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一直以來,面對《春光乍洩》時我都有一個困境——毫無疑問這部片子是感受張國榮出神入化演技的最好選擇,但作為一部同性戀題材的作品,我不希望哥哥因此被貼上任何標籤。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在看完這部片子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怎麼都想不明白為什麼張國榮會答應來拍這部戲,冒著名譽危險,不顧世人的有色眼鏡,一絲不苟真真切切地拍完每個鏡頭。


我太能猜到一個並不瞭解張國榮的人看到這部片子的感受了,哦,他本來就是個同性戀,他本來就放蕩自我,在這部戲裡演的那麼大膽出位,還真是本色演出。我記得我曾看過CCTV6一期介紹梁朝偉電影生涯的節目,主持人對於《春光乍洩》裡何寶榮是這樣評價的——張國榮在這部電影裡出演的角色在他以往的電影裡司空見慣。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如果有可能,我真想質問這位主持人,什麼叫司空見慣?你在張國榮演過的其他角色裡再找一個何寶榮出來?


然而,我無法改變所有人在提起張國榮時第一反應就是“他是個同性戀”,不是他的音樂不是他的電影甚至不是他的美貌,而僅僅是“他是個同性戀”。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他是個同性戀也好,是個雙性戀也罷,我不能說他們說的不對,然而,我不能不去想,這是個多麼可怕的世界,無論你做過什麼,無論你有多麼美好多麼努力,只要你有一點點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就會被無限放大,貼上這個標籤,永生永世無法揭下。


1997年跨年演唱會上,張國榮難得地穿上最正式的禮服,向所有人宣佈:“這首歌還要獻給一位我摯愛的朋友,你們知道我說的是哪個,就是唐先生了。”那一刻的他的眼睛是那樣深情,光影間的面容是那樣好看,說出口的話是那樣溫暖,那樣的場景符合所有童話愛情的幻想——於萬人之前執子之手,雖千夫所指,吾往矣。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有人說張國榮是中國第一個出櫃的公眾人物,而我卻認為自始至終他和出櫃都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只是向大家宣佈——我愛的人是唐鶴德。至始自終他的重點不在於揭露自己的取向,而在於向全世界爭取他和唐先生在一起的權利。


因此,從一開始他的行為就不具備社會性,因為在他心裡,這不是個社會問題,而是個對個人尊重的問題——不管是愛男人還是女人,都應當被接受。他要的是這種自由的,不顧世俗不顧壓力的愛,這種愛情本質上和羅密歐朱麗葉這種對抗家庭壓力的愛沒有區別。


也正是因為這個,從一開始他就不是個鬥士,他沒有想過自己要對抗的是什麼,所以也沒有為此真的做好準備,他只是在用一廂情願的方式來試圖為自己求取理解。


然而,他收到了什麼成果呢?他參演《金枝玉葉》為同性戀發聲,親口講出那句著名的臺詞——男仔也好,女仔也好,我只知道我愛你。而與此同時,導演卻設計了曾志偉的娘炮小男友這種角色,安排各種低俗的橋段來調侃“同性戀”的感情生活。他向媒體呼籲對同性愛情的寬容理解,而媒體的關注點卻永遠在他和老唐有沒有情變,他有沒有和自己的助手有一腿,老唐是不是放棄他結識了新男友。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這樣恐怖的一個環境,沒有人會來聽你說什麼,沒有人關注你的權利,沒有人在乎你的感情,所有的人都只把目光放在消費與獵奇上,你越是重視的東西,別人就越是要拿這個打你的臉,而且是無中生有無事生非的打,鍥而不捨持續不斷的打。


在這樣的環境裡鬥爭,究竟要有多苦?我不得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接演這部《春光乍洩》需要頂住多少壓力?我更不得而知。


其實《春光乍洩》並不是一個好的愛情故事,我甚至覺得它不算一個愛情故事,而更像一個政治隱喻。


在《春光乍洩》裡,王家衛對於何寶榮這個角色是沒有溫情的,他只想把他塑造成《阿飛正傳》裡旭仔和《東邪西毒》里歐陽鋒的延續。因此他的性格繼承了他們的所有——自私,自我,漂泊,放蕩。而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他還塑造出了一個黎耀輝,終於使何寶榮有了旗鼓相當的對手,而不像之前的旭仔和歐陽鋒,憑藉著銳不可當的主角光芒,直接把身邊所有人都秒殺。


這也意味著,他要開始反對這一類人了。在之前的電影裡,他對於這種漂泊的浪子是溫柔的,為他們塑造主角光環,為他們的漂泊尋找藉口。而從何寶榮開始,他開始變得批判。基於這一點,春光乍洩裡的何寶榮顯得格外的衰,同樣是自私,自我,但因為黎耀輝並不是阿飛正傳裡面蘇麗珍那樣的小白兔,所以才逼得何寶榮沒有底線近乎無賴。而最後慘遭拋棄的橋段,更是讓人解恨。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王家衛的目的已經達到,春光乍洩講了一個回家的故事,這個家指的是心靈依靠,在故事的最後,每個人都有家,每個人都回到了家,唯獨何寶榮沒有家,他的家就是黎耀輝,而他已經因為自己的任性再也回不去了。導演想告訴我們的不在乎是這麼一個道理,浪子有風險,漂泊需謹慎。如果更深一點說,何寶榮代表的正是他們這些精神遊離缺少認同的一代人,而最終他們要麼像黎耀輝一樣向舊的父權妥協,求取原諒,要麼就像何寶榮一樣被永遠放逐。


片子演到這一步,導演已經可以滿意了,何寶榮這個角色只要一臉無賴與放蕩,再加上驚人的美色,已經足夠了。


然而幸運或者不幸的是,演員是張國榮。


張國榮把何寶榮這個讓人看到恨不得想去打他的角色演到惹人憐愛絕不是靠他傾國傾城的美貌,而是他重新賦予了這個人物的內涵。也因為這種賦予,使得何寶榮成為了和旭仔以及歐陽鋒截然不同的人,他最大限度的表現出了這個人物身上的特點——他是個靠本能活著的萌蠢的人。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每個人與世界之間都有一個緩衝地帶,這樣才能保證你的生活繼續下去。有些人的這個緩衝地帶很大,有些人就相對較小,這也造就了成熟度的區分。


而何寶榮是個奇葩,他的奇葩在於,他的心和這個世界之間沒有任何緩衝,所以他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何寶榮愛不愛黎耀輝呢?當然愛,但愛只是一種本能,這種本能使他離不開黎耀輝,而黎耀輝的不信任和高壓政策使他產生的煩悶也是本能,面對後者的時候他的本能會教他遠遠逃開,逃到花花世界裡去。所以他和黎耀輝分分合合的循環一再重演,直到黎耀輝退出,GAMEOVER。


雖然何寶榮的本能讓人覺得很頭痛,但在愛情裡,這種本能使他展現出來對黎耀輝毫無保留的依賴,就像一個孩子。而孩子的愛之所以動人,正是因為從他們心裡發出的每一滴感情都是最純粹最熱烈最不顧一切的。


是這樣的氣質使得這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散發著甜美,真的是甜到膩,甜到我作為一個旁觀者都覺得驚心動魄,甜到黎耀輝完全離不開何寶榮,甜到觀眾都沒底線沒節操的選擇了倒戈,不顧黎耀輝的死活而只偏心這個自私的無賴。


我想這種結果是王家衛始料未及的,但正是這種結果,使得這個片子真正有了愛情的氣質。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王家衛不是一個好的愛情故事講述者,甚至也沒有真正理解過同性戀,但他的高明之處在於,他迅速跳過了社會道德種種禁忌的束縛,而直接探討了一段愛情本身的糾葛,他讓我們看到了,原來男人女人都一樣,天下的愛情都一樣,不外乎是相愛容易相處難,不在乎是兜兜轉轉的糾纏。


我想這正是張國榮願意出演這部片子的原因,他太想讓人知道了,在愛情中,無論男人還是女人,性別不是關鍵,只有感情本身才是關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不能說春光乍洩講述的同性愛情是失敗的,王家衛只是借一段同性愛情施展了自己的野心,而張國榮讓我們看到了同性愛情與異性愛情同樣的繾綣與深情。


公正的說,《春光乍洩》在主觀上並沒有對同性戀的合法權益做出絲毫爭取,甚至它無恥地利用人們的好奇心消費了同性戀這個群體,但不可否認,與同時代的其他這一題材的片子相比,春光乍洩是相當高明的一部作品。而做為這部電影靈魂的何寶榮,更是跳出窠臼,讓我們看到了關於人性,關於自我的更多方面。他的遊離與本能的人生態度,使這部片子除了愛情,除了政治隱喻之外,有了更深層次上的對人性,對人與世界的思考。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而張國榮在這裡奉獻出的是出神入化的演技和無私的自我犧牲。


林夕曾在訪談裡講到多年前張國榮在演唱會上的那次表白時說:“我覺得哥哥這個勇敢的行為,其實可能間接造就了很多gay couple有膽量面對群眾,同有膽量面對家人。”


2012年,黃耀明在《兜兜轉轉演演唱唱會》上公開宣佈自己的取向時也說過,在做出這個決定時,哥哥的行為給過他許多鼓勵。


他們的路正在越走越寬,陽光正在逐漸照亮這個曾經不為人知的角落,然而這個同時代少數人群裡最勇敢的人卻選擇了永遠的隕落。


我當然希望他永遠氣定神閒永遠正氣凜然永遠不會被圍繞身邊愚蠢的嗡嗡聲侵擾,我當然希望他能拖著唐先生的手一直走到八十大壽,把曾經那些丟在他們身上的懷疑和嘲弄扔回到那些膚淺的人身上。


然而他不是神,他只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血肉之軀完美主義敏感單純的人,他在用他的作品他的才華他的品德甚至他的生命來向世界尋求理解與尊重。


張國榮銀幕世界中,有限的春光乍洩與無限的溫柔繾綣

然而自始至終他都沒有看清這個殘酷的事實——這個世界不需要和解,唯一能殺出重圍的方法只有戰鬥。


而極端地來說,這也許正是所有悲劇的根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