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地處秦嶺南麓的古稱商縣的這座小縣城,歷經600餘年,現如今已是完完全全的舊貌換新顏了!誰能知道舊時商縣是個什麼樣子!

商洛中學退休老教師,畫家魚正發先生,用他的畫筆畫下了舊商縣的舊貌。 一幅幅老商縣的記憶,呈現在大家面前。

一幅幅舊時商縣的畫面,進入了老商縣人的眼簾。看到舊時商縣的城牆,看到那栩栩如生的東西南北城門,那水門洞,那記憶猶新的魁星樓,那老商中大門,那有一個高坡的圖書館,南門外那座木架橋和退水渠洗衣的場面。都激起了商縣人兒時的回憶!

五六十年代的商中大門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州東門,古稱“覲陽門”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東門外兩丈多深的城壕,是駐軍防止攻城而挖的。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州城在元代是土城牆,到明朝才改為磚城牆。城牆有五里三分長,二丈二尺高,底厚二丈,壕深二丈。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州水門又稱“靖順門”,其意為祝願城中之水平靜順暢流出,避免水患。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州西門,又稱“靖羌門”。古時有安定保平安之意。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州南門,古稱“鎮遠門”。有鎮邪震懾保平安之含意!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東門裡,紅十五軍司令部駐地遺址。也是商縣中學舊址。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東關祖師殿,位於東關最東口。廟前有高大牌坊,舊時是農民的糧食交易市場。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城南門外丹江河堤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孔廟。位於商縣城西南隅,蓮湖公園北坡上。坐北向南,三級臺形地勢。解放初此牌樓搬到了烈士陵園。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玄王廟,玄王契的封地。地處商縣西街柳巷子南口。西門上有匾“玄王治封”四字。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溝峪口丹江大橋。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州城牆西北角外的城壕邊上有一棵大柳樹。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北城門內,原來是北馬道,地勢較低,後修城門,才進行了鋪墊。有個斜坡,可上城牆。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蓮湖五(武)道廟,位於水泉巷南口,蓮湖的西北角。明代時是私人花園。清光緒八年(1882年)和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兩次丹江發水,洪水入城,汪洋一片,才形成蓮湖。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城南原丹江大橋,為鋼筋水泥橋。南通南秦嶺。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南城門外是一個斜坡,下到退水渠是用大石塊砌成的臺階。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早期的商縣縣政府。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圖書館在下街東側的高澗上,有一個臺階。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縣古城平面圖。巷道大還沿用老名字,只有楊家巷變成了田巷子,苟家巷變成了馬家巷。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魁星樓在商縣城東南角的城牆上。清順治年間王思治創建,主要是為了補風水。南街東口大巷子南口還建有方昌閣。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和平小學,當時是城關小學的分校。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靜泉山佛音寺,山下是靜泉小學,山上有個羅公祠。清官羅文思用自己的薪奉修建了商山書院。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商山松雲寺。松雲古寺年久遠,蒼松如傘遮廟院。枝幹似龍空中盤,天下奇特一景觀。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插秧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遠眺二龍山水庫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西荊公路二龍山大橋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高車嶺又名南秦嶺。北側有個四皓廟。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因修路,將高車嶺斬斷,上面有一個風雨橋,旁邊還有大槐樹和僧房。四皓廟旁邊,有一個小小的清泉。人們經過此地,都要用此清泉。後重新修路,風雨橋被毀。

60多年前的商縣,原來長這樣!

(WGQ)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