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投訴數據出爐,哪些保險公司上了“黑名單”?

2019年投訴數據出爐,哪些保險公司上了“黑名單”?


買保險,最怕的是什麼?


問及這個問題,想必大家都會異口同聲的回答:怕保險公司收錢痛快,理賠困難!


現實中不乏一些保險公司在理賠時流程繁瑣,惜賠甚至拒賠,糾紛不斷,大家更傾向於服務及時、理賠順暢的公司。


那麼,該怎麼去判斷呢?


每年,保險公司都會通過公眾號披露自己的理賠獲賠率、理賠時效等數據,可供佐證。


但這畢竟是保險公司自己披露的,往往都是有利於自身形象的數據,我們應該帶著辯證性的思維去尋找另一面:投訴數據。


這是源於監管的聲音,真實可信。


近期,銀保監會發布了2019年的保險公司投訴數據統計,對於保險公司的服務質量,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窺見一隅。


一、大家都投訴了什麼


2019年全年,銀保監會共接收投訴93719件,同比增長5.95%。


其中,絕大部分是保險合同糾紛,佔比94.69%。


另外一部分是涉嫌違法違規的投訴,雖然佔比量僅5.31%,不過增幅令人咂舌,同比增長153.39%...

大家都投訴了哪些問題呢?

問題集中在保險產品的銷售和理賠過程中。


1、銷售糾紛投訴

對於財產險,主要反映強制銷售、營銷擾民和誤導保險責任或收益等問題。


想必大家都有這種經歷:每次車險還未到期,電話就停不下來,隔三差五就會接到車險報價,不勝其煩...

對於人身保險,主要反映誇大保險責任或收益、未充分告知解約損失和滿期給付年限、承諾不確定利益的收益保證等問題。

這類情況在理財險中更為常見,銷售時業務員吹得天花亂墜,收益演示令人垂涎。


買了幾年後發現,本都沒回來,取回本金需要30年,退保又要損失一大筆錢,聯繫業務員早就不幹了...怒不可遏!

2、理賠糾紛投訴

關於理賠糾紛的投訴大多是反映理賠時效慢、理賠金額爭議、理賠資料繁瑣等問題。

這也是大家所擔心的:保險公司收錢容易理賠難。


正是因為太多關於拒賠的負面新聞,使得很多渴望保障的人對保險望而卻步,躊躇不前。


二、哪家保險公司投訴多

我們先來看看投訴總量。


1、投訴總量


2019年投訴數據出爐,哪些保險公司上了“黑名單”?


從上表來看,投訴量居多的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公司:人保財險、平安財險、眾安在線、平安人壽、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

這很正常,他們保單銷售量大,投訴自然多。

人身保險公司中投訴較少的有瑞華保險、國富人壽、三峽人壽等,這些公司於近些年才成立,業務量少,相對的投訴少。


因此呢,僅看投訴總量有失公允,我們還需結合另一項指標“投訴相對量”來綜合看待。

2、投訴相對量

銀保監會主要用三個指標來衡量投訴相對量:

●億元保費投訴量

●萬張保單投訴量

●萬人次投訴量

對於消費者而言,我們更關心每賣出一份保險或者每承保一個人,所產生的投訴量,因此,這裡我們僅比較後兩項指標。


先來看財產險:


2019年投訴數據出爐,哪些保險公司上了“黑名單”?


蘇黎世財險以29件/萬張保單的投訴量遙遙領先,令人汗顏。

另外,上文提到的人保財險、平安財險、眾安在線雖然投訴總量比較高,但從相對量來看,都在倒數10名以內,值得信賴。

再來看看人身險公司。


2019年投訴數據出爐,哪些保險公司上了“黑名單”?


匯豐人壽、復星保德信、鼎城人壽、君龍人壽這幾家公司無論是萬人次投訴量還是萬張保單投訴量都位居前10,需要反思。

而投訴相對量位居末位的有大家熟知的中國人壽、泰康養老,為他們點贊。


三、寫在最後

單次的投訴數據,並不能準確衡量一家保險公司服務的好與壞。


比如上文提及的財產險投訴相對量第一的蘇黎世,這家公司投訴總量並不高,僅16件。也許是因為分子過大:遭遇集體性的同類型投訴事故,或是分母過小:保單銷售量低,這些細節我們都不得而知。


真正需要我們注意的是這樣的保險公司:每次的投訴率都遙遙領先、霸居榜首、屢教不改,消費者自當避而遠之。


另一方面,投訴數據也不該成為保險從業者互噴攻擊的工具,監管旨在督促保險公司改善自身服務,帶領著整個行業向真、善、美的方向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