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識別“偽知識付費”的三大法門

昨天我們談到了知識付費的亂象和低質量內容創造者湧入後對受眾及創作者帶來的影響,具體可詳見 。

雖然現在的線上知識付費還存在著上述的種種問題,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未來有效知識信息來源的重要途徑之一。那麼如何在繁多的知識付費中挑選真正用心在做的呢?參與過多個知識付費的元元綜合了N條經驗教訓,濃縮了三大法門給愛學習的你們。


快速識別“偽知識付費”的三大法門

一、少看軟文、多讀作者

如果你是公眾號的忠實用戶,你會發現,不論是乾貨號、情感號、職場號甚至是熱點號,都會時不時的出現一篇賣課廣告。

大多數情況下,你在沒有看到文末時很難發現這是篇賣課文。通常標題都極具煽動性,什麼“人到中年後,就是職場生態鏈的最底層”、“第一批00後已經年入百萬了,而你還拿著幾千月薪苟活”。

打開文章後,要麼是對一個個生活極為焦慮的人群描寫,要麼是勾畫出了一個年輕有為、行業新星的成長過程。總之,千篇套路落回一處,讓你內心形成強烈反差,繼而焦慮無比。接著,在文章末尾,祭出售賣課程,再一通吹噓,然後限時搶購。

這樣的營銷和套路已經是賣課軟文的標配了,而且屢試不爽。

對此,元元建議大家:在讀完軟文之後,如果感興趣的話,首先去了解一下做這門課的人。去看看他的微博、公眾號或者其他平臺的作品和回覆。對比一下是否作者如軟文中描述的那個樣子。在他往期的信息中看看其他人的評論與他自身的回覆和知識構思,以此來判斷是否這個課程如軟文中描述的一般“含金量”高。

二、少看自述、多看數據

元元最近在寫創業項目專題的文章,所以頻繁的關注互聯網類的賬號群體。就此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每一個辦付費社群的號主,他們的描述和文章的結構都近乎一致。

開頭必寫很多你一直以來感興趣卻弄不懂的問題,譬如“自媒體到底怎麼快速引流”、“到底如何快速尋找到創業目標”。

在你以為他會為你解答這些他剛剛提出的問題時,他卻話鋒一轉,開始回憶自己剛開始做這行的種種。描述的各種艱辛曲折又光輝無比。一般都是曲折過後必有轉機,要麼貴人相助,要麼機會扶持。總之核心就是,走過超多坑,加入過超多知識付費,最後終於找到那個命中註定!

之後,繼續描述自己功成後的努力和小成就(潛臺詞:勞資現在牛逼的一批),然後表示很多人都勸自己做知識付費,所以準備很久後,終於要開始了。全程都是一股“描述了這麼多就是告訴你,我的乾貨是真多,想要趕緊掏錢吧”

對此,元元建議:跳脫作者自身的描述與思維影響,多關注其邊際數據。作者對自身的描述往往都是盡善盡美,或者九好一不足,但這裡面的真假著實難以分辨。

元元之前看過一篇這樣的付費社區宣傳,作者可是把自己宣傳的不要不要的。什麼在校期間掙夠百萬,搭上自媒體快車的領路人,結果拉到文章下方一看,一篇已經發布了幾天的文章,閱讀量才幾千贊。文中就敢說自己是百萬粉絲群。這種作者,一看他底子就是不行,付費能給出的東西,必然不盡如人意。

三、少信結論、多思因果

很多人在閱讀的時候會產生一個下意識的認同感。什麼意思呢?面對一個相對來說不那麼熟悉的領域,我們很容易把作者呈現給我們的信息當做教科書,第一印象就認定這是對的。然後站在這個建立起來的認知上繼續跟著作者的思路走。

事實上,很多情況下,這只是一種觀點。這種觀點可能並不完全正確,如果從不正確的一面看,你會發現作者的思路根本就走不通。

對此,元元建議:在獲取信息後,多尋找幾個同話題信息,獲取多面視角。任何的視角都有其合理性,如果你發現從其他視角看問題,作者提供的思路行不通或相悖。那麼最好還是慎重選擇。

快速識別“偽知識付費”的三大法門

元元完全支持知識付費,但是鑑於這個市場太過混雜和缺少秩序,我們的時間又很寶貴,所以希望大家可以在接受的過程中也有所篩選,這樣才能少走一些彎路,更快的進步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