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A到中超,中国足球有什么变化?


从甲A到中超,中国足球有什么变化?

1994年,中国职业足球元年,最高级别的职业联赛叫中国足球甲A联赛,历经10年,在2004年升级为中超,从甲A到中超,中国足球到底有什么变化?

一、精神面貌的改变

在中国足球职业化以前,球员都是在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包括甲A时期的很多球员,都是体制内的球员。体制内培养出来的球员,讲究奉献,讲究为国争光,郝海东、范志毅这帮球员,水平怎么样不好评价,在场上的拼劲,现在这帮球员要好好学习。现在的球员更市场化,更讲究利益,很多球员总是怕在国家队比赛受伤,在国家队出工不出力。

二、资金投入上的改变

资金的投入的直接效果是大牌教练和大牌教练进入中超,里皮、斯科拉里等大牌教练;德罗巴、阿内尔卡、奥斯卡、保利尼奥等大牌,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他们来到中超,给中超带来了很多变化,攻防转换更快,技战术更强,中超的观赏性确实比甲A时代强,这就是高水平教练和高水平外援带来的结果。

三、金元足球并没有引暴

当年看甲A除了看球,还有一种情结,地方情结,和由地方演变成的民族情结。当时的,有甲A的城市都有金牌球市,成都保卫战,让“雄起”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工体的京骂虽然不文明,不主张,也是球迷不满的一种表达方式……。只要有国队的比赛,大家心情激动不已,每次进攻,大家都击鼓相庆,每次失误,都叹息不己。时不时的从不同的房间传出击打桌子的声音,这种心情,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到。现在,很难看到这种场境了。

四、保护主义并不能促进中国球员的成长

曾经,中国足球职业联赛出现过外援门将,后来聪明的国人敏锐的发现:因为外援占据了各俱乐部的主力,国内门将很难得到上场机会,国家队成绩不好,因为国家队门将不好;国家队门将不好是因为外援门将占据俱乐部主力,国内门将得不到锻炼。于是,一条比较有特色的规定出来了,不允许引进外援门将,所以,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外援门将,但中国足球再也没有培养出区楚良、江津等优秀门将。竞技体育,是要通过竞争才能得到锻炼,通过行政干予得到的,一旦失去保护伞,最终会回到原形。要想成材,就要放到烈火中去锻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