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體育總局宣佈了一個重大消息:中超和CBA等國內體育賽事暫不恢復
,這則消息無疑讓等待許久的球迷大失所望,但真正“傷筋動骨”的其實還是另有其人。目前歐洲足壇流行“減薪潮流”,不管是豪門俱樂部,還是身處次級聯賽的小球會,都被波及,而這股“減薪潮流”我認為遲早會吹到中國足壇,不管中超球員是否願意,都是大勢所趨。此前中超球隊武漢卓爾的球員艾志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超的情況與歐洲足壇不同,中超球員不應該接受減薪的建議。在艾志波回答該記者回答時,體育總局還沒宣佈中超暫不恢復的消息,所以艾志波有底氣那麼說,但現在情況又不一樣了,假若中超無法在6月份前開展的話,願不願意減薪那可就不是球員個人說了算,而是整個行業都要減薪。
中超運營到今天,其實總共就兩個最大的贊助商,一個是冠名中超的中國平安集團,還有一個就是購買了中超轉播權的體奧動力。平安集團的冠名費是5年10億,也就是每年2億;而體奧動力的中超版權是10年110億(之前是5年80億),每年能分到11億。這兩筆錢是中超最主要的經濟來源,2019賽季,16支中超球隊的分紅也達到了6200萬到6500之間。
但是這一切都是建立在中超完整賽季結束的前提下,原本中超應該在2月份就應該開賽,因為疫情的原因被無限延後,已經讓中超的冠名商和轉播商損失慘重,現在又收到中超還將延期到6月份以後的消息,他們肯定會重新和中超背後的足協談判,減多少不知道,但肯定會比2019賽季少很多,這是市場因素決定的,足協也沒有辦法。
另外受到延遲開賽影響,中超球隊註定沒有正式比賽,而球員的工資一般都是底薪+訓練補貼+比賽獎金組成的,所以很多球員只能拿底薪和訓練補貼,而最大頭的比賽獎金是拿不到的。受疫情影響,中超球隊的母公司都會適當裁員或者減少投入,而因為沒有比賽起不到“廣告效應”的球隊,勢必會首當其衝,這是生存的問題,工資少就少點,工作沒有了才可惜吧。
現在花費在球員工資上已經多達70%,這讓越來越多的俱樂部苦不堪言,雖然之前足協已經實施了“工資帽”,球員工資控制在1000萬以下(國腳可以上調20%),但對於俱樂部來說還是非常大的負擔,這次如果能夠再減薪50%左右,相信可以讓中超俱樂部緩解很大一部分壓力。
個人觀點:受中超無法正常開賽影響,足協收入大打折扣,給俱樂部的分紅就會少很多,而球員們減薪也是勢在必行的,最後希望球員們以大局為重,響應減薪的號召。
閱讀更多 足壇平頭哥 的文章