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研習君語

靠背椅就是隻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靠背由一根“搭腦”、兩側兩根立材和居中的靠背板構成據傳世實物及畫本所見,我們知道在搭腦出頭的靠背椅中,一種面寬較窄、靠背比例較高、靠背板由木板造成的椅子是最常見的形式,北京匠師稱它為“燈掛椅”。

——王世襄先生《明式傢俱研究》


“燈掛”,即用來掛油燈燈盞的竹製座託,可掛在灶壁,過去為家家必備之物。燈掛的座託平而提樑高,靠背椅中造型和它近似的即以“燈掛椅”名之。

《圓明園則例·方壺勝境續添傢俱》條款中,另有“美人肩”之名,據其形象,所指即為燈掛椅:

有椅名曰“美人肩”

名稱 / 燈掛椅;制器 / 紅橋紅

明代傢俱樣式幾近百款,但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文人雅士,甚至一般的平常百姓,其家庭中常常都會有幾件“美人肩”的椅子——燈掛椅。

樸素的燈掛椅以其不喧不躁的姿態散發著獨特的魅力,在精品遍地的明代成為最普及的椅子類型,甚至在宋元時期它就已經成為整個社會最普及的椅子類型。

我們從一些古代繪畫和木刻插圖中可以看到:

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明代版畫裡的燈掛椅形象

燈掛椅相較於有扶手的椅具等級較低,但適用範圍非常廣泛,搬動輕便自如,使用起來也非常隨意。

加上其在室內不需佔很大面積,和一般桌案配置或者單獨陳放都不覺得單調,因此也是其能夠很快得到普及的原因。

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一件傢俱的製造,首先要滿足人們生活中某種使用要求,適應使用要求確定結構,在此基礎上考慮儘量完美的造型式樣。

有椅名曰“美人肩”

使用功能是每一件傢俱設計製作的基本控制因素。當然一件成熟的傢俱,可能由於高超的設計和精到的製作,功能和形式達到完美的諧和,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被當作一件工藝品或文物而收藏,而鑑賞。

有椅名曰“美人肩”

但是最完美的傢俱畢竟首先是生活實用器物而不是純工藝品,也就是說功能實用性是一切傢俱的基本屬性,當然也應當是明式傢俱的基本屬性。

因此今天研究它們的時候,也應當以此作為評價其優劣的基本尺度。否則,離開了這一尺度,把它們作為單純的藝術品進行品評,可能流於空泛而令人不得要領。

有椅名曰“美人肩”

《韓熙載夜宴圖》中的燈掛椅

在很多人看來,燈掛椅是一把很簡單的椅子,那麼,它究竟有哪些細節值得考究呢?

有椅名曰“美人肩”

俗話說“美不美,看大腿”,傢俱也一樣。注意看,這把燈掛椅的腿不是垂直落地,而是由上到下斜向外開,不管是正面還是側面,都是斜開,行內叫做側腳收分。

有椅名曰“美人肩”

靠背板與脊柱相適應的“S”形曲線,並根據人體休息時的必要後傾度,使靠背具有近於100度的背傾角。

這樣處理的結果,人坐在椅上,後背與椅子靠背有較大的接觸面,韌帶和肌肉就得到充分的休息,因而產生舒適之感。

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椅子下方羅鍋棖加矮佬的設計也很講究,何處開始轉折,其力度、角度、高度充滿多種可能,且羅鍋和矮老的位置關係等方面要綜合考慮的因素很多,處理得當,整體才會有空靈之感。

有椅名曰“美人肩”

燈掛椅作為椅類中最簡單的器型,沒有了扶手椅上部可以任意舒展的立體空間,造型設計在極度有限的平面上難於發揮。

而此椅座面下的大片空間恰能與座面上方空間相呼應,空與空之間配合映襯,從一個空可以看到另一個空,使空間產生豐富的變化,使簡約的明式傢俱帶來了雋永的玩味空間,引人發想。

有椅名曰“美人肩”

全器不斫雕飾,視覺無停頓阻塞,觀感更為流暢,各細節都做得含蓄、圓潤,而不是銳稜勁起、鋒芒畢露。這樣,看上去悅目和富於情趣,觸及時感到柔婉滑潤,心情自然也舒展輕快。

有椅名曰“美人肩”

好傢俱一定是貫氣的,各個部件關係是否協調,大形是否耐品。這和評鑑繪畫優劣一樣,大構圖要有一體的氣韻,又要具備深入又不顯突兀的細節描繪。這種細節不光是細部的工藝,更是過渡的微妙、銜接的舒暢、轉眼處的驚喜,高低往往僅在毫釐之間。

這件燈掛椅所以能給人以美的享受,除大的輪廓具有良好的比例關係外,還因為許多細部處理是頗具匠心的。

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一件優秀的傢俱之所以能被人們喜愛和欣賞,是由於它適用、結實以及由此表現出來的最恰當的形式,也就是說,是由於適用、經濟、美觀三者的統一。

從燈掛椅從古至今的普及流行程度來看,其適用與經濟自不必贅言,而談及美觀,以“簡約空靈”四字便足以概括得淋漓盡致。

有椅名曰“美人肩”

明式傢俱的最大藝術魅力就是素雅簡練、流暢空靈,但簡練是第一位的,刪盡繁華,才能見其精神,達到藝術審美的最高境界。

體現簡素空靈之美的傢俱被推為上乘之品,是有其藝術淵源和文化背景的,它直接受明清以來文人畫的影響,兩者在審美旨趣上一脈相通。

有椅名曰“美人肩”

明代文人畫及其對線條和墨韻的追求,就是強調線條所勾成的剛柔、焦溼、濃淡的對比,勾成粗細、疏密、黑白、虛實的反差,勾成運筆中急、徐、舒、緩的節奏的處理。

以淨化的、單純的筆墨給人的美感,表現文人內心深沉的情感、精深的修養、藝術的趣味、獨特的個性,展現其文人性情深處超逸脫俗的心態。

文人對簡素空靈的藝術表現形式的追求,反映在由文人直接參與設計製作的明式傢俱中。

有椅名曰“美人肩”

明式傢俱的質樸典雅、簡素大方的氣質,同時又不失功能的適用、形式上的完整和技法的老到,將“用”和“意”渾然相通、融為一體的高超技藝以及把握美感、追求閒逸之趣的文人化傾向,都值得人們品賞回味。

有椅名曰“美人肩”

李漁在《閒情偶寄》中談到:

“宜簡不宜繁,宜自然不宜雕斫。凡事物之理,簡斯可繼,繁則難久,順其性者必堅……”

對於傢俱風格形制追求,主要體現在“素簡”、“古樸”和“精緻”上。

今天的人們通過觀賞明式傢俱超時空、超民族、超國界的永恆藝術之美,去體會明清文人參與明式傢俱設計和創作的藝術情趣,去體會明清文人在明式傢俱所寄託的審美心態,去體會明式傢俱中所展示的明清一些文人“自心是佛”,安靜閒恬“清淨心”的遺韻。

有椅名曰“美人肩”

有椅名曰“美人肩”

同時燈掛椅還兼有一分含蓄之美,雖擁有而不賣弄,雖潛蘊而不炫耀,是一種高品質的美,是高風亮節。

包括人在內的自然萬物,其生命的孕育和生長過程,都會有顯示含蓄之美的優美時期。而人們正是從對自然之美的嚮往,轉至對藝術之美的追求,並進而對自身之美的實現。

有椅名曰“美人肩”

明式傢俱就是這樣一個載體,成就了中國人對藝術和自身之美的追求,因此明式傢俱的外顯形式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含蓄性的符號是聯繫外顯形式和傳統文化的媒介。

明式傢俱的使用者和製作者也通過這些符號傳達了古人對封建禮教的順從與對抗、對自由和自然的嚮往,以及對意境的追求。


紅橋紅仿古傢俱團隊>>>

以微薄的力量,吟唱著青春而壯闊的理想,以仿古的方式,向傳統發起自己的崇敬與創新,延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質”與“韻”。以青春活躍的思維重新審視傳統與時尚的碰撞,傳遞生生不息的中國美學精神,從“文化”和”設計“兩個角度出發,探討和分享仿古傢俱在未來的可能性,為當代的精緻生活共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