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房地產:危與機並存,區域龍頭建業進入戰略鞏固

亞馬遜河的蝴蝶扇動幾下翅膀,是否會在北美洲引起一場海嘯,目前尚無定論;但最早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發現的這場罕見的疫情,卻正給全球企業帶來影響,包括中國房地產業。

截至3月31日,已有近100家房地產上市企業發佈年報,數十場業績發佈會,疫情如何影響房地產成為必問話題。

碧桂園總裁莫斌說,疫情對碧桂園的2月銷售有直接影響,3月份銷售基本走勢正常。“我們相信城鎮化推進能保證中國市場有巨大空間,希望通過未來9個月努力,實現全年目標。”


疫情之下的房地產:危與機並存,區域龍頭建業進入戰略鞏固


建業集團董事長鬍葆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一般情況下,大部分企業在上一年的11、12月就開始做來年的年度計劃。“我相信,很多企業在制定2020年計劃時,都沒有考慮到疫情的爆發。因此,這對企業經營來講是個突發情況,這個意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造成很大的衝擊。”

不過,胡葆森也指出,這種影響更多是心理上的衝擊,短期衝擊不足為懼,長期向好基本面並沒有改變。對前期槓桿過高、沒有準備的企業而言,這是危;但對在人、財、物等方面做好準備的企業來說,更是機。

就建業而言,基於公司的良好經營狀況,疫情影響有限。而疫情下,中小房企壓力巨大,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類似建業這樣基本面良好的優質區域龍頭企業、規模企業,很可能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從中長期來看,行業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並未改變。2019年中國的城鎮化率剛突破60%(60.6%),河南的城鎮化率才剛接近54%(53.2%)。相比全國,河南城鎮化的空間巨大。按照正常情況下,70%-75%的城鎮化率目標預測,至少在未來十年這個長週期看,房地產行業還將會持續向好。”對於下一步的中國房地產行業的未來走向和建業的未來發展,胡葆森說,建業深耕河南28載,2019年銷售收入過千億,並實現在河南省122個縣及縣級以上城市的全覆蓋,是實實在在的銷售收入和銷售面積“雙冠王”。對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建業有充足的“子彈應對”。疫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公司高管主動降薪,中層主動將績效延時發放,他們看好企業未來發展,選擇與企業命運與共。

碧桂園總裁莫斌說,“相信城鎮化推進能保證中國市場有巨大空間”。

萬科董事張旭也說:“中國房地產的中長期趨勢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城市化進程還會繼續,人口和產業聚集也不會停止,因此我們的投資策略還會遵循既往的投資邏輯和投資原則。”

不過,突如其來的疫情,也確實對一些區域的房地產企業造成了震盪。


以河北為例,河北省住宅與房地產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執行秘書長張彥峰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今年以來,河北省房地產市場受春節假期疊加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影響,銷售、開工、拿地、竣工、投資等數據均大幅下滑,原有的穩定運行狀態被打破,整個市場按下了“暫停鍵”。省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份,全省房地產開發投資146.7億元,同比下降17.3%。其中,住宅投資119.1億元,同比下降13%。

在對疫情期間的河北房企經營現狀進行專題調研後,張彥峰發現,房企主要面臨三大困難。

一是資金流入銳減。因為根據主管部門的防疫要求,房企售樓部和中介門店全部關閉,來電和認購同比減少80%。對於已成交的客戶,由於難以收集按揭資料,加之住建和銀行等部門在疫情防控期間按揭手續、銀行面籤和客戶審核等工作暫時停止,使得按揭資金無法得到及時地辦理和回籠。即便疫情過去,市場恢復尚需較長時日。經營業績將大幅下降,資金鍊承壓較大。

二是融資難度加大。受疫情影響,銀行貸款授信的時效性將受影響,原本預計一季度的放款可能延後至6、7月份甚至下半年。同時,延遲復工影響報建取證,也將影響開發貸融資。因行業調控政策,上市房企股權融資已“一刀切”全部暫停。房地產公司普遍在現金流管理上承受的壓力較大,雖然大型房企有較好的償債能力,但也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三是成本支出大增。為維持企業正常運轉,人員工資、養老和社保繳費、管理和財務費用、非產權辦公區及展廳的租金等需正常支付。受疫情影響,我省工程勞務輸入的湖北、湖南、四川、江蘇等地人員暫時難以返回。考慮到北方地區每年僅有7個月(4—10月)的有效施工時間,房企在疫情過後或將很難吸引大量南方從業人員復工,由此導致的用工荒預計將使用工成本增加20%—30%。


不過,作為一直深耕中原的區域地產龍頭,胡葆森則認為,上述三個問題對建業而言都不存在,“關注建業的人都知道,過去這麼多年,建業一直是以穩健經營為導向的企業,指導思想就是穩健、持續,做一個長期價值主義者。”

胡葆森介紹說,2019年,建業在境外成功發行共13億美元的中長期債券。2020年1月9日,建業地產成功發行美元債2億美元。2月5日,建業地產成功發行美元債3億美元。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本次債券發行仍獲得超7倍認購,賬簿金額達到22億美元,充分體現了資本市場對建業的認可。這使得發債成本可控,比預期要低。

截至2019年年末,建業取得多家境內銀行授信額度共計430億元,尚未使用的授信額度有302億元。在房地產融資逐步收緊,金融政策頻頻施壓的環境下,力證公司在銀行體系及資本市場的良好聲譽。

“疫情發生後,不少銀行機構的負責人主動打電話,對我們表示支持。建業這麼多年積累的市場信用,在這時候發揮了很好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們對現金流的要求非常高,儲備有足夠的資金防患未然。可以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胡葆森說,患難之際見真情,在疫情發展存在重大不確定因素的情況下,就2、3、4月的薪水發放,公司高管主動要求降薪50%,中層主動將績效延時發放。其實,對現金流來說是沒有多少意義的,我們的資金儲備很充裕。但是,這體現了員工與企業命運與共的決心,這是在企業經營遇到困難時,高薪高管做出的響應,代表他們更看好企業的未來發展。高薪高管主動降薪、緩發,但是一線員工的工資,不僅沒有降,部分員工還有上漲。疫情防控期間,我們7000多名物業一線員工非常辛苦,我們就拿出專項資金,用於獎勵那些做出突出貢獻的員工。


談未來:保持底線思維 未來三年進入戰略鞏固期

過去的三年,建業業績增長迅猛,成績斐然;但未來三年,建業將更關注各項指標的健康程度,進入戰略鞏固期。蹲下,是為了更好的起跳。

胡葆森說,對建業來講,過去三年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衝千億也並不輕鬆。因此,在2020年1月18日集團的管理年會上,我們就提出,未來三年建業進入戰略鞏固期。鞏固期並不是停滯,而是要沉澱過去三年超速增長帶來的問題,將自己的各項財務指標調整得更健康一些,把產品打磨得更完美一些,把服務體系建設得更好一些,把組織能力鍛造得更強一些,這些都是戰略鞏固期內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經常講兩個詞——底線思維和量入為出。底線思維就是把底線劃出來,今年我們制定了一個不比去年低的、有增長的目標。作為董事長,看到團隊的決心和精神,我感到很欣慰,這表明團隊有信心,也成熟了。就目前情況看,他們完成得超過我的預期,證明我們全體員工還是非常拼搏的。

更重要的是,28年來,百萬業主對建業品牌的認可,對產品的認可、文化的認可,對我們客戶服務體系價值等的認可。

疫情,對沒有準備的企業是危,對有準備的企業是機。這種準備,包括思想、技術、資金、管理、人才等各方面的準備。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當一些中小企業堅持不下去的時候,這對負債率低、資金儲備充足的企業就是機。

未來是兼併收購的大好時機,疫情不是好事,但迫使企業家群體能夠沉下心來思考,當有朝一日天時、地利、人和等要素不完全具備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被迫停滯甚至退步的問題。其實,即便企業一直穩定發展,也要有退的準備、停的準備。

這考驗著企業家的駕馭能力,駕馭能力強的能做到“當進則進,當退則退”。“進退自如”四個字,是我20多年來一直追求的境界,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