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果姐每次出國,都會收到一大堆外交部發的信息,附上各種各樣的電話號碼,就像一個老母親一樣就怕你在外面迷路。有人總喜歡吐槽,說中國這不好那不好,可是出了國門,對你好的只有中國,你能依靠的,也只有中國。

有一個人,不管我怎樣,都無條件的愛我,那個人,叫母親;有一個國家,不管我在哪裡,只要我身處險境,都趕來救我,那只有祖國。這些年,真的是慢慢見證了國家的崛起和強大,真讓人欣慰啊。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拘捕·反擊

她叫孟晚舟。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這些天身陷囹圄又備受矚目的一位中國公民。

自12月1日,她在加拿大被美國長臂執法拘捕,到12月6日這一消息震驚中國,再到12月11日她在多倫多獲准保釋,都引發了全網、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

“我在溫哥華,已回到家人身邊。我以華為為傲,我以祖國為傲!謝謝每一位關注我的人。”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這是12月13日,孟晚舟獲釋後的一條朋友圈。寥寥數語,道出了人情冷暖:中美貿易戰的拘押人質也好,中企明珠華為的副總裁也好,異國他鄉,失去自由,身陷險境之時,最想回到的地方是祖國,最為牽掛的人們是家人。

孟晚舟被捕後,舉國震驚,輿論譁然,眾說紛紜。眾目睽睽和悠悠眾口之下,華為公司剋制理性,中國輿論抱團發聲,中國政府強硬反擊,以不同往常的姿態和行動,詮釋了何謂中國力量。

自12月6日起,僅《人民日報》官微就連發了26條和孟晚舟有關的消息和社論,譴責美、加兩國的肆意拘捕,呼籲恢復孟晚舟自由。

與此同時,全國官媒和自媒緊隨其後,不僅將孟晚舟事件推至輿情沸點,而且把愛國情懷點燃引爆:支持華為,支持國貨,支持中國,因為,這一刻,我們是中國人。

12月13日,經外媒披露和中國證實,前加拿大外交官康明凱和加拿大人邁克爾,因非法從事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的活動,被北京和遼寧國安機關依法採取強制措施。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你有你的司法獨立,我有我的依法治國。

國家出面的霸氣反擊,不僅讓原本恐慌不安的中國民眾感到解氣,而且讓一直圍觀的外國網友表示佩服:一個敢於不遺餘力搭救本國公民的國家,才值得嚮往。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孟晚舟的命運如何,還需要漫長的司法之路和持久的大國較量。但僅就故事的開頭來講,這一次,中國贏了:贏在行動,贏得輿論,贏取民心。

儘管,仍有人抱怨中國政府反擊得不夠快,不夠狠,也有人嫌棄中國人民看熱鬧的多,懂門道的少,更多人抱怨中國輿論,正陷入狹隘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只想說:

不夠好的中國和中國人,在歷經一起起危機四伏、暗湧不斷的事件後,行走於世界規則和國際語境裡,逐漸強大,慢慢成熟,更加團結。

就像,7年前那場戰亂。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戰火·救援

他叫王本虎。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中建八局海外部的一名設計師,9年前曾跟隨中國建設隊伍,來到利比亞班加西新城。

2011年2月,利比亞局勢動盪,暴亂腥風血雨,戰爭一觸即發,機艙關閉,港口關閉,邊境關閉。

性命難保的生死攸關時刻,王本虎爬到駐地房頂,撥通了中國大使館的電話:“我想回家,我要回家。”得到回覆:“國家正在想辦法,接你們回家。”

為了讓王本虎和更多像他那樣的中國人回家,中國調動了182架次中國民航包機,5艘貨輪,4架軍機,租用了20餘艘次外籍郵輪,把35860名持有護照的中國人從利比亞安全接回了家。

有些中國人弄丟了護照,但只要會唱中國國歌,也被護送回國。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見證當時一幕的美國NBC記者,這樣寫道:

秩序,平靜,友好。

沒有人討論航班,反對順序,也沒有人把包和大袋子弄出聲響,僅僅就是一條沉默的人流,耐心的等待著政府告訴他們要做什麼,要去哪裡……

無論他們在哪,他們的政府都在保護著。

這就是電影《戰狼2》的真實背景:

當有人不斷抱怨,中國護照不能帶他去世界任何一個想去的地方時,不要忘記了,更多異國他鄉身處險境的中國人,卻在淚流滿面地感謝,唯有中國護照,能從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接她的公民回家。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就像,3年前的那場災難。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恐慌·自信

她叫張阿美。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自由插畫師、資深旅行者,也是《也門索科特拉島“逃亡日記”》的作者。

2015年初,她在也門旅行時,也門內戰爆發,形勢急劇惡化。她和友人被困在索科特拉島上,一同被困到島上的,還有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其他遊客。

絕望之際,張阿美聯繫了中國駐亞丁總領事館和駐阿聯酋大使館,得到的答覆是:“我們會盡快來接你。”

其他國家遊客聯繫所在國使館後,得到的答覆均是:留在島上。

中國駐也門大使田琦派人來接張阿美時,還把同困在島上的日本遊客上鶴先生,一同帶走。

與此同時,中國派出飄揚五星紅旗的海軍護衛艦和武裝力量,高喊“中國人請到這邊來”,把571名中國公民從炮火紛飛的也門,安全接回家。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當時,兩張對比鮮明的照片,讓世人矚目:

一個,是把攝影記者鏡頭當成槍的敘利亞小女孩,驚恐地舉起雙手,做出投降姿勢。一個,是被中國海軍姐姐牽著手的小女孩,一臉自信地踏上了接她回家軍艦。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這就是電影《紅海行動》的現實素材:

當我們站在這片土地上,不停地抱怨國家太過中庸,國民太多劣根性,軍事強國還是夢時,不該忘記了,我們有著這樣那樣問題的國家,我們永遠衝在一線的軍隊,以比發達國家快幾倍乃至幾十倍的速度,總是第一時間趕到遭遇危險的同胞身邊。

就像,3年前的那場地震。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災難·平安

她叫阿緞。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來自武漢的一名揹包客,被尼泊爾的自然風光和宗教遺產吸引,於2015年4月前往那裡旅行。

不幸的是,4月25日,尼泊爾遭遇80餘年來的最強地震,進入了避難狀態。阿緞給中國大使館打電話後,被通知儘快收拾行李趕往機場。

在機場,數千名旅遊、工作的中國公民,被困在加德滿都。為保證安全撤離,中國調出國航、南航、東航的數十架飛機,將滯留尼泊爾5685名中國公民,接回了家。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因為,當時是尼泊爾的旅遊旺季,中國政府只接中國人的舉動,被某些公知和大V調侃為狹隘。結果,網友們一致回應:“看到祖國這麼流氓,我就放心了。”

這是異國地震中的民心走向:

當鍵盤俠和槓精們,站在道德制高點和流量高速地,譁眾取寵地吸引關注、收割流量時,民心已經厭倦了別具用心的裹挾,而是選擇用理智和維護,祝福這片土地好起來。

惟有祖國好起來,我們遭遇的意外與悲痛,才會少起來。

就像,7年前發生的這樁慘案。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慘案·懲罰

他們,叫中國船員。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一共13位,簡稱“湄公河慘案的受害者”。

2011年10月5日,他們乘坐的“華平號”和“玉興號”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突然遭遇襲擊,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

遇難者中,大多數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壯年人。其中最小的楊植緯,只有18歲,他的父親楊德毅也在劫難中喪命。遇難者中,還有一對是夫妻:丈夫何熙行,在船上擔任炊事員的妻子陳國英。

13名船員,10多個家庭,從此支離破碎,無法修復。

為了破獲湄公河慘案,給13名中國船員討回公道,中國政府多次向泰國當局施壓,中國多名緝毒警察以身殉職,獻出寶貴的生命。

2012年4月,慘案主犯、大毒梟糯康,在中國的強硬要求下,被聯合專案組從老撾押回中國受審。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2013年3月1日,糯康和他的同夥在雲南昆明被執行死刑,舉國關注,現場直播。

至此,13名血染湄公河的中國船員,才得以瞑目(5225012 com)。

這就是電影《湄公河行動》的悲壯場景:

當我們走在北中國的雪裡、南中國的風裡,或義憤填膺地抨擊時政,或渾渾噩噩地揶揄人生,不要忘記了,此刻我們坐擁的風花雪月,離不開暗夜裡那些默默獻身的人們的負重前行。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祖國·我們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叫中國。

她有著沉重且封建的歷史,苦難且屈辱的戰亂,複雜且未卜的命運,眾多且擁擠的人口,但也有著延續而獨特的文明,反抗和不屈的剛性,唯一且探索的道路,勤勞而堅韌的子民。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我們身邊的這些人群,叫中國人。

他們有過愚昧和短視的偏見,自卑和自艾的悲觀,抱怨和牢騷的情緒,憂傷和殘缺的靈魂,但更有著努力和成長的意願,抬頭和挺胸的樂觀,理性和客觀的迴歸,熱忱和信賴的情懷。

再談孟晚舟事件:你討厭的中國,正千方百計地救我

災難來臨,危險逼近,不夠好的祖國,會第一時間營救不夠好的我們。

異國他鄉,孤立無援,不夠好的我們,會第一時間想到不夠好的祖國。

所以,我們和我們的祖國,應多給彼此一點時間,去接納,去理解,去和解,去向前。

就像,父母和孩子之間。也像,往事和歲月之間。

因為,都不夠好的我們,本來就休慼相關,血肉相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