多,但畢竟這是一條符合實際的出路。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為了鍛鍊腿部肌肉訓練至腰椎間盤突出被迫27歲退役的李玉展

但是高考的恢復和改革開放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讓吃苦耐勞的足球愛好者放棄了足球,背上行囊來到北上廣深改變命運,或者拿起書本進入高校留在大城市改變命運。而足球這一吃青春飯的行業,成為了最後一個選項。同時,中國足球那段黑暗的歷史也打斷了不少年輕人的足球發展道路。梅縣高級中學是廣東省足球特色學校,多次奪得省高中足球賽冠軍,也是許多職業球隊選拔青訓球員的關注基地之一,對於學習成績不佳、家庭條件不好而足球技術尚可的學生,從這裡跳板進入職業足球似乎是很好的選擇。當進入各職業梯隊後,沒有錢就踢不上比賽的黑暗年代,讓許多年輕人們望而卻步,為了生計被迫轉行。

廣州和深圳,因為經濟發達成為很多省內梅州人就業的首選。在廣深兩地的業餘足球場上,活躍著很多來自梅州的足球愛好者,他們愛好足球卻不以足球為生,哪怕已經四五十歲也要在足球場上過把癮。部分技術較好的業餘愛好者會受邀參加一些企業聯賽收取一定的出場費,但卻並不是主業。當梅州人的足球從職業進階變成業餘愛好時,

草根足球代替了職業足球,梅州足球的沒落似乎早已註定。

現在,梅州大力發展足球,試圖找回昔日的榮光,重鑄足球氛圍,一座只有550萬人口的山區城市,卻擁有了“一超二甲”三隻職業球隊。並且,因為濃郁的足球氛圍和層出不窮的足球人才也吸引了眾多職業球隊前來淘金尋找青訓球員,梅州的足球學校還是蓬勃發展,很難想象這座區區數百萬人口的山區小城,聚集了梅州市體育運動學校、富力切爾西足球學校、梅州客家霍芬海姆足球學校、五華客家精英足球學校以及傳聞中的恆大足校分部等6座職業足球學校,這等人均密度,在國內也是走在前列。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富力切爾西足球學校的學院在進行技術訓練

但是今年廣東華南虎(原梅縣鐵漢生態)的退出,也給梅州足球敲響了警鐘。金元足球帶來了球市的火爆,也拉高了職業足球的准入門檻,而中國的職業足球還停留在企業聯賽而非職業聯賽的階段,足球依然是一個需要大筆資金投入才能玩得轉的項目。

梅州的少年足球代表隊目前仍然能屢屢斬獲國家級、國際級的榮譽,2019年“哥德杯中國”世界青少年足球賽中,梅州五華U9男足八戰全勝斬獲冠軍。而歷年的全國青少年足球冠軍盃賽上,梅州各年級代表隊更是屢屢代表廣東參賽,闖進決賽也不在少數。然而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自2009年以來,梅州已經培養了12650名足球人才,青訓體系培養了各類教練員1322人、裁判員1750人。似乎成果顯著,但是最終走上職業足球道路的寥寥無幾。作為曾經佔據國家隊半壁江山的梅州足球,只有重新培養出自己的領軍人物、國家隊的領軍人物,才能算是獲得成功。

失落的足球之鄉梅州:當足球不再成為唯一的出路,誰還選擇足球?

梅州U12隊員闖入2017年全國冠軍盃賽決賽

梅州,已經失落的南派足球。依然擁有著濃郁的足球氛圍和廣闊的足球人口,只是在足球已經不再成為唯一出路的今天,誰還會選擇足球?誰還會把足球當成救命稻草拼盡全力?我們希望有一天,當青少年以及他們的家長面對未來的選擇時,足球不是最後一個選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