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一張著名的照片

又一艘掩耳盜鈴的“輕巡洋艦”

按照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日本海軍的北上、大井、木曾三艘輕巡洋艦將於1937年退役。為了兵力平衡而走上各種歪門邪道的日本海軍打上了這空出的15300噸排水量的主意。加之最上級輕巡洋艦建造完成後還省下了1655噸排水量(poi:真不知道藤本喜久雄是怎麼做到的),日本海軍現在總共有16955噸的輕巡洋艦排水量可用。於是在1934年3月20日,日本海軍將兩艘8450噸輕巡洋艦的建造計劃安排進了第二次艦船補充計劃(丸二計劃)中。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北上號輕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大井號輕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木曾號輕巡洋艦

而這兩艘輕巡洋艦的設計指標在1933年6月14日就已經被下達給艦政本部——其實與最上級的原型、C-37方案沒有多大的不同之處,不過將四座單裝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更換成了雙聯裝樣式,並且稍稍降低了最大航速(37節→36節),但將續航力增加到了10000海里/18節。總設計師依然為“造艦鬼才”藤本喜久雄。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 ↑C-37方案設計圖,高大的艦橋與後來的最上級完全不同

然而9個月後發生了著名的友鶴事件,日本海軍震驚地發現在有限的排水量裡瘋狂追求火力的思想帶來了多麼大的惡果:艦艇穩定性極差,甚至達到了威脅自身安全的地步。一眾巡洋艦被重新審視。為了達到海軍的要求,藤本喜久雄採用了諸如電焊之類的不成熟技術,導致巡洋艦艦體強度堪憂,其中又以高雄級重巡洋艦為最甚。

而瘋狂堆砌的武器、更強的防護和巨大的艦橋讓隱藏的橫向穩定性問題在高雄級身上暴露了出來:高雄級的GM值(初穩心高)僅僅達到了1.2米,而設計指標為1.4米;輕載情況下更是隻有0.38米——對應的設計指標為0.5米。

處於風口浪尖的藤本喜久雄黯然下馬,接替他的是福田啟二。由於初步設計已經敲定,福田啟二也只能儘可能地減小存在的問題。改進後的方案稱為C-38,依然存在著艦體強度的問題。1934年12月1日,一號艦在三菱長崎造船廠開工,按照輕巡洋艦的命名規則,以河川名被命名為“利根”;二號艦於第二年的10月1日開工,被命名為“築摩”。

不過,隨後的變故讓利根級得以“華麗變身”:1935年發生的第四艦隊事件讓日本海軍決定痛改前非,利根和築摩的建造工作被暫停以進行重新設計。而隨後追加的增加水機搭載量這一要求讓福田啟二決定對她們進行大改。考慮到炮口暴風會對水機甲板的作業帶來不利影響,利根級的主炮塔被減至四座,全部移動到艦體前部。最終修改後利根級的性能指標如下:

  • 1、公試排水量12500噸;
  • 2、150000軸馬力下最大航速36節;
  • 3、18節經濟航速下連續航行8000海里;
  • 4、裝備四座三聯裝155毫米主炮,可以換裝為203毫米炮;裝備四座八九式雙聯裝127毫米高射炮、四座雙聯裝25毫米高射炮和兩座雙聯裝13毫米機槍;裝備四座三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
  • 5、可搭載六到八架水上飛機。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利根級的線形圖

隨後日本單方面宣佈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並拒絕加入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這標誌著著日本掙脫了加在它身上的所有束縛。利根級得以直接將主炮更換為雙聯裝203毫米炮,成為了貨真價實的重巡洋艦。此外還有一些微小的調整(例如取消了13毫米機槍),在此不提。

得益於福田啟二的重新設計,利根級在增加了大量結構重量之後終於消除了艦體強度問題,橫向穩定性也相當優秀,成為了繼古鷹級重巡洋艦之後日本最成功的重巡洋艦。日本海軍終於得到了一艘交付時就完全沒有問題的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防護

利根級沿用了最上級的防護思路(彈藥庫裝甲能夠抵禦203毫米艦炮的攻擊,輪機艙裝甲能夠抵禦155毫米艦炮的攻擊)但略有不同。其主裝甲帶(NVNC裝甲)厚100毫米,20°外傾,一直延伸至艦底(100毫米NVNC→65毫米NVNC→內16+外18/內20+外25毫米DS)以防止水中彈的攻擊。彈藥庫的防護更加強大,為20°外傾的145毫米NVNC,向下為145毫米→75毫米→55毫米遞減。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左側為動力段裝甲佈局,右側為彈藥庫段裝甲佈局;注意中央防水縱壁

水平防護方面,利根級的動力段為31毫米CNC裝甲(彈藥庫則為50→56毫米CNC),在舷側以65毫米的傾斜CNC裝甲與主裝甲帶連接(15°)。炮塔基座則是祖傳25毫米裝甲,只能說是聊勝於無,但是炮塔中軸防護強大,其裝甲厚度為:

  • 一號炮塔:艦艉方向60°為70毫米NVNC,其餘由下至上為145毫米→90毫米NVNC;
  • 三、四號炮塔:艦艉/艏方向60°為70毫米NVNC,其餘由下至上為145毫米→90毫米NVNC;
  • 二號炮塔:艦艉/艏方向60°為75毫米NVNC,其餘由下至上為145毫米→110毫米NVNC。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如果不是很明白的話就看看這張圖,外圈為炮塔基座,內圈為炮塔中軸

五至八號鍋爐艙煙道高出水平裝甲的地方有著高1.1米、外部105毫米、內部70毫米的NVNC裝甲防護,通風管高出水平裝甲的地方則有著高0.75米、兩側90毫米、前後60毫米的CNC裝甲防護。一至四號鍋爐艙的煙道和通風管都沒有裝甲防護。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利根級的動力段,五至八號鍋爐艙就是後半部分,中間較粗的管道為煙道,兩邊較細的管道為通風管

  • 注:最終,最上級和利根級的優秀裝甲佈局被沿用到了大和級戰列艦上。通過對比我們可以看到她們之間的共通之處。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大和級裝甲佈局

附錄:利根級裝甲佈局細節: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武備

利根級採用了八門大名鼎鼎的三年式50倍徑203毫米艦炮(三年式50口徑20cm二號炮,E3型炮塔)作為主炮,該炮是由古鷹級和妙高級的三年式50倍徑200毫米艦炮放大而來,可發射重125.85公斤的九一式穿甲彈。除了壽命較短(320發到400發,而英美的203毫米艦炮都在550發及以上),該炮的其他性能都是與同期英美的203毫米艦炮在同一水平上的。

由於採用了大膽的全炮塔前置佈局,利根級完全喪失了艦艉方向的火力。但在實際運用中,要麼後部主炮難以得到開火機會,要麼雙方都採用編隊作戰,少兩門主炮和全炮塔前置並不會對其火力有多少削弱。尤其是在薩馬島海戰這種追逐戰中,兩艘利根級充分發揮了全炮塔前置的優點,表現非常活躍。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利根的主炮

防空兵裝方面,利根級裝備了四座雙聯裝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A1型炮架)。不過這種高射炮在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已經落後,且由於佈局的原因,日本重巡的防空火力在艦艏/艉方向較弱,有著很大的漏洞。由於愈來愈大的空中威脅,利根級不斷增加25毫米機炮的數量,但這種機炮本身乏善可陳,與127毫米高射炮之間也有很大的射程缺口,單純的堆砌數量並不能對防空能力有著多大的提升。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利根級裝備了四座九〇式一型三聯裝魚雷發射管,由於九三式氧氣魚雷的研發成功,利根級在一開始就採用了九三式魚雷而不是九〇式魚雷。兩艦都裝備有24枚魚雷,其中12枚被放置於魚雷再裝填系統中,可在16.6秒內完成魚雷再裝填。

不過對於在重巡洋艦上裝備危險易爆的魚雷是否有意義這一點上還存在著相當多的爭議,在聖克魯斯海戰中築摩號的魚雷艙就被一枚炸彈擊中,所幸水兵們及早拋棄了全部魚雷,築摩這才倖免於難。

  • 注:為了減少魚雷殉爆的傷害,利根級的魚雷發射管儘可能地靠外佈置,但效果似乎並不好。
  • 注:利根級還裝備有兩組九五式深水炸彈投放機,在39和40號龍骨之間還裝有水下收信儀。當然本子的反潛emmmmmm……

強大的水機搭載能力

為了滿足能夠搭載六到八架水機的設計要求,利根級後桅之後的甲板都被用於航空作業。利根級擁有日本重巡洋艦中最大的吊機,裝備兩座吳式二號五型火藥彈射器。設計之初利根級計劃裝備兩架九四式水偵和四架九五式水偵——不過兩艦一直都沒有搭載過五架以上的水機。戰爭爆發初期,利根級換裝了更加先進的零式水偵/水觀;1943年下旬,利根級取消了零式水觀,將水機型號統一為零式水偵。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吳式二號五型火藥彈射器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利根級後主桅上的吊機,吊臂長24米;注意後桅上的一三電探(一式三型電探),這是1944年改裝後才有的

動力系統

利根級裝備的四座艦本式主機為其提供了最高152000軸馬力的澎湃動力,使其最大航速達到了35.5節,成為了日本最快的重巡洋艦。八座艦本式呂號鍋爐被安置在八個鍋爐艙內,蒸汽溫度為300℃時的蒸汽壓力為22公斤/平方釐米。採用單舵佈置。

得益於更大的載油量,利根級的續航力達到了8000海里/18節(12000海里/14節)。在偷襲珍珠港期間,利根級還攜帶了大量的油桶,續航力甚至達到了14500海里/14節。不過這種做法相當危險,在戰爭爆發後再也沒有采用過。

火控系統

利根級的火控系統與最上級相差無幾:艦橋兩側各有一部九四式對空方位盤,各配備有一部1.5米測距儀提供測距功能,用於指揮127毫米高射炮;6米測距儀頂部是一部九四式方位盤;而艦橋正面有一部九五式對空方向盤,用於指揮艦橋上的25毫米機炮;前主桅頂端、無線電天線後方有一部九二式魚雷指揮儀;煙囪周圍是3部110釐米探照燈;後主桅和煙囪之間有備份用的6測距儀和九四式方位盤。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履歷

利根和築摩分別於1938年11月20日和1939年5月20日服役。在築摩服役當天,兩艦被編入第六戰隊,並於11月15日一起編成第八戰隊,司令官為後藤英次少將。12月1日,兩艦被轉移到舞鶴港,隸屬於舞鶴鎮守府。經過一系列的巡航和訓練,1940年10月6日,兩艦參加了盛大的皇紀2600年閱艦式。

1941年11月5日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頒佈了大海令第一號,將第八戰隊編入機動部隊中作為偵查力量使用。11月13日至18日,兩艦接受了出擊前最後的補給,隨後趕往單冠灣與機動部隊會合。11月26日,機動部隊啟程,從北方靠近夏威夷。第八戰隊與第三戰隊第一小隊(比叡、霧島)共同組成了機動部隊的前衛。12月8日,兩艦各彈射了一架零式水偵對珍珠港進行了最後的偵查,隨後抵達的龐大機群重創了太平洋艦隊。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攀登新高山”時機動部隊採用的陣型

  • 注:空襲珍珠港時的機動部隊編成如下: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偷襲得手後,第八戰隊又與二航戰一起支援威克島的登陸行動,佔領威克島後返回吳港檢修。1942年1月15日,第八戰隊前往特魯克與機動部隊的其餘艦艇會合,參加了對新幾內亞的攻略行動。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正在接受補給的利根

2月1日,約克城和企業兩艘美國航空母艦空襲了吉爾伯特群島和馬紹爾群島的日軍基地(效果其實並沒有電影《決戰中途島》中表現的那麼好)。求戰心切的南雲忠一立刻揮師東進,尋求一舉殲滅美國航空母艦。然而連美國艦隊的影子都沒有看到,機動部隊只能返回帕勞。

2月下旬,機動部隊進入南方海域行動(東經110°以西)。3月1日築摩擊沉了8806噸的荷蘭商船摩得加克託並與機動部隊協力擊沉美國驅逐艦埃德索爾;三天後又擊沉了5412噸的荷蘭商船恩加諾。

在開展了一系列空襲後,機動部隊返回斯塔林灣補給並與五航戰會合。由於加賀號在之前的行動中受傷,她不得不退出機動部隊。3月26日,機動部隊前往印度洋。4月5日,利根的水機發現了英國巡洋艦康沃爾和多塞特郡,在機動部隊猛烈的空襲下,這兩艘倒黴的巡洋艦很快沉沒。4月9日機動部隊空襲亭可馬裡,擊沉航空母艦競技神和驅逐艦吸血鬼、護衛艦蜀葵。在印度洋空襲中,利根和築摩作為偵察部隊為機動部隊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沉沒的康沃爾號重巡洋艦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沉沒的競技神號航空母艦

5月27日,機動部隊前往中途島。接下來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很清楚了:利根的水機因故障推遲起飛。機動部隊被突然出現的俯衝轟炸機打了個措手不及,三艘航空母艦沉沒,僅剩的飛龍號也在完成對約克城的反擊後被擊沉。日本的航空力量遭到了沉重的打擊。但這裡必須為利根正聲:打仗比的是誰的錯誤犯得更少,把責任都推給利根顯然是不合適的。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中途島海戰前的利根

中途島慘敗後,第一航空艦隊名存實亡。聯合艦隊將其改編為第三艦隊,將第八戰隊和第七戰隊(重巡洋艦最上、鈴谷、熊野)、第十一戰隊(高速戰列艦比叡、霧島)作為護衛艦隊編入其中。8月16日第三艦隊前往南太平洋,由第七戰隊、第八戰隊和第十一戰隊作為前衛艦隊為五航戰提供預警和牽制作用。

8月24日早晨,作為誘餌的龍驤號輕型航空母艦遭到了美軍的猛烈空襲並被重創,不得不由驅逐艦進行雷擊處分。護航的利根毫髮無損,在戰鬥結束後打撈了龍驤的倖存者。第三艦隊主力立即出擊,並由築摩的水機發現了美國艦隊。在這次出擊中,築摩和比叡的水機炸傷了企業,但隨後的追擊一無所獲。

10月11日,在特魯克接受補給後,第三艦隊繼續南下,還是由第八戰隊作為先導11月26日展開了聖克魯斯海戰,第八戰隊遭到美軍的猛烈空襲。利根再次幸運地毫髮無損,但築摩則險些被擊沉——一發炸彈擊中了魚雷艙,所幸水兵們奮不顧身地拋棄了魚雷。築摩右傾近30°,但依然能夠以20節的航速航行,她在兩艘驅逐艦的護衛下返回了特魯克。而利根則一直為陸軍護航到1943年初。

2月21日,利根回到舞鶴修整,並接受了防空強化改裝,加裝了二一電探。這種雷達功率低、誤差大,只能說是聊勝於無。在這段時間內,第八戰隊司令官更換為岸福治少將。5月17日,第八戰隊參加了護送山本五十六骨灰的行動。

1943年末,美軍的空襲威脅越來越大,利根不得不返回本土,而築摩則隨同第四、七戰隊南下掃蕩美國艦隊。但作戰一無所獲,在拉巴爾停泊期間還遭到了猛烈的空襲。築摩僅僅受了一些皮外傷,但其他艦艇就沒有那麼幸運了。12月12日,築摩返回吳港,與利根一起增加了機炮數量。次年第八戰隊被解散,兩艦被編入第七戰隊第二小隊。2月27日,兩艦與重巡洋艦青葉前往印度洋展開破交作戰。但行動早早暴露,除了擊沉英國貨輪貝哈爾之外一無所獲。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遭受空襲的築摩

3月1日,第七戰隊被編入第二艦隊,此時的第二艦隊已經由一開始設想的決戰部隊編成了航母的護衛部隊。在隨後的馬里亞納海戰中,利根和築摩再次作為前衛部隊出擊,但日軍在此次海戰中遭受慘敗,第七艦隊只能返航。

返回本土後兩艦接受了防空強化改裝:利根擁有57門25毫米機炮,築摩擁有55門。此外還增加了二二電探和一三電探。10月17日第七戰隊編入了第一遊擊艦隊第二部隊,執行“捷一號”作戰。在24日的錫布延海戰中,利根受了輕傷。隨後第一遊擊艦隊發現了塔菲三號編隊,情緒低落的日軍頓時為之一振。利根和築摩在戰鬥中表現得頗為活躍。但一枚魚雷命中了築摩並帶來了無可挽回的進水。築摩最終沉沒。11月21日,第七戰隊解散,殘存的利根被編入第五戰隊。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薩馬島海戰中的築摩,可見艦艉已經被切去一截,但不影響航行

最後的日子裡利根一直停泊在江田島附近。7月5日她被作為浮動炮臺為吳港提供掩護。7月24日美軍大舉空襲吳港,利根的主炮、127毫米高射炮、25毫米機炮先後加入了戰鬥。但以日本的防空能力來說這不過是給美軍機群撓癢癢而已。利根遭受了重創。四天後美軍再次空襲吳港,利根英勇地奮戰到了最後一刻。她最終坐沉在了江田島錨地。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7月24日的利根

艦隊之眼、航母侍衛——日本海軍利根級重巡洋艦

利根中彈示意圖

1946年6月18日,日美聯合司令部下達了拆解利根的命令。次年4月7日,拆解工作開始;1948年9月30日,利根被徹底拆除。

結語

在日本海軍機動部隊的作戰中,兩艘利根級幾乎必定陪伴在其左右。從最開始的機動部隊急先鋒到“捷一號”作戰時因為無航母可以護衛、只能與其他主力艦一起作戰,利根級的歷程折射出了日本海軍機動部隊的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