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自皮爾斯、加內特、雷阿倫三巨頭時代以來,凱爾特人就再也沒有出現在總決賽的舞臺上。從2008年齊聚波士頓,到2012年雷阿倫出走、2013年皮爾斯和加內特被交易,凱爾特人的輝煌就此告一段落。隨後球隊聘用年輕的史蒂文斯執教,凱爾特人的重新崛起之路就此開啟。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凱爾特人體系就代表著史蒂文斯體系的特徵,史蒂文斯為凱爾特人體系打上深深的烙印。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史蒂文斯在凱爾特人運籌帷幄

後三巨頭時代的凱爾特人,一攻一防的後場組合

在經歷了2013-2014賽季的低迷後,史蒂文斯也逐漸適應了NBA的執教。此後,史蒂文斯開始大放異彩,凱爾特人的戰績也開始走高。

托馬斯+布拉德利組合: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小托馬斯和布拉德利組合

2014-2015賽季,球隊交易得到托馬斯,和隊內的布拉德利逐漸形成後場組合。托馬斯的進攻和布拉德利的防守相得益彰,凱爾特人的戰績一路飆升。2014-2015賽季,凱爾特人40勝42負,勝率48.8%,較之2013-2014賽季的30.5%提升幅度巨大;2015-2016賽季,凱爾特人48勝34負,勝率58.5%;2016-2017賽季,凱爾特人53勝29負,勝率64.6%。

在此期間,球隊的後場搭檔表現出眾。托馬斯以其傑出的進攻表現兩度入選全明星,一次入選最佳陣容,並且在2016-2017賽季打出了場均28.9分2.7籃板5.9助攻的華麗數據,毫無疑問是職業生涯最佳賽季。布拉德利以其出色的防守為托馬斯保駕護航,同時也在進攻端發揮相應的價值。2015-2016賽季,布拉德利再度挺進最佳防守陣容,出色的防守能力得到了認可。

歐文+斯瑪特組合: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歐文和斯瑪特組合

托馬斯的傷病、歐文的出走意願,最終導致凱爾特人的陣容變動和調整。歐文成為凱爾特人的當家控球后衛,斯瑪特在防守端被委以重任,從而為歐文保駕護航。2017-2018賽季,凱爾特人55勝27負,勝率67.1%;2018-2019賽季,凱爾特人49勝33負,勝率59.8%。雖然因為隊內關係的問題戰績出現波動,但在東部的整體排位仍然比較理想,兩個賽季分別位居東部第二和東部第四。

在此期間,凱爾特人的後場搭檔比較默契,承擔各自的攻防角色。歐文延續一直以來華麗的進攻表現,兩度入選全明星,並且在2018-2019賽季以場均23.8分5.0籃板6.9助攻的表現入選最佳陣容。斯瑪特在防守端注入了大量的活力和價值,將更多的進攻機會留給擁有得分天賦的隊友。2018-2019賽季,以其出色的防守入選最佳防守陣容一陣,贏得了外界的認可。

沃克+斯瑪特組合: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沃克和斯瑪特組合

歐文出走,凱爾特人從黃蜂得到了全明星沃克,後場搭檔也變成了沃克和斯瑪特。同托馬斯和歐文一樣,沃克也是攻強守弱的控球后衛。一攻一防,仍然是凱爾特人後場組合的一大特徵。本賽季至今,凱爾特人以43勝21負高居東部第三,戰績之穩定令人印象深刻。顯而易見,史蒂文斯的執教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賽季至今,沃克場均貢獻21.2分4.1籃板4.9助攻。雖然數據較之上賽季有所下滑,但他對於自己的角色有些清醒的認知,懂得如何捏合球隊。個人表現和戰績的雙重評判下,沃克還是入選了全明星首發。斯瑪特本賽季至今場均貢獻13.5分3.8籃板4.8助攻1.6搶斷,進攻端的參與感更強。不過在他的身上,防守標籤仍然蓋過進攻。雖然賽季仍未結束,但斯瑪特很可能再度入選最佳防守陣容。

可以看出,自史蒂文斯執教凱爾特人以來,球隊的後場搭檔向來是一攻一防,而且通常是控球后衛負責進攻,得分後衛負責防守,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凱爾特人的後場組合一攻一防?

1.小球時代湧現了眾多攻擊型控衛,引領了這一風潮。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凱爾特人一攻一防的後場組合

內線的弱化以及空間的空前開闊,令進攻技巧豐富的控衛演變成攻擊型控衛,他們更多地參與得分,掌控球權。

庫裡、利拉德、威斯布魯克、歐文等,都是這一類型的代表。通常來說,在球場上身高最矮的當屬控球后衛,他們重心更低,運球技巧更出色,因此可以更自如地參與進攻。無論是托馬斯、歐文還是沃克,也從屬於這個行列。而相應的,控球后衛因為身體天賦的相對劣勢,在防守端會處於弱勢。因此,如何盡情展現他們進攻才華的同時掩蓋防守弱勢,成為每個教練的必修課。在時代的召喚下,一攻一防的後場組合應運而生。

2.得分後衛在進攻端的相對弱勢以及在防守端的優勢。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斯瑪特在凱爾特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坊間有言:得分後衛在球場的整體進攻效率最低。這一方面是因為得分後衛在控球和組織上不及控球后衛,另一方面則因為在身體天賦上又不及鋒線和內線,總體而言得分難度更大。縱觀NBA歷史,出色的得分後衛數量是不及其他位置的。而在防守端,得分後衛相對於控球后衛更高大更強壯,機動性也不會遜色太多,防守效果也更出色。除此之外,小球時代造就了側翼球員的防守伸縮性,一些得分後衛既可以防守一號位也可以防守鋒線球員,斯瑪特就是這樣的典型案例。總體上來說,得分後衛本身在進攻端的相對劣勢和防守端的相對優勢,讓他們更適合參與防守。

3.勇士近年來的成功,為其他球隊所效仿。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史蒂文斯的思路成功

在NBA,一支球隊的奪冠會產生轟動效應,引發聯盟紛紛效仿。就如同三巨頭時期的熱火取得一定的成功,巴蒂爾這樣的優質3D球員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聯盟各支球隊對於優質3D展開激烈的競爭。近年來勇士的成功,也引發了聯盟各支球隊的效仿。庫裡和湯普森組成的一攻一防的搭檔,其他球隊也開始以這樣的思路組建陣容。史蒂文斯作為一個年輕的主教練,博採眾長毫無疑問是值得稱讚的。由此,凱爾特人得以在後三巨頭時代迅速崛起,再度步入東部豪強之列。事實也證明,史蒂文斯這樣的思路非常成功,極大地提升了球隊的下限,連年出色的戰績足以給出證明。

4.全攻型後場組合和全防型後場組合很難取得成功。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目前凱爾特人的首發陣容攻防俱佳

全攻型後場組合,以開拓者雙槍最為典型。利拉德和麥科勒姆都是攻強守弱的球員,這讓他們在季後賽極為掙扎。季後賽是完全不同於常規賽的舞臺,且對手的整體實力顯然強於常規賽。開拓者近年來屢屢在季後賽吃癟,陣容不均衡是重要原因。尤其是利拉德和麥科勒姆的防守乏力,致使球隊內線承受太大的壓力。而他們的外線火力又不足以支撐他們擊敗最強大的對手,因此連年出局也是意料之中。

全防型後場組合,雖然盧比奧和米切爾的組合並不是特別典型,但足以說明問題。近兩個賽季,爵士連年落敗,正是因為他們的進攻乏力,缺乏有效的支撐。誠然,他們擁有最佳防守球員戈貝爾,後場組合盧比奧和米切爾也是出色的防守者,但到了季後賽,盧比奧和米切爾的進攻火力和效率無法幫助球隊與對手周旋,淘汰出局也是情理之中。既然像盧比奧和米切爾這樣具備一定進攻能力的後場組合尚且無法取得成功,全防型後場組合的結果不言而喻。

沒有進攻天賦很難在季後賽前行,沒有防守天賦在季後賽的上限遭到限制。因此,攻守均衡是每支球隊首先想要達成的目標。縱觀歷屆NBA總冠軍,無不在攻防兩端處於聯盟前列。所以,凱爾特人的選擇是明智的,他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5.攻防俱佳本是初衷,但資源稀缺和薪資空間限制了陣容的理想化。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史蒂文斯和小托馬斯

理論上來說,球隊的主教練都渴望得到一套攻防俱佳的陣容,每個人都擁有上佳的進攻和防守。然而現實並非如此,攻防俱佳在這個時代更為稀缺。由於聯盟小球風暴的形成以及規則鼓勵進攻,各支球隊充斥著大量攻守失衡的球員。攻防俱佳成為稀缺性球員,由此所需要的薪水也更高。工資帽和奢侈稅的存在,讓這一切很難實現。大多數球員的體力不足以支撐他在進攻端充當核心的同時,防守端仍然能夠做到全力以赴。過多地參與進攻會在防守端有心無力,過多地參與防守會在進攻端缺乏效率保障。因此,教練只能根據球員的特長最大化他們的價值。托馬斯、歐文和沃克在進攻端更具才華,史蒂文斯便讓他們充分展現進攻才華,依靠整體防守儘可能地掩蓋他們的防守弱點;而布拉德利和斯瑪特在防守端更能彰顯價值,史蒂文斯便讓他們在防守端投入更多的精力,進攻端參與一些簡單的接球投籃。

思路明確,未來數年凱爾特人有望連年爭冠

凱爾特人:史蒂文斯體系下的後場組合,映射出聯盟的趨勢

史蒂文斯打造的凱爾特人軍團

凱爾特人在後場組合的絕佳處理方式,只是史蒂文斯執教出色的部分證明。事實上,凱爾特人當下的趨勢非常良好,他們未來會具備更多的可能。不出意外的話,未來數年凱爾特人會成為東部王座的競爭者,也是爭冠的球隊之一。

凱爾特人體系的下限已經被證明是極為可觀的,但上限尚需證明。史蒂文斯被認為太過“平均主義”,而季後賽是超級巨星的舞臺。因此,凱爾特人也在等待他們的超級巨星出現。目前來看,塔圖姆最有希望成為未來的超級巨星。而且鋒線在這個時代的重要性人所共知,竭力培養塔圖姆步入最頂級球星的行列,理應成為凱爾特人的目標和方向。另一個鋒線布朗,則有望成為塔圖姆身邊的皮蓬。這樣類似雙核的配置,輔之以斯瑪特、沃克等得力干將,內線進行針對性補強,凱爾特人的未來著實明朗,這支聯盟豪門會再度成為聯盟的焦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