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今天國人提起克什米爾,第一反應就是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的爭議地區,是南亞次大陸的熱點區域。對於這塊土地,今天的我們大部分是抱著看熱鬧的態度,希望利用這塊跟我們看起來“沒關係”的土地來發揮我國在南亞次大陸的地緣外交戰略。

然而事實上,今天印巴雙方你爭我搶的土地,曾經是我們國家實實在在的領土,是一片我們遺忘了的疆域。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克什米爾地區


01 高山領地

從今天的衛星地圖來看,克什米爾位於中國、阿富汗、印度與巴基斯坦的交界地帶,面積達19萬平方公里之多,和我國的湖北省基本相當。由於該地區處在青藏高原與帕米爾高原的過渡地帶,因而匯聚了眾多著名的山脈(包括興都庫什山脈、喀喇崑崙山與喜馬拉雅山脈等),是高原與山脈交錯的亙古雪嶺之地。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美麗的克什米爾


在克什米爾巴基斯坦管轄區與中國交界的喬戈裡峰海拔8611米,便是世界上僅次於珠穆朗瑪峰的第二高峰。這塊我們熟悉又陌生的雪域高原地區在自然地理環境上與青藏高原一脈相承,實際上屬於青藏高原向外延伸的一個附屬地理區塊。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喬戈裡峰


02 中華故地

克什米爾地區最初是以吐蕃王朝的兩地進入中原王朝的視野之中。在吐蕃王朝建立初期,這塊處在阿里以西的土地大部分屬於羊同(古代青藏高原割據政權管轄),主要信仰以西藏本土的苯教為主,少部分地區信仰佛教。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西藏苯教


公元8世紀中葉,克什米爾地區的大、小勃律政權曾經在唐朝安西都護府與吐蕃之間幾度易手。唐代著名將領高仙芝在西域的成名之戰——連雲堡之戰就發生在該地區。

<code>《新唐書》卷第二二一下西域傳中載:“大勃律,或日布露,
直吐蕃西,與小勃律接,西鄰北天竺烏,地宜鬱金,役屬吐蕃。
萬歲通天逮開元時,三遣使者朝。”/<code>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唐代大小勃律


842年,吐蕃王室內亂頻生,吐蕃王室成員尼馬嗊(Nyima-Gon)為避禍逃往吐蕃西部,脫離吐蕃王國,吞併當地的大小勃律政權,建立獨立的藏族拉達克王朝。正是在這一時期,拉達克(克什米爾地區)湧入了大量藏人,整個區域的社會文化完全藏化,成為名副其實的小西藏。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達拉克王國


在之後的數百年間,達拉克地區遭遇了來自中亞與南亞的伊斯蘭勢力的輪番攻擊,雖然國勢日漸中落,卻不斷加強與西藏地區的佛教聯繫,保證了自身的宗教信仰與政治獨立,大部分民眾信仰西藏當地的噶舉派佛教(白教)。公元17世紀,達拉克的巴幹王重新統一了拉達克,並建立了“勝利王朝”,此後國力漸強,並與清王朝保持著密切的政治聯繫,且受到清王朝駐藏大臣的節制

03 失落之地

公元19世紀初,隨著英國人在南亞力量的不斷增強,清帝國逐漸採取了相對內縮的邊疆戰略。在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地區,英國人扶持建立的錫克帝國憑藉英式準備與作戰方法逐漸向被擴張。1834年和1840年,旁遮普地區的錫克帝國在英國背後的支持下兩次入侵拉達克,拉達克兩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求援,但是清駐藏大臣拒不發兵,對侵略行為視而不見,最終導致拉達克全境淪陷。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19世紀初南亞形勢


然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錫克帝國在征服達拉克之後的數年之後便被併入英國的南亞領地。至此,英國人用一招偷樑換柱將達拉克地區納入到了自己的殖民地統治之中,當地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土邦被迫成為了英國臣民。

一百年後的印巴分治事件(1947)中,英國人將克什米爾作為挑唆印巴矛盾的棋子,宣稱當地王公可以自行選擇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選擇獨立。此時,迴歸中國的選項已經被英國人自動忽略,而中華民國政府正熱衷於內戰而無暇他顧。於是,達拉克故地克什米爾就成為了印巴兩國爭先搶奪的無主之地,成為了今天世界地圖上一塊依舊為白色的無明確歸屬地區。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淪落異域的克什米爾藏族同胞


直至今日,雖然我國並未加入克什米爾的爭奪,但是我們從未宣佈放棄過達拉克(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的主權。但是,達拉克還能回家麼?


失落的中華故土:克什米爾地區如何成為我們熟悉的陌生之地?

圖/達拉克地區與克什米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