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疫情觀察:居家令,沒人戴口罩的超市,美式封鎖

這一週,北卡確診從283例到1198例,北美確診從27022例到142192例。

從此以後的孩子,在學習指數增長時,再也不缺例子。

3月23日週一,皮縣“縣委” (Pitt County Board of Commissioners) 以8票贊同,1票反對通過居家令,週三下午5點生效,直到4月8日再評估狀況,決定是否延期。僅有6例的皮縣成了北卡首個實施居家令的縣,讓我有些意外。冒昧猜測,病例數最多的夏洛特和三角區大概是縣與縣之間的交流頻繁,“封鎖”起來考量更多、阻力更大。比如我住在橘縣的時候,隨隨便便去個沃爾瑪、看個電影,都要去維克縣。

雖然說是“居家令”與“封鎖”,但力度遠遠沒有那麼大。皮縣版的居家令,禁止一切非必要的外出,禁止一切10人以上的集會。但所謂的“必要服務”,包含了以下種種:

  • 醫療機構和基礎設施
  • 雜貨店,便利店,超市,農夫市集,農場擺攤,提供食物的慈善機構,銷售罐頭食物的組織
  • 農業,畜牧業,漁業
  • 為窮人提供食物、住所、社會福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機構
  • 報紙,電視,廣播和其他媒體
  • 加油站,汽車配件店,汽車修理店
  • 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
  • 五金店
  • 水管工、電工、殺蟲工等為保持住宅和商業安全、衛生和運轉所需的工種
  • 郵局和其他快遞、物流商家
  • 教育機構
  • 洗衣房,乾洗店和提供洗衣服務的商家
  • 餐館和其它提供食物的機構,但僅限外賣和打包
  • 提供人們居家辦公所需物品的商家
  • 直接將日用品、食物、貨品與服務直接投遞或寄送到居民住處的商家
  • 為必需出行和其他被特別批准的出行提供服務的私營交通服務,如航班、出租車等
  • 對老年人、成年人及兒童的家庭護理
  • 提供住宿的設施如酒店,汽車旅館,出租房和收容所
  • 為法律強制要求的活動(如報稅)提供協助的律師、會計等專業服務
  • 提供服務,讓職工得以在居家令期間工作的託兒所,託兒所的每天兒童與員工總數不得超過50人
  • 為其它必要商家的運營提供物資和支持的商家(這不是套娃麼……)

可以看出,居家令的白名單很長,還有很多模糊定義,除去電影院和保齡球館等純娛樂場所關閉,日常生活並沒有受到什麼影響。居家令也沒有說明如何管理、如何處罰,皮縣地廣人稀,出行靠車,恐怕也沒什麼限制辦法。

北卡州已經有不少聲音呼籲全州範圍的居家令,但週一還沒有動靜。不過,從週三下午5點起,全州的理髮店、美髮沙龍、健身房和電影院將關閉兩週。

再怎麼糟,也不會長髮齊腰吧。

北美疫情觀察:居家令,沒人戴口罩的超市,美式封鎖

理髮店關門前,有顧客趕著去再理一次髮

週二,北卡最東邊的戴爾縣(Dare County,Dare也有“大膽、膽敢”的意思)在縣邊界處建立檢查點,阻止遊客與非居民進入。換句話說,就算你在戴爾縣有海景房,但平時住在別處,也依然會被拒之縣外。

“大膽縣”確實大膽,但這麼做也自有理由與苦衷。戴爾縣坐落在北卡的知名旅遊地外灘群島,夏日旅遊季可以擠下三十萬人,常住人口卻只有三萬五千人,僅有一家醫院,二十張床位。人流量與治療能力如此不成反比,戴爾縣的決定完全可以理解。

這樣的檢查雖然合法,卻已經成了全國性新聞,CNN用“極端(extreme)”措施來描述戴爾縣的舉動,可見全國其他地方的封鎖力度如何。

北美疫情觀察:居家令,沒人戴口罩的超市,美式封鎖

戴爾縣的檢查點

北卡的戒備程度雖然開始升級,但也有讓人會心一笑的消息。在勸退遊客的前幾天,戴爾縣的一家名為“髒老二螃蟹店”的海鮮餐館推出了買主菜送廁紙的服務,號稱要“從頭到尾”地服務顧客。美國不少地方確實難求衛生紙,這家看起來平價中帶著點邋遢的餐廳,倒是挺有人情味地蹭了一把熱點。

北美疫情觀察:居家令,沒人戴口罩的超市,美式封鎖

當然,還看到了美國套套短缺,並且可能會有一波嬰兒潮的報道,令人放鬆些許,也促成了會史尺度最大的上一篇文章:《 》。

週三,北卡出現首例死亡病例,只是時間問題,卻依舊是個里程碑事件。杜克大學所坐落的徳罕市發佈居家令,我所在的綠城也宣佈居家令。我一開始還疑惑,綠城屬於皮縣,為何要晚兩天發佈重複命令,再仔細比較了一下,週一的皮縣令只作用於“非建制地區(unincorporated area)”,是我誤讀了。

美國-北卡-皮縣的“國家-州-縣”架構非常明確,但縣以下的行政規劃就多樣且複雜了。皮縣下面有一個市,也就是我所居住的綠城,皮縣的首府也坐落在這裡。除此以外,皮縣還有九個鎮和若干社區。市與鎮有各自管轄的地區,然而剩下的社區沒有地方政府,也沒有自治權,就交給更高一級的行政區劃——皮縣來管轄。這些社區便是美國的“非建制地區”。

週一的皮縣居家令,只適用於皮縣管理的非建制地區。週三的綠城居家令,才是真正管到了作為綠城居民的我頭上。早早就自覺隔離的我倒是無所謂政令早晚,但對美國基層政治的運作方式,我還有太多不瞭解的地方。

綠城令與皮縣令大同小異,其中提到,戶外活動如散步、跑步、爬山、騎車仍屬於“必要”活動。這些有助於健康,倒是可以理解。但是高爾夫和網球這樣的多人體育運動也在其列,只是人與人間要保持1.5米以上的“社交距離”,未免人性化到過了頭。

週四皮縣陽性數漲到10例 ,大學的一名學生在春假去過佛羅里達後確診,現在正居家隔離。有學生確診,也只是時間問題。大學能回家的學生都已經回家,這週一開始線上教學,但宿舍和食堂仍為極少數實在不能回家的學生開放,裡面應該有相當比例的國際生,不知道他們過得如何。

北美疫情觀察:居家令,沒人戴口罩的超市,美式封鎖

空無一人的大學校園

我們部門的任務之一是提供新學年的入學人數預測。入學人數和州內撥款直接掛鉤,是公立學校的命根子。近兩年入學情況本來就起起伏伏,不好預測,再添上新冠疫情,更是一個未知數。在數據分析之餘,我查了查疫情對招生的影響。當然沒什麼論文,上次美國經歷影響這麼大的傳染病,還要追溯到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那時候這裡還只是個建校11年的師範學校呢。

查了些新聞報道,“美國高考”SAT和ACT雖然可以多次參加,也有不同的考點和考試時間可選,但本來打算三四月份參加考試的學生自然計劃落空了。如果經濟形勢惡化,那很多原本打算送孩子讀大學的家庭可能會支付不起學費,或者就讀昂貴私校的學生可能轉而去學費更低的本州公立大學。同時,在疫情一番折騰之後,學生可能會選擇離家更近、更熟悉、更遠離城市的大學,算是對我校的唯一利好。總之,疫情對高等教育會造成的影響複雜,但總歸負多正少,而且疫情持續時間越久,對高校來年招生影響越大。招生與預算直接掛鉤,預算又與大學教職工崗位直接掛鉤,如果疫情過了夏天仍然橫行,那麼輕則升職加薪無望,重則工作丟掉、崗位取消。

如果危機意識強些,或者所在行業的抗衝擊能力弱些,那麼即使能幸運地居家辦公,也還是不敢偷懶放鬆。

週五,學校IT部門群發郵件,說在線會議的流量漲了三倍還多,建議大家避開會議高峰時段、多音頻少視頻、改用其他軟件,我也確實在今天頭一次經歷了線上會議掉線。這麼多人在家宅著,對於用電和網絡流量確實是個考驗。

北美疫情觀察:居家令,沒人戴口罩的超市,美式封鎖

完整居家辦公的第一週告一段落,本週第一次出小區,揣著胡椒噴霧、戴著口罩到Lidl超市補貨。超市人不多,除去擦肩而過外,保持兩三米的距離不難,但沒看到什麼人戴口罩,只在沙拉區看到一對戴口罩的年輕父女,大概會買菜葉子回家吃的人,也更可能戴口罩吧。

雞胸、雞腿和部分豬肉、牛肉售罄,衛生紙居然還沒有補貨,除此之外超市的物資充足。顧客和收銀員也沒有對戴口罩的我側目而視,只有那個戴兒童口罩的小朋友看到我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戴口罩了。”

我說是啊,小朋友說,“這太瘋狂了(It’s crazy)。”我沒再搭茬,但心裡想是啊,這一切確實很瘋狂。

當天晚些時候,北卡頒佈全州居家令,下週一下午5點生效。

北美疫情觀察:居家令,沒人戴口罩的超市,美式封鎖

用超市雞腿肉做的雞排

三月底的北卡週末,氣溫居然連著兩天飆到30度以上。空調非常會挑時候地宕機,只出風不製冷,但願小區週一能來維修。小區上週通告,因為疫情,暫停上門維修,只處理緊急情況。這之前的兩年多,我一共只提交過一次維修申請,通告後的一週多,我已經被迫提交兩次了。

只好靠吊扇與開窗降溫,窗下是車位,一天下來時常聽到汽車引擎發動、熄火,美國人明顯還在開車亂跑,進進出出小區。在小區裡走了一圈放風,看到一群中學生年紀的黑人孩子在打籃球,明顯沒有保持1.5米的距離,也沒有遵守居家令。

可又能做什麼呢?

好在溫度不算太高,還能一邊流一腦門子汗一邊包餃子、煎雞排。難得的閒暇之餘打開手機電腦,全球各地的疫情信息撲面而來,已經超出了我的接受範圍。但是,我看到國內“一線”醫護人員的補助發放又被扣掉,我看到華盛頓州公開呼籲醫院採取更多防護措施的醫生被開除,我看到紐約西奈山醫院的高層領導們躲在佛羅里達的度假屋裡“遠程辦公”,我看到黃梅九江因為一座橋沸沸揚揚,我看到羅德島州在攔截“疫區”紐約州的車輛。

相隔大洋對望的兩個國家,正因為病毒、經濟陰霾和超級大國地位而在官方表述下漸行漸遠。然而中美的一線醫護人員與普通民眾們,正體會著一樣的悲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