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石“劣幣驅逐良幣”較普遍 石子運輸佔全國機動車排放14%

原標題:全過程全流程推進砂石行業綠色發展

背景:砂石市場受需求上升、供給不足、市場炒作、資源價值迴歸等多重因素影響,部分區域短期供需失衡,價格上漲幅度較大,矛盾問題顯現。為此,國務院相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有力促進砂石行業供需平衡、價格合理、綠色環保、優質高效,加快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步伐,引導砂石行業邁向高質量發展。

一、深刻認識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砂石是工程建設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建築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砂、機制砂兩大類,2018年我國砂石消費量200億噸,佔全球砂石用量的50%。同時,砂石也是生態系統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合理開發利用將加劇環境汙染、威脅生態安全。長期以來,我國砂石行業粗放發展、無序開採的現象普遍存在,砂石行業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矛盾突出,加快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砂石行業是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涉及生產、流通、消費、循環等各環節,產業鏈條長,影響領域廣。隨著天然砂石資源枯竭、建築工程需求量持續增加等因素影響,砂石行業質量保障能力弱、產業集中度低、發展水平參差不齊、綠色發展水平不高等問題日益突出,“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明顯,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要求有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快產業綠色轉型和升級發展。

(二)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是維護生態系統安全的內在要求。部分地區過度無序、不合理開採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秦嶺區域有270多處礦山開採點,60%以上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生態破壞面積達到3500公頃以上,嚴重損害秦嶺重要生態功能,加劇水土流失。河砂具有維持河道潛流、穩定河道形態、提供生物棲息地、過濾河流水質等重要功能。不合理的掠奪性開採將造成河水水質惡化、重要生境消失、水生生物減少等生態問題。鄱陽湖連續10年高強度採砂,湖水水位大幅下降,湖區魚類資源和魚類多樣性顯著下降。鄱陽湖長江江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非法採砂活動侵佔江豚重要生境,是導致保護區長江江豚大面積消失的主因。

(三)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有力支撐。砂石生產和運輸過程環境汙染問題突出,是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領域和主戰場之一。砂石生產屬於物理加工,行業准入門檻和技術門檻較低,無序開發現象普遍。近年來,雖然行業整治工作取得一些進展,機制砂石企業數量由2013年5.6萬家減至2018年的3.1萬家,但“小、散、亂、汙”現象依然突出,年產量超過1000萬噸機制砂石企業的產能佔比不到20%,約30%的企業年產量不到100萬噸,一些企業開採、破碎、篩分、裝卸等生產環節顆粒物無組織排放嚴重。大量砂石用量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佔比高達70%以上,尤其是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基本全部採用公路運輸,這既增加了運輸成本,也帶來巨大汙染排放。據估算,目前砂石公路貨運週轉量佔全國公路貨運週轉量20%左右,氮氧化物排放近80萬噸,約佔全國機動車排放量的14%。


砂石“劣幣驅逐良幣”較普遍 石子運輸佔全國機動車排放14%

二、準確把握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基本要求

當前,砂石行業轉型升級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也是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機遇期和窗口期。要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規模、結構、佈局與質量、效益、承載能力相統一,加強全過程、全鏈條管理,為基礎設施投資建設、經濟平穩運行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

(一)協同推進砂石行業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將優質高效、綠色環保作為砂石產業發展的主要目標,將產業規模化、標準化、生態化作為基本原則。把主要依靠機制砂滿足建設需要作為立足點和著力點,在規劃佈局、工藝裝備、產品質量、汙染防治、綜合利用、安全生產等方面加強聯動,不斷提高機制砂產品質量、產業規模和綠色發展水平。加強河道採砂綜合整治,合理開發利用河道砂石資源,在保障防洪、生態、通航安全的前提下,合理確定可採區、可採期、可採量。

(二)全過程全流程推進砂石行業綠色發展。統籌平衡資源地與消費地關係,促進產業集聚,加快建設一批大型砂石生產基地與加工集散中心,實現砂石礦山資源集約化、規模化開採。堅持“邊開採、邊治理”原則,切實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土地復墾責任義務,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顯著提高砂石行業鐵路、水路運輸比例,尤其是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等大氣汙染防治重點區域,加快實施“公轉鐵”“公轉水”,完善內河水運網絡和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加強不同運輸方式間的有效銜接,實現降低運輸成本和減少汙染排放“雙贏”。創新發展模式,延長砂石產業鏈,將砂石產業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打造一批砂石企業綠色轉型典範。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設機制砂石、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酒店、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生態區,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依法嚴厲打擊非法採砂。對無證採砂、不按許可要求採砂等非法採砂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加大打擊力度。嚴格管控長江中下游採砂活動,嚴防河道非法採砂反彈,維護長江採砂秩序,確保長江健康。依法嚴厲查處違法開採、違規生產、非法盜採、汙染破壞生態環境、造假摻假等違法違規行為,依法查處“三無”採砂船及經非法改裝、偽裝、隱藏採砂設備的船舶,有效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

(四)充分利用行業“吃幹榨淨”的特點擴大砂石來源。統籌開展河砂開採和河道治理,促進疏浚砂利用,增加資源供應。探索三峽庫區等開展水庫淤積砂綜合利用試點,建立水庫淤積砂綜合利用機制。鼓勵和支持綜合利用廢石、礦渣和尾礦等砂石土資源,實現“變廢為寶”。鼓勵利用建築拆除垃圾等固廢資源生產砂石替代材料,增加再生砂石供給。

三、推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建議

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既關係到砂石市場保供穩價,又關係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加快推進。

(一)加快摸清生產和需求底數。對砂石企業全面開展摸底調查,建立集生產企業名單、位置、產能產量、工藝、銷售範圍、汙染治理、運輸方式以及重點供應項目等為一體的基礎信息庫,系統掌握生產供應與消費需求狀況,為及時研判市場供求變化、及時發佈砂石市場信息、引導市場主體及早做出反應、穩定市場預期和推進砂石企業綠色轉型提供堅強保障。開展廢石和尾礦資源排查,有效支持廢石、礦渣和尾礦等砂石土資源綜合利用。

(二)加強科學引導和幫扶。相關部委會同行業協會等,應加快制定砂石行業綠色發展、清潔生產等指標體系,明確企業礦山開採、破碎、篩分、裝卸、運輸等全流程指標控制要求,引領行業健康發展。地方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加大對企業支持和幫扶力度。依法審批砂石項目,從全流域視角統籌採砂行業規劃,對開採時間、範圍和規模製定合理管控措施,根據影響程度劃定可採區和保護區。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對綠色發展企業,要在環境保護稅收、財政獎勵、信貸融資、差別化電價、鐵路運輸價格、差別化環保管理政策等方面予以支持,在企業鐵路專用線接軌、產業規模化發展等方面要予以扶持。鼓勵砂石企業對採選礦過程中產生的廢石廢渣、開槽渣土等進行資源化處理處置,並給予稅負減免等優惠政策,充分調動投資與市場的積極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