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儲市場“蠢蠢欲動”,專家呼籲加快建立市場化交易和分時電價體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光储市场“蠢蠢欲动”,专家呼吁加快建立市场化交易和分时电价体系

儲能

根據《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0》初步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含物理儲能、電化學儲能以及熔融鹽儲熱)累計裝機規模達183.1GW,同比增長1.2%。

中國已投運電力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到32.3GW,佔全球市場的17.6%,同比增長3.2%,新增投運容量1GW,其中,電化學儲能新增投運519MW/855MWh。

在儲能的眾多發展形式中,“光伏+儲能”是當下比較熱門的應用領域之一。由於儲能可以快速精準的儲存電量,平緩短期的波動,消除最大負荷電量,因此它可幫助太陽能發電達到隨時可用的狀態。

以德國、英國、澳大利亞、美國、日本為代表的國家在“光伏+儲能”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而與儲能相關的項目也成為這些國家的投資熱點。

在中國,“光伏+儲能”也是近兩年的熱點之一,隨著新疆首個發電側光儲試點項目併網運行、多地光儲充項目建成投運,國內首個由獨立市場主體投資建設並參與市場化運營的電網側儲能電站開工建設等,這些都讓人看到光儲市場的“蠢蠢欲動”。

3月26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印發的《2020年光伏發電項目競爭配置方案》,亦釋放出光伏+儲能優先的信號。

文件指出,明確2020年內蒙古新增的光伏發電消納空間全部通過競爭性配置的方式組織申報,重點支持在荒漠地區、採煤沉陷區、煤礦露天礦排土場建設光伏電站,支持以自發自用為主的工商業分佈式電站,優先支持光伏+儲能項目建設。

這一方案的發佈在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不少光伏與儲能公司加快了對“光伏+儲能”的佈局和動作。

對於當前光伏電站站內儲能由光伏發電企業投資建設,以及業內寄希望於國家出臺補貼政策的形勢,行業專家、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研究所前研究員王斯成表示:“內蒙、新疆、山東、青海地區的強制配裝是不對的,而行業希望國家出臺補貼政策也是不現實的。”

他建議:“站內儲能需要靠市場化交易和分時電價體系的建立,通過商業化的手段促使光伏電站安裝儲能系統。”

王斯成還提到,對於分佈式光伏系統,一方面因為分佈式光伏的成本大大低於電網的零售電價,價差足以支持安裝分佈式儲能,這與德國和日本的情況類似。

另一方面,安裝儲能之後,分佈式光伏系統就具備了調節能力,在電力交易市場和分時電價系統建立起來後,能夠實現分佈式光伏項目的收益最大化,就有了市場驅動力。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研究員時璟麗與王斯成的觀點一致,時璟麗表示:“對儲能產業國家也出臺了不少政策,從市場準入政策上來看,儲能方面並不希望再走持續性的補貼之路,而是希望通過市場化模式來促進商業模式的建立和市場的健康發展。”

她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會退出,光伏+儲能會成為重要的新業態之一。

在“十四五”後期,光伏可能會成為低價電源,儲能成本在十四五末期或者後半段,有可能達到基於現在成本的一半。結合終端價格改革以及發電側的電力市場建設,“十四五”模式的新業態和規模可能進入到一個快速增長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PVTech,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