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趣渭南 | 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詩聖杜甫《沙苑行》開篇:“君不見左輔白沙如白水,僚以周垣百餘里。”寥寥兩句,便使古沙苑萬頃沙海之灝淼、沙城百里城郭之逶迤破題而出,躍然紙上。然而,杜工部一曲《沙苑行》,高唱低吟,長敘短抒,洋洋灑灑千餘言,卻描不盡沙海魚泉棋佈、沙梁如濤之神韻,繪不完沙城茅寮星羅、萬駿騰雲之壯美。詩聖縱有千古生花妙筆,絕代奇思佳句,更難寫出如今沙苑春來杏白桃紅,夏至萱黃如金,秋染棗林如霞,四季果茂糧豐之麗景!

沙苑,一方古老、神奇的盛載了無數人文故事和歷史傳奇的美麗秸穰之地!

沙苑,位於陝西省大荔縣南部洛、渭兩河之間,東瀕黃河,南臨華嶽,西距古都西安不足百公里。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曰:“洛水東經沙阜北,其阜東西八十里,南北三十里,俗名之曰沙苑。”其廣跨大荔、至臨渭,袤接渭河、斷洛水,乃秦漢之時“五苑”之首,是我國內陸平原最大的沙漠沙丘地帶。苑內沙阜連綿入畫,沙窩積水成池,沙滷白茫一片,沙灘碧綠疊翠,可謂集沙漠自然景觀之大成。

趣渭南 | 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沙苑自古就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在一馬平川、美麗富饒的關中平原東部最開闊的地帶,大自然緣何繪上“沙苑”這一神來之筆呢?據當地歷代相傳:沙苑地區遠古時為浩瀚水國,黃河、洛河、渭河三河交匯於此,東有中條、南有秦嶺二山阻擋,三河水匯,聚而成湖,名曰“赤岸澤”。黃帝時,黃河常阻滯於今韓城禹門口以北。大禹治水,鑿禹門,河水暢流南瀉入“赤岸澤”,澤水日高漫溢氾濫,大災西北地。禹又治水,於中條、秦嶺相連處鑿門導水,以洩西北之澇,澤東方之幹。禹鑿門治水之舉感天神,泣地鬼,遂神鬼齊鑿門於此,成人門、神門、鬼門(今河南三門峽),三門齊洩“赤岸澤”之水,自此黃河通暢,既消除西北之澇,又潤澤了東方沃野,夏商文明也因此孕育而生。而“赤岸澤”亦水落沙出,後經千載水推風聚,沙苑遂成!明“關中入閣第一人”、沙苑人馬自強有詩云:“沙苑來天地,夾流渭洛分。推移猶浪跡,起伏故龍紋。” 水鍾情於沙苑,沙苑得成於水,故與其他沙漠相比,沙苑平添了幾多飄渺的靈秀,幾多神秘的風韻。

“白沙如白水,杜老為傳芳。陵谷迷奇蹟,蘼蕪漫夕陽。柳殘寧是魏,苑廢不知唐。”走進神奇的沙苑,就好似走進了一段令人遐思漫卷的歷史長廊。

人類最早智人“大荔猿人“、中石器時代的典型代表“沙苑文化”,以其獨特的物質精神內涵,佐證了沙苑原始農業的萌芽。春秋時,沙苑是秦晉紛爭之地,秦穆公曾與晉惠公盟於沙苑王城。戰國時,秦在沙苑築高壘勢,設臨晉城以耀強秦之威。公元前403年,七雄之魏乘秦內部乖亂,盡奪秦河西之地,著名軍事家吳起在沙苑腹地築霸城,領河西太守,致力於沙苑繁榮,百姓樂業。今沙苑霸城村有吳起宅廟、頭冢遺址,有流傳千載的“沙納吳起”傳說,見證了世代沙苑人民對吳起的深切懷念。

公元537年閏9月,西魏宇文泰以不足萬人之兵,在沙苑東西為陣,左右設伏,出其不意的伏擊了東魏高歡十餘萬驕軍,大獲全勝。“沙苑之戰”成為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宇文泰為旌其功,命騎士建忠武寺,植柳七千,以示名威。至隋時,發揮沙苑之地利,置羊監,建糧倉,沙苑自此更顯赫於史,名揚海內。

趣渭南 | 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盛唐亦乃沙苑鼎盛之時。建沙苑城,設沙苑監,唐王之虎臣敬德領總監,親督牧馬,為全國四十八監之總監,長安帝王御用駿馬“苑中來牝三千匹”盡養於此。當時,沙苑“繚以周垣百餘里”、“至尊內外馬盈億”、“豐草青青寒不死,食之豪健西域無”,一派駿馬成群、縱橫奔騰的塞上風光。今沙苑馬坊頭、馬坊渡、白馬營、王馬村等與馬有關的村莊,均是盛唐沙苑監之遺存。至宋時,承唐業,在沙苑復設牧龍坊,軍需之良馬多出於沙苑。

元、明以來,沙苑多戰亂,多移民,多墾殖,為“把酒桑麻、怡情田園”之地。明吳承恩當年西渡黃河,奔赴長安,途經沙苑,憶及李唐趙宋御馬飛揚之壯景,懷古看今,迸發激情,以沙苑為原型用神來之筆著就了《西遊記》中美猴王統管放飛天馬的浪漫篇章。

沙苑自古就是一個漆沮夾流,沙樹濃蔭,桃李芬芳,諸果累累,豐草青青,沙池遍佈,風景優美的遊覽觀勝之地。

隋煬帝在沙苑洛水兩岸築有“看花臺”,“兩岸桃花紛然,三十里不絕”,無異桃源仙境。而臺“下有蓮池,上起弛道”。池有官池、龍池、青池、蓮花池、太白池之多,莫不清水豐盈,蓮映紅日,雲蒸霞蔚,浮深淇蕩,乃黿鱉之鄉,為魚鱔樂土。唐時,沙苑監林茂草豐,鳥獸眾多,王公貴戚多牽狗架鷹,騎馬乘車,紮營結帳,挽弓射箭,狩獵之事蔚然成風。天寶13年9月9日,唐玄宗獵於沙苑,見孤鶴上翔,孤矢一發而中,鶴墮而復起,帶箭飛翔東南方,此《龍文鞭影》中“佐卿化鶴”的故事。而今盛行於關中東部民間的“細狗攆兔”就是當時之遺俗。

沙苑腹地有九龍村,古名九龍泉。自古九泉同匯流,水香草豐潔。大荔古稱同州,名源於此。詩聖杜甫有詩云:“泉出巨魚長比人,丹砂作尾黃金鱗,豈知異物同精氣,雖未成龍亦有神”。而更為盛名的九龍八景:“龍泉溥潤年光久,亞冢流芬歲月長,君子蓮池思品格,桃花仙人想衣裳,叢沙細浪縈千頃,洛水回紋旋一方,溪亭曙靄看隱約,蔬果春林試馨香”。無一不是天堂美景,人間仙境。

趣渭南 | 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沙苑,曾引無數文人騷客,賦詩填詞,縱酒高歌,澆塊壘,解餘愁。詩聖杜甫兩次遊歷沙苑,留下了著名的《沙苑行》和《留花門》,使沙苑流芳千古。大詩人白居易迷戀沙苑風光,在沙苑築《白樓》,結廬讀書,《白樓》“北俯漆沮長虹,南面終南阜豐”,極一時之勝,有元稹“煙入白樓沙苑暮”狀其景。以《楓橋夜泊》一舉成名的唐代詩人張繼遺作甚少,卻在沙苑留下了“陶令好文常對酒,相招那惜醉為眠”,的幽愁詩情。南宋大詩人陸游當年繞道沙苑,不忍別離,寫下了“會當小住平戊帳,饒益南亭看華山”的抒懷佳句。以沙苑百里繽紛桃林為背景所編寫的碗碗腔名劇《金婉釵》,故事纏綿、悽婉動人,堪稱絕佳麗詞,數百年來盛演不衰。“聚來千嶂出,落去一平川”、“樹外青山樹底川,雨生雲霧晴生煙”、“復有長春千尺亭,竹扉不隔華山青”、“漆沮河邊兩岸沙,繞堤十里盡桃花”、“朱扉新桂宇,流水古桃源”、“夕陽惟見牛羊牧,野樹千嶂夾岸斜”等美麗詩篇,無不是詩人們對沙苑無限風光的匠心獨韻,傾情詩話。

古老的沙苑,流傳著神奇的傳說故事,凝結著沙苑人民的獨特智慧和浪漫情懷。

流傳在沙苑腹地八魚村的“八女井”傳說,人神共話,古樸悠久。遠古時,此地是個大湖,人們以打魚為生。玉皇大帝懲罰人類,乾枯湖泊,地旱三年,寸草不生,五穀不長,人們紛紛逃往他鄉,尋求活路。八位善良的仙女為解凡間之難,偷下天宮幫百姓挖井。即將見水時,被玉皇大帝知曉,天庭震怒,立即派天兵天將捉拿八位仙女。八位仙女一邊與天兵天將拼鬥,一邊堅持繼續挖井。井成水湧,極為甘甜清洌,可八位仙女卻被捉拿上天,打入天牢。為紀念八位仙女的功德,人們樹碑立傳,建八女井牌樓,並改村名“八女井村”。自此,八魚村風水獨好,成為了沙苑富庶之地。明末清初,李自成兵敗,轉戰商洛山中,其結義的八名兄弟,慕名“八女井”傳說,便改姓為李,攜金銀珠寶悄然下山,偷渡渭河來到八魚村潛藏隱居,世代經營發展,輩出富商名人,成為了關中清代盛及一時的名門望族。今在八魚村發掘的22座清代李氏望族石墓群,佔地規模宏大,墓室結構獨特,裝飾雕刻精細,楹聯文化厚重,具有很高的學術研究和藝術欣賞價值,在關中古墓建築中獨樹一幟,也成為了當年李家富貴雍榮的有力佐證。

趣渭南 | 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趣渭南 | 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名甲天下的沙苑藥物特產“沙苑子”的故事,纏綿動人,美麗如詩。相傳唐玄宗之女長樂公主自幼多病,身材弱小,經常住在華清宮養病。“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率兵攻破潼關,兵至臨潼,長樂公主夢中驚醒,騎馬連夜逃奔沙苑監,被一位童顏鶴髮的老人收留。老人複姓東方名亮,精通醫道,人稱“真人”,在沙苑培育了一種草藥叫“沙苑子”。用它泡茶,能滋身健體,醫先天之不足;防疾治病,治後天之所傷。真人對公主視如親生,百般愛護,讓女兒莫愁經常用沙苑子泡茶給她喝。天長日久,長樂公主的身體竟然越來越好。轉眼間過了二、三年,唐朝軍隊收復了長安城,太子李亨繼承王位稱肅宗,得知公主下落,立即派人接公主回宮。臨別時,真人以一葫蘆沙苑子相贈,公主感激不盡,三拜淚別。回到宮中,宮娥們看到公主,個個不勝驚異,原來體弱多病的公主,頭聳烏雲,面若桃花,好似仙女下凡。肅宗李亨聞知此事,便召見公主得知沙苑子之神奇。於是命飲差下詔同州府,進貢沙苑子,供宮中享用。豈料,同州知府吳來貪得無厭,藉此盤剝沙苑百姓,鬧得雞犬不寧,民不聊生。東方真人和莫愁女冒死到府衙告狀,卻慘遭誣陷。真人深悔不該將沙苑子之事告知公主,一頭撞死在府衙門前石獅之上。莫愁女為報冤仇,連夜喬裝打扮,入宮面見公主。公主聞訊後不勝悲漸,當即奏明肅宗,親自率兵將貪官吳來斬首於真人靈堂之前,並宣佈永免沙苑地區百姓的稅賦勞役,以安民心。然後就要拔劍自刎,經莫愁再三勸說,公主才將她的鳳冠霞披葬於真人墓側,以謝真人。今沙苑“真人墓”與“公主墳”的遺址,便來歷於此。

沙苑,歷史上是個多民族聚居之地。遠有漢族和羌族。唐肅宗時,“郭子儀借兵回,徵吐蕃後,留回兵於沙苑,建村三十六莊”,是沙苑有回民之始。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將俘獲的蒙古王公貴族遷謫沙苑墾荒,集中於“官池”,今官池的帖家、拜家等村,是蒙古王公貴族之後。

長期以來,為了求生存、謀發展,沙苑地區各民族和諧相處,相互融合,共同用智慧和汗水創造出了光彩厚重的沙苑文化,培育出了譽滿三秦的名優物產。秦漢時,沙苑紅棗就弛名天下。唐後,沙苑的沙苑子、西瓜、金針菜、生地黃、花生、毛皮皆為歷代之貢品。聞名關中的“同羊、同驢和秦川牛”皆產自沙苑。被稱為秦腔鼻祖的同州梆子和碗碗腔(同朝皮影)源於沙苑。流行沙苑的地遊、花苫鼓、車芯子、舞龍燈、踩高蹺、跑旱船、跑竹馬、血故事等社火均有300多年的歷史。沙苑皮影曾多次出國訪問演出,文化部將沙苑花苫鼓作為研究資料予以收藏,中央歌舞團以沙苑地遊為素材改編的《荷花舞》,至今在國內外盛演不衰。

趣渭南 | 一篇沙苑行,帶您遊沙苑

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沙苑人民沐浴著西部大開發的春風,用勤勞和智慧讓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煥發了新顏。如今的沙苑,畜牧業集約化經營的沙苑“牛”城正在崛起,棗、桃、李、杏等果林業蓬勃發展,黃花菜、蘆筍、花生、紅棗深加工方興未艾,奏響了一曲豐饒富裕的強勁樂章。一個“林秀兮萱花美,棗紅兮花生白,荷香兮蘆筍壯,草青兮牛羊鳴,沙黃兮駝馬奔”的沙苑正在展現在人們眼前,如此美景佳地,豈是“唐之沙苑”可以媲美的?

古老神奇的沙苑,物華天寶的沙苑,人傑地靈的沙苑,欣逢盛世的沙苑,定然會煥發出奪目的光彩,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誠摯的祝願沙苑前程似錦,美麗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