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如果說中國的導演中,誰的作品既有東方的意蘊,又有好萊塢式商業氣質,並且同時受到中西方觀眾的歡迎,李安絕對在其中。

不管是武俠片《臥虎藏龍》還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都是如此。

李安往往能夠藉助類型片的模式,來展現東方式思考,而這種東西結合的方式,往往使得李安在電影主題表達上事半功倍。

但是,到了《雙子殺手》之中,這種東西結合的模式,反而使得李安的口碑出現的撕裂和下降。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尤其是《雙子殺手》本身作為一個30年前的老套特工商業片的框架和故事邏輯,配合了當下代表著電影製作工藝最高水平的4K+3D+120幀;

類型片結合對於生命和生活的思考之間,本身就存在著框架和內容的矛盾,只是在以往李安很好地處理了兩者之間的矛盾,才未使得矛盾浮現。

但是在《雙子殺手》中,李安並沒有很好處理兩者的矛盾,導致了電影的不盡人意。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對自我的思考和追問

不管是李安的忠實粉絲,還是路人,看完《雙子殺手》之後的第一感覺就是,故事太老套了!

即使是電影本身最大的亮點“克隆”,在這個科幻超能滿街走的年代,也顯得有些老土。

在加上電影其他的情節和動作設計,即使是換成黑白視覺,觀眾也不會有絲毫的違和感。因為不管是劇情還是設定,都像極了上個世紀的產物。

但是李安就是李安,即使在如此老套的故事之中,也依然拍出了自己的風格,就是在亨利和小克之間微妙的關係之中,所蘊含的有關自我的思考和討論。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但所有的思考和討論,都需要故事情節去支撐的,通過劇情對主題進行展現和引導。

但是,《雙子殺手》作為一個以特工為賣點的故事,電影劇情的基本走向和敘事節奏,大致都是確定的。

所以,每當李安想要引導觀眾進行思考,或者展現思考的時候,總是被原本緊張的敘事節奏和劇情走向,捆綁著推動著李安往前匆匆走去。

這樣的結果就是,李安所要呈現的思考和主題,總是淺嘗輒止。導致觀眾經常在緊張的敘事和情節中,往往會突兀地出現一些淺薄的思辨。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拋開電影本身作為類型片的設置,去探究李安在電影中所談論的主題:在不同時間節點上,對於自我、甚至是時間和人生的思考之中,所產生的敏感和脆弱。

所以,李安在電影宣發的時候,曾經多次提及的一個情節:當年老的亨利和年輕的小克相遇。

李安坦言,這也正是他目前所面臨的情況。

所以,在電影中,亨利說自己不願意照鏡子,但事實上,他在面對小克的時候,就是在“照鏡子”!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然而,作為一個歷經了不知執行了多少次的特工,為什麼在退休之後,卻一度迷失自我?

這也是李安在電影中設置小克一波又一波的攻勢,讓亨利不得不去面對過去的自我。

也正是在這裡,我們看到了那個熟悉的李安風格:就是自我所形成的世界觀,並非是一成不變的,它是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並且在這一個階段,反覆地磨合,從而在舊的世界觀眾,進化成全新的世界觀。

而亨利的迷失自我,其實也就是自我與外界環境之間錯位,從而導致自我的懷疑。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因為亨利作為一名老特工,二三十年的特工生涯,使得他已經習慣了特工的生活,但當特工生活節奏停下來的時候,就需要重新調整生活節奏。

而亨利,顯然在調整的節奏中,出了差錯,未能適應。

作為李安執導的電影,《雙子殺手》也是李安經過自我思考之後的產物,所以,在電影的最後,解決問題的方式,不是好萊塢式的英雄主義,反而是中國式的細水長流。

亨利在對小克坦白的時候,希望小克能夠正視自己內心深處的脆弱和不安,希望他能夠具有一個情感和共情能力的人。

這是亨利在反思自己過去的人生之中所得出的人生經驗,而這些人生經驗,恰恰正是東方文化中的“代代相傳”。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類型片的模式化和個人創作的矛盾

上文提及,《雙子殺手》存在著老套類型片的框架和內容的矛盾,導致電影在劇情和主題之間的不協調。

因為類型片本身存在有著自己的節奏和結構,比如偵探片或者懸疑片,就是圍繞著懸疑氛圍和案件來進行的;愛情片就是圍繞著愛情來講述等等。

類型片之外的,對於主線推進沒有幫助的內容,基本上都會被剔除出去。

當然用商業電影的外表,和類型的框架,加上導演自我思考的電影不是沒有。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比較著名的就是諾蘭執導的《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商業大片,加上超級英雄電影的類型片框架,最終討論的是人性黑暗。

可以說,諾蘭完美地將這三者結合起來,真正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而帶給觀眾一個完整的故事。

所以,在看《黑暗騎士》的時候,既可以單純地欣賞血脈僨張的正邪不兩立的情節,也可以看到比較有思想深度的人性討論。

但是《雙子殺手》作為特工電影,在這一個模式之中,基本上都是圍繞動作、槍戰等等其他激烈的快節奏打鬥場面,讓觀眾腎上腺素飆升,這也是特工電影一直以來受歡迎的原因。

但是李安的電影節奏,卻是天然和特工片這類快節奏電影相悖。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縱觀李安的電影,不管是早期的《喜宴》《飲食男女》還是後來的《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等等,緩慢的敘事節奏是李安最大的特點!即使是超級英雄電影《綠巨人浩克》中也是如此。

所以,當龜速講述故事的李安遇到兔子節奏的特工類型片,這種天然性不同節奏下,強行合體造成的敘事錯位,自然就導致了電影處於一種不穩定的狀態。

某種程度上來說,當年李安所拍攝的《綠巨人浩克》遭到票房撲街也是這個道理。超英電影需要的快速敘事,和李安的緩慢敘事,有著天然不合。

換句話說,這也是類型片和導演個人創作的天然矛盾,而能夠這種矛盾下游刃有餘地講述故事的導演,基本都已封神。

比如《黑暗騎士》的諾蘭,《拯救大兵瑞恩》的斯皮爾伯格,《泰坦尼克號》的卡梅隆,《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就是這樣。

李安在《雙子殺手》的爭議和問題,早在《綠巨人浩克》就有了

結尾

在73屆奧斯卡金像獎上,李安憑藉《臥虎藏龍》獲得“最佳外語片獎”的時候說過,電影,是用來檢討人生的工具。李慕白就是步我入中年之後的自我檢討。

在《雙子殺手》中,李安或許就是處於一個與自我對話的狀態中,隨著與自我的對話進行,不斷回顧過去、審視現在以及幻想未來!

儘管電影帶有公共屬性,但其本身也是極具個人風格的創造性活動。

也正是因為導演在其中添加各種私貨,才使得電影能夠帶來普遍的共鳴,因為在電影中真實地展現了我們最真實的慾望,並且反過來也在建構我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即使《雙子殺手》本身存在著類型片與深邃思想的不協調,但也依然掩蓋不了在這背後,李安所呈現的有關自我的思考和追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