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病毒,教科文組織動員122國共推開放科學與合作


面對新冠病毒,教科文組織動員122國共推開放科學與合作

3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召集多國科學部門代表舉行線上會議。出席會議的有122國代表,其中包括77位部長級官員,以及歐盟委員會科研與創新委員加布裡埃爾(Mariya Gabriel)、非洲聯盟科學事務委員阿格博爾(Sarah Anyang Agbor)、尼加拉瓜前副總統阿塞韋多(Moisés Omar Halleslevens Acevedo)和世界衛生組織首席科學家斯瓦米納坦(Soumya SWAMINATHAN)。美國和以色列代表亦參加了本次會議。

會議旨在探討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國際科學合作與加大科學投資的重要性

開放科學這一重大議題是本次會議的焦點之一。教科文組織已於2019年9月啟動制定關於開放科學的國際建議書。

教科文組織總幹事阿祖萊呼籲各國政府加強科學合作,並將開放科學納入本國科研體系,以預防和減緩全球性危機。

“新冠肺炎大流行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科學研究和國際科學合作的重要性。當前的危機也向我們揭示了通過開放科學加強知識分享的緊迫性。我們應當立刻採取共同行動。”阿祖萊說。

世衛組織專家斯瓦米納坦說:“對於知識和數據共享,以及推進新冠病毒研究而言,合作至關重要。在這個貿易和物流封禁已阻礙重要物質運輸的特殊時刻,我們一定要強調,必須依靠科學來引領全球阻擊這一疫情。”

非洲聯盟代表阿格博爾表示:“非洲需要一個更強大的科研願景來動員學術界以及公共和私營部門。非洲聯盟在去年底已將開放科學列為應對不平等的關鍵因素。”

幾周以來,國際科學界積極應對疫情,分享和開放科研成果,並對自身運作方式做出了史無前例的改革:各大主要科學期刊向公眾開放關於新冠病毒的文獻;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號召下,1000多篇科研論文相繼在開放渠道發表;多個國際科研聯盟在幾天內成立,使得新冠病毒研究突飛猛進,並在幾周內完成了基因測序。

“我們的生存依賴於科學。”巴西科技創新和通信部部長龐特斯 (Marcos Pontes)說。

在開放科學方面,會議探討了以下議題:

  • 交流知識,支持科學研究和縮小國家間的知識差距;
  • 動員政策制定者、科研人員、創新團隊、出版商和公民社會,實現科學數據、科研成果、教育資源和科研設備的免費使用;
  • 強化科學與政策之間的聯繫,以滿足社會需求;
  • 在國境關閉的條件下向社會開放科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